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bango(1)--从协议栈结构说起
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
软件设计的两种方法不过于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
对于自顶向下而言,先设计好用户接口,再往下延伸至各个功能块的具体实现。而对于自底向上而言,自然是有了设计好的各个功能代码块,再将这些功能代码块拼接成具体的用户接口,然而实际的软件实践中,这两种方法是同时展开的,因为无论单独实施哪一种,都是有所缺陷,会令人陷入某种困境。
设计软件如此,那么在分析一款软件的时候,结合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的方法,必然是更好的一种捷径,对软件的分析能更通透和彻底。
自顶向下-Doubango协议栈的设计方式
Doubango是一个sip协议客户端软件,通过学习它,能更好地掌握sip协议栈,不仅如此,在学习Doubango的过程中,对于其他软件的设计问题,例如怎样设计才能使各个软件模块达到高聚类低耦合的设计原则,各个模块间的接口如何才能很好的衔接,都在Doubango的设计中有一定的体现。对于一个设计很好的软件系统,功能模块的作用必然是明晰的,聚类的,与其他模块间的功能是能达到最低限度依赖的。
SipStack类
在Doubango的最顶层,对于协议栈的抽象描述便是这个SipStack类。它有两方面的作用:
1) 提供对于协议栈的抽象。
2) 底层代码与高层代码的粘合层。
SipStack 类定义在SipStack.cxx中,其接口描述定义在SipStack.h中。
分析一个类,最好的方法是:首先读其私有字段,这代表了它的内部机理;其次读其接口,这代表了它的对外功能,也就是用户可以用它来做什么。
SipStack的私有字段有四个:
a) SipCallback*callback;
这个字段由上层代码提供,也就是由用户提供,在创建一个SipStack协议时,用户必须提供一个SipCallBack类的实例,传入SipStack的构造函数:
SipStack(SipCallback*callback,
const char* realm_uri, const char* impi_uri, const char* impu_uri);
b) DDebugCallback*debugCallback;
这个字段功调试所用。
c) tsip_stack_handle_t*handle;
这个字段代表了底层对于协议栈真正的描述。在SipStack类被构造时,会根据传入的参数真正地创建一个在底层运行着的协议栈。
d) static unsignedcount;
代表了该协议栈的实用计数。
由这四个字段不难看出,SipStack类是作为一个粘合层而存在的,它是高层和底层的粘合剂,高层通过SipCallBack注册到SipStack类,而SipStack类又通过tsip_stack_handle_t实例关联底层,当SipStack在其构造函数中创建tsip_stack_handle_t实例时,会将本粘合层的回调函数intstack_callback(consttsip_event_t*sipevent)注册在tsip_stack_handle_t的对应字段中,这样,当底层的sipevent到来时,会通过回调机制层层传递到应用程序的最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