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

[TCP连接的特点] [ref1]

TCP是TCP/IP体系结构中的传输层协议中的一种。常见的还有UDP。

特点1:面向连接。也就是说,应用程序在使用TCP之前,必须先建立TCP传输连接,在传输数据完毕后,必须释放已建立的TCP传输连接。

特点2:仅支持单播传输。每条TCP传输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只能进行点对点的数据传输,不支持多播(multicast)和广播(broadcast)传输方式。

特点3:传输单位为数据段。TCP仍采用传统的“数据段”作为数据传输单元。由于数据段大小受应用层传送的报文大小和所途经网络中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值大小决定,所以每次发送的TCP数据段大小是不固定的。在一个具体的网络中,有一个MSS(Maximum Segment Size,最大数据段大小),最小的数据段可能仅有21字节(其中20字节属于TCP数据段头部,数据部分仅1字节)。

特点4:仅一种TPDU格式。TCP的数据传输数据单元称为“数据段”,其实也可以按照OSI/RM中的说法称为TPDU(Transport Protocol Data Unit,传送协议数据单元),因为在TCP数据段头部已包括了各种TPDU所需的特征字段,只要是通过其中的多个控制位来实现的,具体说明在会在TCP数据段格式时介绍。

特点5:支持全双工传输。TCP允许通信双方的应用程序在任何时候都能发送数据,因为TCP连接的两端都设有缓存,用来临时存放双向通信的数据。当然,TCP可以立即发送一个数据段,也可以缓存一段时间以便一次发送更多的数据段(最大的数据段大小取决于MSS)。

特点6:TCP连接是基于字节流的,而不是报文。TCP不像UDP一样那样一个个报文独立地传输,而是在不保留报文边界的情况下以字节流方式进行传输。

特点7:每次发送的TCP数据段大小和数据段数都是可变的。在TCP中,因为每次发送多少字节的数据不是固定的,也不是由主机当前可用缓存决定的,而是根据双方给出的窗口大小和当前网络的拥塞程度决定的(后面会介绍UDP发送的报文长度是由应用进程给出的),所以每次可以发送的TCP数据大小是不固定的。 
TCP的传输单元是数据段,数据段又是在应用层传送的数据基础上进行封装的,每次的TCP数据段大小取决于不同的应用进程。当然,如果应用层传送的报文太长,超出了MSS,则需要对报文进行分段,总的来说,每次传输的TCP数据段大小是由应用层数据和MSS双重决定的。 
这样一来,每次可以发送的TCP数据段数也是不固定的,可以一次仅发送一个TCP数据段,也可以一次发送多个TCP数据段,只要在当前可用的“发送窗口大小”限制之内即可。另外,如果应用进程传送到TCP缓存中的数据太长,TCP可以对它分段,反之,如果传到TCP缓存中的数据太小,则TCP会等待缓存中有足够多的数据后在组成一个数据段发送。

[三次握手][ref2]

第一次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
待服务器确认;SYN: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
第二次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
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参考文献:

[ref1] https://blog.csdn.net/u011784495/article/details/72233498

[ref2]https://baike.baidu.com/item/三次握手/5111559?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