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系统如何搭建?自研还是外采?
【导读】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往往需要原有的旧系统进行升级替换。那么,系统是自研还是外采?技术人员团队是自建还是外包?这是企业在数字化落地时面临的两难问题。系统自研和外采各自的优劣势是什么?何时选择自研?何时选择外采?本文将进行探讨。
一、数字化系统建设的方式
总体来说,数字化系统建设的方式分为自研、外采以及外包三大类。腾讯研究院《2022中国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中显示,样本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外采标准化工具的比例高达45.95%,外包给第三方定制解决方案的占比为24.27%,自研系统及应用的占比为29.44%。这表明外采标准化工具是样本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流,但同时企业仍存在个性化的需求,需要通过自研或外包来解决。
本文将重点对自研与外采这两种方式进行探讨。
二、自研和外采的优劣势对比
(一)自研的优势和劣势
自研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研发出高度个性化、定制化的、符合企业自身业务需求的系统,属于企业的“量身定制”,不存在系统与业务需求不匹配的现象。此外,自建系统对企业数据安全也有较大的保障。
自研的劣势在于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源,包括资金、人力,且研发周期较长,效果难以预见、失败的风险较大。另外,系统的开发对研发团队的能力要求较高,系统研发的进度、系统的好坏直接取决于研发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水平。
不过,自研最致命的问题在于,自研系统虽然定制化程度很高,但如果仅基于企业自身的业务需求、只解决眼下的问题而开发,会导致企业“闭门造车”,缺乏对企业未来发展以及行业趋势的预判。系统研发出来后,可能已经落后于整个行业了,而因为系统的高度定制化,又很难再去修改和升级。
(二)外采的优势和劣势
外采的优势在于建设周期短、企业不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财力、精力,成本相对来说比自研要低,企业可以把大量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的主业。很多行业通用的、比较成熟的套装软件里往往承载着经过行业验证的最佳实践,可以帮助企业改善原有的流程。
但外采最大的问题在于虽然产品通用性较强,可以满足一部分共性的需求,但很难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不够灵活。其次,服务商的实施成本和后期的运营和维护费用较高也是一大问题。
三、如何决策:自研还是外采?
既然自研和外采都有各自的优劣势,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选择自研、什么情况下选择外采?很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都面临这样艰难的决策。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自研还是外采也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需要分企业、分业务、分场景来考虑。不同企业对自研和外采的策略也不尽相同。例如,元気森林首席信息官黄晓枫认为,数字化运营要立足于主业和行业。如果行业本身是红海,技术非常成熟、竞争激烈,那么就会从纯运营的角度、思考投入产出比,选择外采;但如果行业本身是蓝海,而企业自身也有高度定制化的需求,就会选择自研。
大体上来说,选择自研或是外采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在业务复杂、特殊,没有服务商能满足需求时选择自研
自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在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竞争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自研对很多企业来说也许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只有在业务特殊、市场上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以外采使用的情况下,或者定制化成本非常高,才要考虑选择自研。
正如华为提出的那样,在数字化建设中,要尽可能选用国内外优秀的成熟商业软件,能买来就不自己开发。在数字化应用实施中,要以消化吸收为主,坚决反对软件包进行大量的客户化开发修改,必须坚持最少量自主系统开发。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包,为业务变革和流程重整指明方向,帮助变革方案快速落地。
美的的数字化建设经历了从外采到自研的转变。早在1996年,美的就开始使用Oracle的ERP系统,但随着业务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原有的IT系统难以支撑企业的转型,需要上一套全新的IT系统。2013年,美的提出“632”的新一代IT系统,但由于当时自研能力不足、时间紧张,美的采取了让供应商按照美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的模式。2015年,美的进入数字化2.0,需要开发柔性化的核心系统APS(高级排程系统),这个系统原是针对大规模大批量生产所设计的,但美的需要多品种、小批量的定制化生产。美的本也想在套装软件的基础上请供应商进行定制化开发,但供应商觉得定制化的APS难度太大,开发出来也无法保证效果,坚持认为美的应当直接外采成熟的软件,应用行业最佳实践。美的CIO张小懿意识到行业通用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美的的需求,供应商也不是很愿意做,定制化过程又很漫长,于是推动美的投资1500万自研APS系统。目前,美的除了ERP的财务模块仍在沿用外,其他所有软件都被自研软件替代,包括研发、项目管理、客服等。可见,美的自研系统是因为那个阶段的服务商水平难以满足美的特殊的业务需求,美的“不得已”才走上了艰难的自研之路。而美的自研成功的原因在于有一支1500人的庞大的研发团队和一把手方洪波的鼎力支持。
2、核心业务系统选择自研,通用管理系统选择外采
每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应将时间、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上,对于不涉及到企业核心业务的管理系统,如财务、人力、办公、合同、CRM等,行业经验已经比较成熟,市场上也有很多专业的软件供应商,可直接外采套装软件产品或服务,采用“拿来主义”,避免走弯路。而且像财务、人力等也涉及到很深的专业壁垒,有很多know-how的东西,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擅长这些,自己花精力去研发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当然,最好选择二次开发支持性强的产品,这样企业自己的IT团队就可以针对少部分个性化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以最大程度匹配业务需求。
在德邦的数字化变革中,德邦CTO殷皓表示,在自研还是外采的问题上,德邦遵循的原则是除了核心的业务系统,其他的都外采。核心业务就是掌握着公司核心数据的各类体系和工具。例如中转管理体系、运力调度体系、快递员调度中心等等。这些核心业务操作系统买不到,更是德邦的数据核心,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可能直接影响企业的生死。而像财务系统、人力系统、营销系统等则完全没有必要自研。“很多企业需要想清楚一个点,自研技术投入那么多资金,是否真的帮助企业建立了壁垒?”殷皓说道。
自如董事长兼CEO熊林也鼓励外采,“如果已经有一些成熟的系统可以拿来使用的话,那就相当于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来迅速提升自己的架构和规范能力。此时,你的重点就可以放在外部成熟系统与内部业务创新系统之间集成关系的构建上了。”
3、投入产出比是决策自研还是外采的重要依据
数字化投资决策一定要有ROI(投入产出比)的概念,ROI的高低是决定自研或外采一个重要标准。尤其对于资源能力有限的企业,更应该仔细的算算这笔账,将资金效用最大化。
2022年,杨国福集团的数字化预算投入比2021年增长了4倍以上,目前共有开发完成的和正在开发中的系统39个。在企业外采还是自研系统的问题上,杨国福集团首席战略官平俊杰表示,“在评估一个系统是否自建还是采购时,杨国福会着重评估投入的人力、精力、预算,以及这个系统未来是否可以对外赋能到其他的生态合作伙伴中。例如,当集团考虑是不是要去自建一个人力资源系统的时候,会优先考虑即使投入了很多预算,但做出来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能一来没有飞书的界面好看,二来功能上也没法做到像飞书团队一样。”如果自研的话,ROI就很低,那还不如直接使用飞书。
4、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更适合外采SaaS软件
相较于大企业要部署很多本地化系统,对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无论是自研还是外采复杂的系统,可能都不太适用。中小企业更适宜外采使用门槛低、初始费用少、技术难度弱、操作简单的SaaS软件。SaaS软件往往有更多的增值功能和更好的使用体验。在传统模式下,软件产品对电脑硬件配置要求较高,但SaaS软件的很多功能是在云端,对硬件配置要求大大降低,而且使用过程中遇见 BUG 等情况的概率也较低。此外,SaaS模式下,企业可以随时使用最新版本的产品,不再需要像传统模式下进行付费更新维护,大大降低成本。
腾讯研究院《2022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报告》调研报告显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用较多的就是网络软件服务系统(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SaaS模式已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用主流。
【小结】
数字化转型,系统到底自研还是外采?这是每个企业都要做出的决定。但事实上,这并没有标准答案的。自研与外采各有利弊,重点还是看企业处于哪个阶段、核心的业务需求是什么、资金投入有多少、研发能力有多大……需要综合多方面考虑。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只要能解决业务痛点就可以。此外,对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建设,直接外采SaaS软件可能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