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王阳明《传习录》27
【146】
“聖人氣象自是聖人的,我從何處識認?若不就自己良知上真切體認,如以無星之稱而權輕重,未開之鏡而照妍媸,真所謂以小人之腹,而度君子之心矣。聖人氣象何由認得?自己良知原與聖人一般,若體認得自己良知明白,即聖人氣象不在聖人而在我矣。”
圣人亦是因心明而圣,良知明白,常人也可将事做得恰当。
【150】
“孟子性善,是從本原上說。然性善之端,須在氣上始見得,若無氣亦無可見矣。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即是氣。”
以气喻心之动。
【153】
“「精一」之「精」以理言,「精神」之「精」以氣言。理者,氣之條理;氣者,理之運用。無條理則不能運用;無運用則亦無以見其所謂條理者矣。精則精,精則明,精則一,精則神,精則誠;一則精,一則明,一則神,一則誠,原非有二事也。”
万理相通。理者,气之条理;气者,理之运用。“精”为存粹无暇,百炼千锤之义;“明”为彻照远近,玲珑剔透之义;“一”为片刻不离,浑然天成之义;“神”为了知无碍,能断能行之义;“诚”为心行相符,赤念无改之义。
【158】
“知此,則知未發之中、寂然不動之體,而有發而中節之和、感而遂通之妙矣。然謂「良知常若居於優閒無事之地」,語尚有病。蓋良知雖不滯於喜怒憂懼,而喜怒憂懼亦不外於良知也。”
喜怒哀乐亦可“未发之中”
【161】
“防於未萌之先而克於方萌之際,此正《中庸》「戒慎恐懼」、《大學》「致知格物」之功;捨此之外,無別功矣。”
一念方起,照之则清;随此应事,即是‘致知格物’
【164】
“良知本來自明。氣質不美者,查滓多,障蔽厚,不易開明;質美者,查滓原少,無多障蔽,略加致知之功,此良知便自瑩徹,些少查滓,如湯中浮雪,如何能作障蔽。”
良言也。
【165】
“聖人致知之功,至誠無息。其良知之體,皦如明鏡,略無纖翳,妍媸之來,隨物見形,而明鏡曾無留染:所謂「情順萬事而無情」也。「無所住而生其心」佛氏曾有是言,未為非也。明鏡之應物,妍者妍,媸者媸,一照而皆真,即是生其心處;妍者妍,媸者媸,一過而不留,即是無所住處。”
‘情顺万事而无情’,如镜照百端似无命,似水润万物如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