我陪孩子过洋节

当年的我以愤青自居,对各种洋节从来持鄙视态度。说鄙视都是看得起洋节了,准确地说是无视。哪一天是什么洋节、是什么典故、要做点什么,其实俺也都知道。可是看到各大卖场总是用鼓励消费来解释一切洋节的内涵,看到洋垃圾餐馆前总是排队等着一些掉渣儿的土人,俺总感觉愤愤的。到了洋节那天,俺一定不会做出什么特别的事来,2月14日去BBS上发个技术贴,12月24在家包个饺子的事俺都干过。好在家里领导不在乎,平安无事了许多年。再后来就有了孩子。

孩子渐渐地长大,我渐渐地能控制住不去愤,却也渐渐地控制不住不再青了。

1. 圣诞节

读了几本小孩教育的书, 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讲到她们的小孩圆圆从两岁多开始,每年都圣诞节都会收到心爱的礼物,这些经历给小孩子带来神奇的体验。书中的文字深深触动我的神经,是啊,“圣诞”对孩子的意义与宗教无关,也不在于礼物本身,而在于一份期待、一份惊喜、一份回忆。父母要做的其实并不难,只要稍稍花一点心思,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反响的体验,我为什么不去做呢?大乐那时刚好两岁,还不晚。

临近2009年圣诞,我们开始制造圣诞老人的舆论,打探他对礼物的期望。他说他喜欢蛋糕皮(一种皮可斯下来的蛋糕),反复确认,的确是蛋糕皮。平安夜里,圣诞老人偷偷准备了蛋糕放在床头。第二天,他发现礼物之后那兴奋的样子,让我立刻觉得这样做太值得了,并决定每年都做下去。2010年,他说喜欢草莓,反复确认,的确是草莓,这个吃货。圣诞老人果然送来了草莓,大乐又很兴奋。大乐到现在一直认为礼物是圣诞老人送来的,我们也希望他一直认为圣诞老人是存在的。

2011年的圣诞快到了,圣诞老人又要提前做准备了。希望他能希望点吃以外的东西。

2. 万圣节

大乐喜欢看书,我们也喜欢给他买书,老外的书居多。老外的书总是在宣扬西方文化,万圣节正是许多故事都不会漏掉的一个主题。贝贝熊系列中的《不给糖果就捣蛋》正是大乐最爱看的一本。对故事情节的喜欢很容易让人对号入座并有亲身体验的冲动。进入10月份,大乐就开始每天倒数距离万圣节还有几天,开始要求准备面具和道具,开始模仿书中的情节绘制路线图。看到他高兴,我们大人也积极地准备南瓜灯、糖果桶、面具、糖果,联系愿意让小朋友捣蛋的家长。人类真的已经无法阻止洋节的入侵了。

10月30日晚上7:30,四个小朋友全副武装,在我家楼下集合完毕。

第一站先到我家。我们事先准备了很多糖果,本是藏起来的,但大乐不捣蛋直接就将糖果暴露了。小朋友们不再捣蛋,直接去抓糖果。摆个恐怖的姿势亮相。
我陪孩子过洋节

第二站去金豆家。四个小朋友更加放肆,站在沙发茶几上闹。不过电视节目马上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似乎忘记自已要做什么了。
我陪孩子过洋节

第三站去harry家。一楼竹林七弦工作室的门正开着,四个小家伙的突然出现着实让屋里大大小小几口人吃了一惊。还有什么比引起别人注意更让小男孩兴奋呢?竹林七弦当然没有给他们准备糖果,于是跑进屋子里面吵吵一番走了。上楼,来到harry家接着捣。

第五站,去我的一位同事家里。她特意邀请小朋友这一天去玩,事先还做了精心准备。来到家门前,门虚掩着,不见人,灯关着。小朋友们先是胆怯不敢进,但最终还是冲进去,大喊“不给糖果就捣蛋”。这里没有一个小朋友是主场,环境是陌生的,有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他们玩得也格外尽兴。

本想就此结束的,小鱼儿妈又提出去淘淘家里,大乐和他并不相识,不过去就去吧。大乐的南瓜桶已经装满了各种糖果,虽有些吃力,但还是得意地提着。淘淘看到大乐桶里的糖果就要抓来吃,大乐可不愿意了,这可是他辛苦捣蛋挣来的。大乐气得拎着桶就躲开,转了两圈后竟然忘记南瓜桶在哪里了,急得大喊,我的桶呢?我的桶呢?其实桶一直都在他手里呢。大人们被逗得哈哈大笑,小朋友们最终也和平相处,愉快地告别了。

我陪孩子过洋节

小孩子们兴奋地各自回家,我心里也格外高兴,盘点着这次活动的满足和遗憾。今年就算开了个头吧,明年的万圣节还可以准备得更好。

3. 小结

土洋之争久已。现在的我,不去听从无耻商家的诡计,不去关注文化领域的辩论,也不去在乎意识形态的纷争;只为了那些浓浓的亲情,深深的关怀,暖暖的爱意,为了给家人也给自己留下一些纯粹的美好的回忆,明年还要过得更好。
posted @ 2011-11-03 22:58  Gentium  阅读(16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