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
上三层资源子网(要包括完整的7层)
传输层 承上启下作用
下三层: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中的设备只需要加载下三层,解决传输数据,不关心数据是什么,不需要资源子网)
物理层
在物理介质上透明地传送原始比特流
物理层解决直接相连的点到点问题
特性:
- 机械特性
- 电器特性
- 规程特性
- 功能特性
数据链路层
在物理线路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使之对网络层呈现为一条无错的、点到点链路
主要功能和服务
- 物理地址(网卡地址全球唯一)
- 成帧
- 定界与同步(划分帧边界,用于识别起始结尾位置)
- 差错控制(校验码)
- 流量控制(收发方处理能力不匹配,发送方如何获取接收方接收能力,接收能力可能改变)
- 信道的访问控制(广播需解决冲突;网络中谁能发,谁不能发)
网络层
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主要功能和服务
- 路由选择
- 数据分组转发
-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 差错检测与恢复
- 审计:流量统计和记账
前两个功能是网络层必须实现的,而其他功能不同的网络对协议有选择得实现;
IP地址物理地址的关系?
能不能用物理地址用于路由选择(不用IP地址了)?为什么不能用呢?会出什么问题?
IP地址:分配逻辑地址,有一定的地域特征,节点的可以改变自己的IP地址(不和其他节点冲突即可);压缩路由表(分配网断)
物理地址固定在了网卡上,电脑出厂后并不知道它具体的位置。
传输层
为源端主机到目的端主机提供可靠的、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数据传输服务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中间层,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要功能和服务
- 屏蔽不同通信子网的差异,使上层不受通信子网技术变化的影响
- 弥补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间差异(如通信子网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资源子网的要求时需要传输层来弥补)
- 提供进程级通信能力
网络层的端到端是通信子网的端到端
传输层的端到端是资源子网的端到端(具体到目的主机的某一个端口)
通过IP地址定位到网络的某个子网,通过物理地址定位到某个主机,同个端口号定位到进程
应用层
为用户的应用程序通过网络通讯服务
ISO各层功能总结
应用层(报文):负责用户信息的语义表示,即:做什么?
表示层(报文):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即:任务怎么描述?
会话层(报文):会话的管理与数据的同步,即:从何时、何处开始?
传输层(报文):建立一条传输的连接,即:对方在何处?
网络层(分组和包):选择合适的路由,即:走哪条路可到达该处?
数据链路层(帧):在链路上无差错的传送帧,即:每一步怎么走?
物理层(比特):将比特流送到物理链路上传送,即:怎样利用物理链路?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