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FS架构及原理

 原文链接:HDFS架构及原理

引言

  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集的大小已经超过一台独立物理计算机的存储能力,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区(partition)并存储到若干台单独的计算机上,也就出现了管理网络中跨多台计算机存储的文件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distributed filesystem)。基于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system)具备高容错、高吞吐量等特性,在大数据和AI时代得以广泛应用。

HDFS设计

HDFS设计初衷:

  • 低成本:HDFS可以部署在廉价的PC机上,装机成本和故障恢复成本都比较低。

  • 高容错:数据默认保存三份,如果有多个机架的话,同一机架的机器上保存两份,不同机架的机器上保存一份,如果副本丢失,会自动创建;

  • 高吞吐:HDFS是“一次写入多次读写”的访问模型,除了在文件末尾追加或直接阶段文件,HDFS是不允许修改文件的,这就简化了数据一致性的问题,并且实现了高吞吐数据访问。

  • 易扩展:HDFS可以简单的通过增加节点,实现水平扩展,存储容量可随着节点数量线性增长。

HDFS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在某些领域目前还是不适合的,如:

  • 低时间延迟的数据访问:有该种需求的,建议用HBase;

  • 大量的小文件;

  • 多用户写入,任意修改文件。

HDFS存储架构

HDFS采用Master/Slave架构存储数据,主要由client、namenode、datanode、secondary namenode,四部分组成,其中

  • client:客户端,代表用户通过与namenode和datanode交互来访问整个文件系统,与namenode交互获取文件的位置信息,与datanode交互进行数据的读写。

  • NameNode(管理者):HDFS集群有两类节点,并以管理者-工作者模式运行,namenode(管理者,也称master节点或元数据节点)用来管理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记录每个文件中各个块所在的数据节点信息(并不永久保存块的位置信息,这些信息会在系统启动时由数据节点进行重建),配置副本,处理客户端请求。

  • Datanode(工作者):数据存储节点,也称slave节点,是文件系统的工作节点。主要是根据需要存储并检索数据块(受客户端或namenode调度),并定期向namenode发送所存储的块的列表。

  • Secondary NameNode:分担namenode工作量,是namenode的冷备份,合并fsimage和fsedits然后再发给namenode。它不是HA,它只是阶段性的合并fedits和fsimage,以缩短集群启动的时间。当namenode失效的时候,Secondary namenode并无法立刻提供服务,Secondary namenode甚至无法保证数据完整性:如果namenode数据丢失的话,在上一次合并后的文件系统的改动会丢失(在hadoop2.x版本,当启用hdfs ha时,不在存在这一项)

HDFS构建原则:

  • 元数据与数据分离:文件本身的属性(即元数据)与文件所持有的数据分离;

  • 主/从架构:一个HDFS集群是由一个NameNode和多个DataNode组成;

  • 一次写入多次读取:HDFS中的文件在任何时间只能有一个Writer。当文件被创建,接着写入数据,最后,一旦文件被关闭,就不能再修改;

  • 移动计算比移动数据更划算:数据运算,越靠近数据,执行运算的性能就越好,由于hdfs数据分布在不同机器上,要让网络的消耗最低,并提高系统的吞吐量,最佳方式是将运算的执行移到离它要处理的数据更近的地方,而不是移动数据。

HDFS写文件

操作场景

为便于理解HDFS写文件的过程,我们假设,有一个文件FileA,100M大小。Client将FileA写入到HDFS上,HDFS按默认配置(写文件参考博客地址:http://www.cnblogs.com/laov/p/3434917.html)。

写操作流程

 

HDFS分布在三个机架上Rack1,Rack2,Rack3。

  • Client将FileA按64M分块。分成两块,block1和Block2;

  • Client向nameNode发送写数据请求,如图蓝色虚线①——>。

  • NameNode节点,记录block信息。并返回可用的DataNode,如粉色虚线②———>。

     Block1: host2,host1,host3

     Block2: host7,host8,host4

 原理:NameNode具有RackAware机架感知功能,这个可以配置。若client为DataNode节点,那存储block时,规则为:副本1,同client的节点上;副本2,不同机架节点上;副本3,同第二个副本机架的另一个节点上;其他副本随机挑选。若client不为DataNode节点,那存储block时,规则为:副本1,随机选择一个节点上;副本2,不同副本1,机架上;副本3,同副本2相同的另一个节点上;其他副本随机挑选。

  • client向DataNode发送block1;发送过程是以流式写入,过程如下:

     

  1. 将64M的block1按64k的package划分;

  2. 然后将第一个package发送给host2;

  3.  host2接收完后,将第一个package发送给host1,同时client想host2发送第二个package;

  4.  host1接收完第一个package后,发送给host3,同时接收host2发来的第二个package;

  5. 以此类推,如图红线实线所示,直到将block1发送完毕;

  6. host2,host1,host3向NameNode,host2向Client发送通知,说“消息发送完了”。如图粉红颜色实线所示;

  7. client收到host2发来的消息后,向namenode发送消息,说我写完了。这样就真完成了。如图黄色粗实线;

  8. 发送完block1后,再向host7,host8,host4发送block2,如图蓝色实线所示;

  9. 发送完block2后,host7,host8,host4向NameNode,host7向Client发送通知,如图浅绿色实线所示;

  10. client向NameNode发送消息,说我写完了,如图黄色粗实线,这样就完毕了。

 HDFS读文件

  HDFS读取文件的主要顺序:

  • 客户端调用FileSystem对象的open()方法打开希望读取的文件,即获取DistributedFileSystem的实例;

  •  DistributedFileSystem通过RPC调用namenode,用于确定文件起始块(block)的位置,对于每一个block,namenode返回存有该块复本的datanode地址,这些datanode是根据他们与客户端的距离进行排序的;

  • 前2步返回一个FSDataInputStream对象(一个支持文件定位的输入流)给client客户端并读取数据,该对象会封装为DFSInputStream对象,该对象管理datanode和namenode的I/O。客户端对这个输入流调用read()方法,DFSInputStream找出距离最近的datanode;

  •  对数据流反复调用read()方法,将数据从datanode传输到客户端;

  • 到达第一个block的末端时,DFSInputStream会关闭与datanode的连接,寻找下一个block的最佳datanode;

  • 客户端从流中读取数据时,block是按照打开DFSInputStream与datanode新建连接的顺序读取的,一旦客户端完成读取,就会对FSDataInputStream调用close()方法,关闭掉所有的流。

Hadoop2.x新特性:HDFS

  Hadoop2.x由HDFS、MapReduce和Yarn三个分支构成,在hadoop2.x版本中,引入NameNode Federation和HA。

  在hadoop1.x时,存在单namenode容量和性能限制,一方面受制于java内存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所有元数据信息的读取和操作都要与namenode进行通信,当集群规模变大后,namenode将成为性能瓶颈。

       于是,在hadoop2.x时,引入了NameNode Federation和HA,NameNode Federation由多个nameservice组成,每个nameservice由一个或两个namenode组成,每个namenode分管一部分目录,多个namenode共用集群datanode的存储资源。这样当namenode内存受限时就能够方便的扩展内存,而且每个namenode独立工作,一个namenode的挂掉并不会影响其他namenode提供服务。同时,使用HA来解决特定namenode因为缺少热备存在的单点故障问题。

                                                   图5 NameNode Federation

 

 

 

全文详细内容,请点击链接:http://mp.weixin.qq.com/s/QyOyIIb5SFKSHxVIUBrqlw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码关注以下微信公众号:大数据技术宅。大数据、AI从关注开始
posted @ 2018-04-16 16:56  大数据技术宅  阅读(87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