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致歉华为前程序员:回来吧,公司错了

近几日,因着任正非连续签发邮件,无处不在热议华为,其中与所有的技术人可谓密切相关。

除了一员工因说真话,被晋升两级,根据其自愿选择工作岗位及地点,并由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邓泰华保护其不受打击报复之外,更有标红的 90 号总裁办新邮件流出。

这次,任正非对其曾经的一名员工点名道姓地呼唤其回归,并且印发成文件分发至全体员工。该邮件大标题是《我们要紧紧揪住优秀人物的贡献,紧紧盯住他的优点,学习他的榜样。这要成为一种文化,这就是哲学》。

 


 


 

 

孔令贤,前华为 OpenStack 社区开发部技术经理,2011 年 4 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专业。在孔令贤的个人博客中,他如此介绍自己:

 

2011.03.28 - 2015.11.17,就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研究所,隶属 IT 产品线云操作系统产品部,四年多的时间从一名基层员工成长为团队 Leader,负责 OpenStack 开源社区运作。所以,无论在思维,还是在工作方式上,基本已经打上了华为的烙印。在公司一直顺风顺水,并无经受大的历练,也并无见过大的世面,只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踏踏实实做该做的事情。于 2015 年底从华为离职。

 

而在离职之后,孔令贤技术移民举家迁往新西兰,并就职于一家名为 Catalyst 的开源软件企业云计算部门。在一篇题为《新西兰移民路(一)—— 开篇》的文章中,孔令贤详细披露了自己离开华为的心路历程。他非常感谢自己四年就火箭晋升,同时收获了颇为丰厚的物质,但提拔称基层主管后,难以在技术和管理中做很好的平衡,日渐感到自己今后都要混日子。紧张感加之华为工作强度对个人时间的占据,他最终产生了趁年轻出去走走的想法。而新公司“有着自由、开放的公司文化,我很喜欢”,孔令贤在其博客中如此表述。

 

孔令贤博客部分摘录:

 

说实话,以当时我在华为的情况,对那个公司的招聘目标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毕竟他们只是招聘基层软件工程师(国外公司其实也没几个层级,在华为,我算是第六层吧,属于没有任命的基层主管……),而我自己的技术,对 OpenStack 细节的把握,已经没有一年前那么自信了。这反而是我想试一试的原因。



自己在华为这个位置上做的时间长了,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感觉,慢慢的就没有了“奋斗”精神,而逐渐变成了琢磨如何争取更多的资源、如何揣摩领导们的心思、如何配合公司的战略、如何制定团队的目标和方向、如何在做团队排序的同时能够让团队里每一个兄弟姐妹都能感到公平等等。



自己在技术花的时间在逐渐变少,而写 PPT、开会以及团队琐事却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我知道,这种事情,在任何一个公司都存在,美其名曰:团队贡献者,这是一个程序员向上走的唯一途径,至少在华为是这样。



大环境下,我又有些特殊。去年,我被公司破格升级,岗位直接从技术 14 级跳到技术 17 级,从跟几位领导们交谈之后得知,我在公司后续应该就是走技术专家路线,于是我也断了走管理路线的心思。



其实很多人想当官,觉得当官之后工作就轻松了,底下兄弟们没日没夜加班,主管需要做的就是隔三差五带大家好吃好喝一顿,谁表现好了公开表扬一下,诸如此类。



而实际上,作为管理者,要操的心其实很多,特别是华为的管理者,除了要懂得排兵布阵,懂得做事的轻重缓急,懂得制定业务目标,要有救火能力,同时还要居安思危,迎合上头的领导们,要做出成绩,这样才能有继续上升的机会。毕竟人往高处走嘛。



我也有幸跟几位领导们接触过,感受过他们在工作上的“狼性”,我心里知道,那种生活状态不是我想要的。其实,我并不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因为那种成功,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基本上就是“一将终成万骨枯”。



好吧,老老实实钻研技术吧,但自己的岗位工作性质又给不了我研究技术的保障。基层主管这个职位在华为很特别,既要做管理,又要懂技术,是“带兵打仗”的人,更是公司政策执行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但客观原因决定了基层主管做的时间长了,技术敏感度就会严重下降,在团队管理、业务扯皮,以及无休止的会议中,已经丧失了静心做技术的心,其实我已经感觉自己有这种趋势,虽然我争取到了 OpenStack 社区一个非主流项目的 core member,客观上只是延缓这个时间而已。



同时,看看那些所谓的“技术专家”和“架构师”,又让我觉得这条路有些自欺欺人。平时大家开玩笑,在架构师的眼中,没有搞不定的方案,两个框,一条箭头,不就搞定了么?!



很多专家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平时多读些材料,找个开发人员给他讲讲技术细节,他来做归纳整理,提升高度,然后广而告之,这就是技术专家或架构师的价值。



但话说回来,在一个大公司中,还真得有这些人存在。普通的研发工程师“太傻太天真”,缺乏大局观,缺乏沟通技巧,缺乏技术高度,缺乏斗争经验,刚开始只会老老实实做技术,修改问题,实现需求。有的人就这样默默干了一辈子,而有的人,慢慢开窍了,于是逐渐成长为“技术专家”。



所以,我迷茫了,竟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了。是的,进入公司 4 年半的时间,我目前的级别比同时进入公司的一批人都要高,公司也给了我丰厚的物质激励,我带的团队中有 8 名 OpenStack 社区正式项目的 core member,我才 29 岁。在任何一个外人眼里,我应该是无比满足,继续努力奋斗才对。



但我想,我才 29 岁,我经历的东西其实不足以支撑公司给我的级别和地位,云计算需要那么多知识,我甚至想不到我精通什么;我的英语很烂,听着别人跟老外滔滔不绝时,自己只能暗暗羡慕和着急;虽然说是做基层管理,但管理方面的知识又不成系统。



如果我就是以目前这个状态继续待在华为,我以后的路,无非就是“混”而已,可能我能够混的很好,但我心里不踏实。



而且,华为的工作状态,也不太适合我这种喜欢自由、希望利用工作之余有点个人爱好(健健身、弹吉他、打打球、游游泳)、在家人需要我时能够立刻出现在家人身边的人。



妈妈、奶奶相继离我而去,让我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身边值得爱的人,我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跟生活更好的平衡。这些东西,在华为,永远只能是奢望。



既然早晚要离开,不如趁年轻出去多走走看看,给自己多些选择。在跟一个朋友的电话中,他说:“我很羡慕你,你才 29,你看看我,都快 40 了。谁不想出去看看,试着在国外生活生活。但你知道,40 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么,经不起折腾了……”,一番真诚的话让我思绪万千。
是啊,我才 29 岁,哪怕我出去了一事无成,大不了灰头土脸的回来,重头再来。



这就是我决定要离开的心路历程,其实我想说的还有很多很多,特别是对于华为,感情很复杂,总之,我要感谢华为给我的一切。有些事情说太多就矫情了,不如留在记忆里,在未来的日子中,慢慢品味。

 

 


 

事实上,孔令贤曾经所面临的,是大部分技术人都会遭遇或已经经历过的问题,无论是华为还是如 BAT 等大型企业,内部都有着严格的晋升制度,那么在此之下,对于众多的程序员而言,究竟如何避免充满桎梏地被“管理”?当年岁增长,究竟是在技术一线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还是转而做管理人员?又该如何兼顾工作与家庭?

各位程序员大佬,你们又是如何打算的呢?^_^

posted @ 2017-09-18 18:44  igeekbar  阅读(57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中文互联: GBin1.com | RSS订阅 | 邮件订阅 | 手机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