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珮风裳  
First seperating,Finally meeting.
有一种厌倦叫热情;有一种等待叫积极;有一种发呆叫思索;有一种逃离叫勇气.


RFID是什么?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

 

什么是RFID技术?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操作快捷方便。

什么是RFID的基本组成部分?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RFID产业发展与终端渗入

钱恒 高级工程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为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射频工作组副组长,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物品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质监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

RFID产业链发展

    像互联网经济的腾飞必须有广大的PC终端作基础一样,RFID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从现在的启动到腾飞还需要在RFID基础设施投入方面花不少精力和时间。尽管沃尔玛和美国国防部都要求某部分供应商在某个期限之前应用RFID标签,但受到技术条件及标准问题的限制,在国际上也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只有若干试点项目正在实施,例如麦德龙的未来商店,沃尔玛的前100名供应商对RFID标签的试验,海尔在冰箱生产线的RFID试点,以及其他一些制造商和零售商在RFID系统应用方面的探索。可以预见,RFID应用的闭环产业链将首先在某些巨型零售商及用户的供应链后端形成,然后推广到高附加值、高安全性及有特殊要求的商品生产、配送、零售中。

    据埃森哲公司对亚太地区RFID/EPC技术应用的调查显示,亚洲近半数被调查的制造业及零售业行政主管预期,对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投资会带来高额回报。尽管业界普遍看好RFID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目前技术状况与中国RFID UHF频段标准尚悬而未定,中国RFID应用市场的成熟尚需几年的时间,像ERP引入中国的早期一样,RFID应用模型在寻求各个行业的最佳实践。

    从市场需求来看,内需对RFID的拉动在短期内也难成规模毕竟从产品供应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再到全程IT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难以一蹴而就。从外需来看,许多人认为沃尔码的RFID部署会激活中国的初期RFID市场,因为沃尔码70%的供货来自中国。但事实上,中国本土企业很难跻身沃尔玛全球前100名的供应商之列。因此,在去年这部分的影响难以波及到中国。今年,中国的沃尔玛供应商已经开始有部分感受到沃尔玛的压力,但步伐还是并非预期的那样快。另一部分在中国生产的合资或外资企业,虽然其母公司可能是大供应商,但是中国分支机构的RFID相关产品采购需要遵从母公司的全球采购策略,无法自己做决策,暂时也就无从拉动中国的RFID市场需求。

    我国的RFID产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产业基础方面,需要尽快确定RFID系统的合法工作频点以及相关的指标限制,如频带宽度、边带电平、发射功率限制等,积极推进RFID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此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机构中国人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

    产品开发方面,国内在标签芯片的开发和读写器开发方面都比较落后,还没有形成比较大的产业,现有的产品多是代理国外品牌。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标签的多样性设计、读写器的多样性设计,从而形成与应用需求相适应的系列化产品,这可以说是标签和读写器研究开发的方向。另外,有关产品的测试标准、测试手段及应用环境的测试也是RFID产品开发企业应予关注的方面。

    系统集成方面,由于RFID技术尤其是UHF频段远距离RFID技术的应用范例还不是很多,系统集成方面的关键是能够将不同的应用与RFID系统的长处给予很好的结合,也就是说,需要更多的有经验、成熟的系统集成商建立起更多的应用样板,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

终端用户方面仍然对RFID系统缺乏较为深入的了解,造成对RFID技术的理解偏差。RFID系统实施的造价仍然居高不下,使得许多本来可以实施的应用系统无法启动;RFID系统应用后所能带来的收益是否值得采用这样的系统,也是终端用户应格外关注的方面。此外,上RFID带来的透明化和自动化会使人员和业务流程的调整也是用户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RFID将通过移动终端渗入民生

    传媒已经将RFID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普通百姓对其概念还比较陌生,同时也没有体会到RFID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和迅捷。而今,一些RFID技术以外置单独读头或以NFC(近距离无线通信)集成RFID功能的形式与手机相结合的应用,将率先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

所谓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由RFID感应式识别与互联技术演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简单的说也就是在手机中嵌入非接触RFID卡,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NFC采用13.56MHz作为通信频率的近距离通信标准。

试想一下,如果将手机做成RFID的阅读器,那么它的用途将会有多大?这不是痴心妄想,诺基亚04年就研发出适用于GSM手机5140的RFID工具包,去年在芬兰推出了支持NFC的3220手机并进行了它在公交支付和电子门票的试点。无独有偶,西门子和飞利浦也先后开发出集成了RFID和NFC等多种高端技术的多功能手机。可以想象,RFID的大规模商用甚至是民用时代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Nokia 3220 NFC手机

   在未来,用户只需将手机接近RFID标签,就可以快速读取标签的代码和内容,一旦手机接入互联网,则可利用读出的标签的EPC代码在网络中迅速查找相关的信息,并将结果显示在手机屏幕上,以此为手机用户带来各种各样的便利服务。

设想一下,当你在商场购物的时候,看见一款心仪的商品,首先会想到商场的价格是否合理?有了RFID系统,你只需掏出手机,阅读出商品的EPC代码,并以此为索引查找该类商品在网络中的报价,由此得到各种比较信息,或许同款商品就在你附近商场正以半价销售。再设想一下,当你漫步在街头,看到一幅让你心动的商品广告,这时只需拿出手机,阅读商品的RFID标签,由此获得详细的商品信息:功能特性、性能指标、价格指数、定购办法等一目了然。假如你喜欢的话,只需输入银行的账户密码,几个按键轻松完成网上订购过程,等你回家之后,新款商品已经等在家门口。另外你也可以将喜欢的商品推荐给自己的朋友,轻按键盘,包含详细商品信息的电子邮件就迅捷到达。 现在我们的居室面积也越来越大,存放的物品也越来越多,也许有一天你会在偌大的居室中怎么也找不到自己曾经买过的一件商品,这时你可以掏出自己的手机,在“可疑”区域内扫读一番,马上你就会在某个不起眼的盒子或抽屉里面发现了“潜逃者”。

    但是如果实现以上场景,我们将对无线数据通讯的数据量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些数据量将比目前移动通讯的CDMA、GPRS所支持的数据流量大大提高,而且对数据安全的要求比以往更高,需要国内的通信运营商提供强大的通信服务支持。从技术上来讲,就是需要采用3G技术。3G技术可以以更为低廉的价格和更安全的机制为移动和固定用户提供高速数据传输而且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数据服务。此外,3G的产业链不仅包括电信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和终端设备厂商,越来越多的内容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都将参与进来。3G的发展在解决了标准和技术问题之后,最大的瓶颈就在于应用开发,如何开发出有经济效益的产品和用途来吸引客户使用3G成了众运营商头疼的问题。而RFID潜在的广阔应用市场正是3G产业链上众制造商、运营商和内容供应商所梦寐以求的增值服务处女地。

RFID+3G产业链的完成和成长需要各环节的积极参与与共同努力:内容提供商提供详实的商品数据信息,服务供应商提供丰富的应用平台与程序,电信设备供应商开发高性能的手机终端产品和电信设备,电信运营商则架起RFID所承载数据的高速通道。这个过程中,标准化是关键。标准化的作用之一就是把一项技术或发明朝着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方向不断迈进。通过标准化可以让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正在形成的价值链中,尽快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商品化是实现技术创造价值的关键因素。


Nokia NFC 3220 手机用于公交支付

    话说回来,人们最先在通信领域中见到RFID仍要基于现在各地广泛使用的一卡通的基础之上,作为电子支付的一种手段来使用。仅2005年我国非接触式RFID卡发行量达到1.2亿张(不含二代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已启动市场,此外中国银联和各家银行也正在推动基于RFID技术的芯片银行卡的EMV迁移。中国移动对于NFC技术非常感兴趣,已成立研究小组负责支持对NFC商用的准备工作,预计2至3个月内进行地铁与银行领域的试点,年底前有望正式商用。 中国联通也正在积极研究包括NFC在内的各种非接触支付技术,并可能在年底之前出台移动支付标准。移动运营商的介入将使传统一卡通由某个城市、某个行业的闭环使用逐步走向开环应用,对消费者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将钱包中的各种卡的厚度变薄。

    想一想出门时你会检查身上什么东西不要落下?没错,是钥匙、钱包和手机。一旦RFID技术革命前两个老伙计,再搭载上手机这个最广泛应用的移动终端,上面问题的答案便只简化为两个字了。


RFID的成长问题

大规模部署的RFID读卡器网络需要预先设计一个好的体系架构。

  很多时候,从业界巨头们的某些细微动向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判明市场发展中的某些趋势。

  最近,美国《Network World》报道了思科公司的一个新动向,该公司可能在即将召开的2005用户大会上发布一款用于管理RFID读卡器流量的产品。
该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用于收集和管理基于WLAN的RFID读卡器产生的数据流量,而软件则用于管理在WLAN网络中大规模密集部署的RFID读卡器。

  实际上,思科欲推RFID硬件和中间件也是对IBM相应举措的一种回应。IBM最新发布的WebSphere产品系列中就包括一个RFID基础架构软件平台,IBM认为,到2007年,RFID的中间件市场规模将猛增至200亿美元。

  当然,我们关心的并非某个市场的规模会有多大。我们关心的是,这些巨头们的动作已经表明,随着RFID应用的日益普及,企业大规模部署RFID的时代将很快来临,而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大规模数据流量的收集和管理、大规模RFID标签及读卡器的部署和管理等问题将接踵而至。思科与IBM计划推出的这些产品就是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而研发的。

  我们知道,如果读卡器的数量不多,覆盖范围不广,问题还不大;但如果读卡器的数量增多,覆盖范围扩大,读卡器本身将构成一个子网。管理这个子网需要很多读卡器网络控制器(RNC),而在RNC与读卡器之间则需要一个简单、灵活的通信协议。

  其实在今年3月,IETF就已成立了一个解决此问题的工作组。该工作组的任务就是设计一个简单轻量型RFID读卡器协议(缩写为SLRRP)。该协议允许企业选择用于某种功能或某个地点,比如码头入口、传送带、货架、手持设备或车载设备等的最佳的读卡器。SLRRP还能够帮助读卡器厂商更快更有效地推出新的读卡器类型。EPCGlobal的C1 G2也是此类协议之一。

  大规模部署RFID读卡器可能带来的问题,看来在美国已引起了多方关注。既然将来会存在一个读卡器网络,那么该网络应该有怎样的体系架构、如何避免各个读卡器之间的干扰、如何分配频道、如何合理部署众多的读卡器等,都将成为企业实施RFID必须解决的问题。

  可以想象,假如财富500强等巨型企业需要部署RFID的话,他们对读卡器的需求量就不会是数十个,而会是上万个,甚至数十万个。这么多的读卡器一端扫描着企业的重要移动数据,另一端要通过服务器进入企业网,这其中如果管理得不好,那么数据混乱、数据泄漏以及不良分子进入等危险就将不可避免。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这些问题都是RFID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问题。成长的问题同样得用成长的眼光去看待。



 


posted on 2007-12-02 22:36  水冰月  阅读(35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