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完成产品的从1到10?
们讲了怎么通过有效的复盘,让爆品从偶然变成必然。这一讲,我们进一步来看,从一个爆品到多个爆品,会面临什么样的新挑战。
我相信,今天的绝大多数创业者,都不会轻视从0到1的难度,但是到了从1到10,不少人会松一口气,觉得没那么难了,不就是复制嘛。
但是,创业这些年走下来,我的感受是,从1到10,跟从0到1,面对的挑战和需要的打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就很有可能导致千难万险得来的“1”,没有机会变成“10”。实际上,这也是创业非常重要的“节奏”问题。
什么是节奏?简单来讲就是,创业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因为不同阶段,我们的资源跟机会都是不一样的,你必须要做取舍。可以说,对节奏的把控,考验的是创始人、产品负责人最核心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就从目标、资源两个维度,重点跟你讲一讲从0到1,和从1到10两个阶段,分别需要怎样把握节奏。
从0到1
我们先来讲从0到1的阶段。
实际上,我们课程前面的内容,都是讲从0到1阶段,应该具体怎么干。但是在这里,我还是有必要从“节奏”的角度,对前面讲过的内容,来一个复盘。
首先,从0到1阶段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很多刚刚创业的人,经常讨论的一点是,要怎么做大做强,或者怎么才能跟行业头部正面对抗。其实,对于大部分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思考这个问题真的是为时过早了。创业起步,你需要思考的只是怎么完成产品的验证,实现最小的商业闭环。
我拿我们造车新势力早年的市场数据给你举个例子。2021年的时候,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我们三家都差不多做到了9万多辆的年销量。是多还是少?其实,这个量,在中国乘用车行业领先者那里,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当时的市场前三名,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都是百万以上的销量。我们三家,就是人家的一个小零头。
所以,这个阶段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什么?不是跟市场头部,去比销量、比市场份额,而是应该尽全力放大自己的长板。
比如蔚来汽车的用户服务能力,比如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能力,比如理想汽车面对家庭用户群体的产品能力,这都是各家的长板。
大多数时候,这个长板之所以能够成为我们的长板,是因为以前被原有的领先者忽视了。在还没有获得产业链规模优势、技术优势的时候,把这些长板做到天花板水平,是我们赢得下一个阶段入场券的唯一捷径。
这里顺便也讲一个数据。怎么才算拿到这个入场券?我们有一个参考值是3%,也就是在细分市场拿到3%的市场份额。2021年,理想ONE选择的细分市场,也就是25-50万的SUV,9万的销量基本上达到了合格线。
以上是从0到1阶段,为什么要以放大长板为唯一目标。我们再来看,要做到这一点,应该怎么匹配资源。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要集中力量,只办一件大事。
因为,绝大多数时候,创业公司资源非常有限,机会窗口也非常短暂,你不集中资源,自己的长板,根本就做不到前面讲的行业天花板的水平。
实话跟你讲,你别听我现在跟你讲得这么笃定,但其实理想汽车早年在这方面是吃过大亏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最早规划的产品其实是两个,一个是覆盖长途出行的增程式电动SUV,也就是你们现在看到的理想ONE;但我们还有一款低速电动车,覆盖城市50公里以内的出行,它是一个两人座的小车。
今天你在市场上是看不到这款小车的。因为在经过两年多的研发,投入了好几亿资金之后,我们最终在2018年年初停掉了这个项目。为什么停掉?因为,当时政策上对这类电动车的上路法规并不明朗,我们不能带着赌博的心态继续等政策。
可想而知,创业早期资金和时间那么宝贵,对我们来讲,这是很大的浪费。而且,这款低速电动车挤占了很多理想ONE的投入,导致理想汽车在2018年下半年遭遇极大的资金危机,几乎命悬一线。
现在回看整个过程,我常会倒吸一口凉气,暗自庆幸,政策的不明朗反而拯救了理想汽车。如果我们继续坚持产品线上的“两条腿走路”,很可能走不到今天。因为两边发力,会让我们任何一边都吃不透,也会模糊我们的市场定位,非常危险。
这里其实也回答了很多人都会问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理想汽车在2019年到2021年,也就是刚开始的头3年,只卖理想ONE一款产品?站在当时看,是无奈之举;站在今天看,其实是活下来的必然选择。
所以,在理想汽车总部,我们并没有陈列让我们骄傲的爆款产品,而是把SEV这个失败的产品,放在了总部大楼一进门就能看见的地方,时刻提醒我们,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从1到10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从1到10阶段。
开头我们提到,很多人容易轻视这个阶段的难度,以为复制过去的成功经验就可以。如果只是复制,那可能真要吃大亏。
为什么会吃亏?因为尽管从1到10这个阶段,你不能丢掉自己的优势;但是你也不能被惯性束缚住,否则就很可能看不到未来更大的危险。
我们从2020年理想汽车的第一次战略会跟你讲起。
到2020年初,我们基本上已经验证,之前的家庭定位以及单一爆品策略都是可行的。这个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就顺着惯性考虑,未来一两年技术会怎么升级,然后我们用什么好的新技术,来扩大战果。
幸好,我们的投资人王兴和王慧文在这次战略会上,给了我们关键的提醒。王兴和王慧文说,不能顺着惯性看,应该讨论的是,未来市场究竟有多大?市场的拐点什么时候到来?所谓拐点,就是赢家通吃,败者退场的时间点。
实际上,结合产品发展趋势,这两个问题不难回答,只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想过。
我们一帮人讨论了几轮,很快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将在 2025 年出现拐点;那时,整个市场的规模将达到每年800万辆,而理想汽车必须要占据至少 20% 的市场份额,也就是160万辆,才能有机会拿到下一场比赛的入场券。
160万辆,如果根据公司过去几年的增长趋势看,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2020年,我们只卖了3万多辆车,也就是5年要增长50多倍,很少有企业能做到这样的增长。
但是,从必要性的角度看,我们又没得选。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关键在于,这是一场淘汰赛。我们都已经很熟悉智能手机市场。10年前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品牌,百花齐放,但是10年后,我们就看2022年的数据,苹果、小米、OPPO、vivo、华为和荣耀(我们把华为和荣耀看成是一家公司),这五家公司,就占了中国智能手机超过95%的市场份额。
同样的,我们的判断是,2025年以后,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格局,会跟智能手机高度相似,甚至竞争会更激烈,因为造车的门槛比手机更高。最后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可能只会剩下5家公司,其余的公司,市场份额都会是个位数,或者不足个位数。
所以,要想成为5家幸存者之一,不管160万辆的年销量、50倍的增长目标,看起来多不可思议,都得挑战。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大不了到时候自己打脸,但是不去准备,在起点上就输了。
这就是从1到10阶段,目标制定的新逻辑,从惯性到必要性。这个阶段又应该怎么匹配资源?
这里又要感谢王慧文,他跟我们讲了一个大原则:宁可准备过度,不要准备不足。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对于淘汰赛来讲,准备过度,也许会造成一些资源浪费,但是浪费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如果有机会回头看,你永远觉得当时的打法偏保守,投入的资金和资源远远不够。这是他跟王兴从“百团大战”中活下来的经验。
我们都相信王慧文的这个判断。所以,从2020年开始,理想汽车就开始拼尽全力,为2025年做全面备战。
比如,从产品的角度来讲,理想爆品策略不会变,但是要从单一爆品,转变成多个爆品。所以,我们推出L系列,L9、L8、L7、L6四个SUV车型,覆盖从20万到50万之间更广的价格地带,确保在SUV这个市场的绝对优势。这是第一步。
我们规划的第二步,是推出高压纯电产品,旗舰是一款MPV,还会有5款纯电SUV。
我知道,听到这儿你肯定会问,理想汽车怎么也做纯电了?我们规划中的纯电产品线,不是过去的纯电产品,而是采用了新的高压快充技术。充电12分钟就能让车行驶500公里,里程焦虑问题就能解决。那为什么之前不用高压纯电技术?因为2023年之前,这项技术还不够成熟。
除此之外,除了产品,我们也在做供应链和产能方面的备战,时间有限,这里就不展开了。总之,一切都是基于2025年淘汰赛中必须活下来的“必要性”。
当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从1到10之后,还有从10到100,那个时候,重点可能是国际化,或者用品牌矩阵,覆盖更广的人群。
我们今天还远没走到那一步,我相信我们一定有机会可以走到,到时候,再来跟你分享。
小结
好,以上就是这一讲的主要内容,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做产品,或者广义地来讲,做产品驱动型的创业,把握节奏非常重要。
在从0到1的阶段,制定目标的思路应该是,把自己的长板做成行业天花板;匹配资源的逻辑应该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到了从1到10的阶段,制定目标的逻辑就要变化,不能基于惯性,而要基于未来在淘汰赛中活下来的“必要性”,而匹配资源上,宁可过度匹配,也不要不足。
祝愿你能够尽早实现从1到10,甚至从10到100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