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打破沙锅”系列,对一些一直困惑的话题做一番考证。考证的渠道主要是互联网,所以不能保证得出的结果一定正确,我尽量睁大眼睛看看清楚。第一篇开始了……

这第一篇是关于“狗不理”包子的名字。以前听说过许多解释,有解释“狗不理包子”,但既然包子好吃,为什么狗要不理呢?又有解释是“狗吃完包子不理人”,也比较牵强。又一种说法是,名字本来只是随便起的,就是为了让人猜不透,于是产生好奇想去尝尝,如果真是这样,古人也是深黯抓住眼球的道理啊今天无意中看到了一篇介绍中华老字号的文章,里面提到了“狗不理”名字的起源,原来是学徒的乳名,就这么简单。摘抄一段如下:

   “狗不理”的包子,据说有 100多年的历史,但是做出名的,并不是原来的店主,而是下个学徒,学习到基本功夫以后,精益求精,做出声誉来的,“狗不理”便是这个学徒的乳名。在旧中国民间的习惯,婴儿出生,父母为了顾虑孩子娇弱,所谓多灾多难在旧社会缺乏医疗,崇尚迷信的情况下,便取一个粗贱的乳名,什么狗患丫头之类 (男孩子有时也取丫头的名字,是一种重男轻女的恶习) ,认为这样妖魔鬼怪就不会注意了?(年代长久,真名字已无人过问了) ,为人厚道,学艺勤恳,三年出师以后,学到一身好手艺,成为做包子的高手,给师傅赚了不少钱。后来师傅死了,他使单独自己经营,本钱小,不能设大字号,便在运河码头开一家小铺,做包子专门卖给一些码头船夫,往来商贩,大多数都是家乡人,既无字号招牌,同乡们仍旧叫他的小名,于是“狗不理”便和包子联系起来了。加之他做事老诚,手艺又好,做出来的包子,货真价实,味道鲜美。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狗不理”的包子成了名产,顾客也从劳动群众,小市民慢慢发展到达官贵人,富商巨贾。

就在前不久,“狗不理”包子卖给了私人老板,不知今后的发展会怎样。
Posted on 2005-03-24 14:16  Frankel  阅读(1179)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