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流Dinic算法
浅谈网络流Dinic算法
本篇随笔简单讲解一下网络流中的Dinic算法。
一、前置知识
一些基本定义
1、弧:网络上的有向边被称作弧。弧分为前向弧和后向弧。前向弧就是题目中给出的有向边,后向弧就是我们所建立的反边。
这样地、弧就有了容量、流量、零流弧、饱和弧这些建立在网络流边上的定义。
2、链:网络的一条顶点序列被称作链。注意,只要是相连的顶点序列就可以,不一定要求弧的方向相同。所以一条链中既有前向弧,又有后向弧。
二、Dinic算法的原理
其大致步骤大致为:
在网络上通过\(BFS\)为其划分层次。层次在我理解中,是和深度差不多的概念。但是深度只在树上划分,而层次就是图上的。我们可以理性地将其理解为从源点到此处的最短路。
但是这个层次划分是有条件的,我们要求所有的点必须可达,也就是从源点到它的链上不能有零流弧。
然后再用DFS寻找。
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最坏是\(O(n^2m)\)。
其时空复杂度的优化主要是因为这个“分层”。分层操作预处理出所有点到源点的距离,所以我们增广的时候,只向层数高的地方增广,可以保证不走回头路,不绕圈,这样就排除了很多冗余搜索,大大提升时空复杂度。
三、Dinic算法的优化
Dinic算法的优化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多路增广,第二种是当前弧优化。
理论复杂度是\(O\)(可过)——LLQ
多路增广
我们可以使用多路增广节省很多花在重复路线上的时间:在某点DFS找到一条增广路后,如果还剩下多余的流量未用,继续在该点DFS尝试找到更多增广路。
当前弧优化
在Dinic算法中,一条边增广一次后就不会再次增广了,所以下次增广时不需要再考虑这条边。我们把head数组复制一份,但不断更新增广的起点。
四、Dinic算法的代码实现
还是以模板题为例。
代码:
#include<cstdio>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cstring>
#include<queue>
#define int long long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210;
const int maxm=5010;
const int INF=2147483646;
int n,m,s,t,ans;
int tot=1,head[maxn],nxt[maxm<<1],to[maxm<<1],val[maxm<<1];
int lv[maxn],cur[maxn];
queue<int> q;
void add(int x,int y,int z)
{
to[++tot]=y;
nxt[tot]=head[x];
val[tot]=z;
head[x]=tot;
}
bool bfs()
{
memset(lv,0,sizeof(lv));
lv[s]=1;
q.push(s);
while(!q.empty())
{
int x=q.front();
q.pop();
for(int i=head[x];i;i=nxt[i])
{
int y=to[i];
if(!val[i]||lv[y])
continue;
lv[y]=lv[x]+1;
q.push(y);
}
}
return lv[t];
}
int dfs(int x,int flow)
{
if(!flow||x==t)
return flow;
int ret=0;
for(int i=cur[x];i;i=nxt[i])
{
cur[x]=i;
int y=to[i];
if(val[i]>0 && lv[y]==lv[x]+1)
{
int tmp=dfs(y,min(val[i],flow));
flow-=tmp;
ret+=tmp;
val[i]-=tmp;
val[i^1]+=tmp;
}
}
return ret;
}
signed main()
{
scanf("%lld%lld%lld%lld",&n,&m,&s,&t);
for(int i=1;i<=m;i++)
{
int x,y,z;
scanf("%lld%lld%lld",&x,&y,&z);
add(x,y,z);
add(y,x,0);
}
while(bfs())
{
memcpy(cur,head,sizeof(head));
ans+=dfs(s,INF);
}
printf("%lld\n",ans);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