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伤寒之意义(3)


2.伤寒总说

以上我们讲到了两个关系,一个主导,一个体用。阴阳的这些东西弄清以后,就可
以解答上述的那三个问题。

(1)寒为冬气 首先,我们来看寒,寒是冬日的正气,这一点我们在《中基》里面
已经学过。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怎么会产生寒呢?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
阳的本性是属热的,春夏的阳气处于释放状态,热的东西散发出来了,所以,天气变得
温热。但是,春天释放的程度要比夏天小,因此,春天的温度要比夏天低。到了秋冬,
阳气由释放转入到收藏,热的东西收藏起来了,关闭起来了,天气也就变得渐渐地寒冷。
但是从程度而言,秋天的收藏不及冬日,因此,冬日的气温更为寒冷。这是寒的一个根
本意义。从这个意义我们可以看到,寒实际上是反映阳气的收藏状态,是阳气收藏的外
在表现。所以,寒不但是冬之气,其实也是藏之气。现在我们暂且放下时间,来看一看
空间方位的情况。在我们国家,大家都很清楚,西北的气温要较东南低得多,我们每年
冬天看天气预报,北方有些地区都零下十几度了,南方还在零上二十多度。这个反差太
大了,要是海南的人到北方出差,上飞机前穿衬衣,下飞机就要穿皮袄了。为什么会出
现这样大的差别呢?看一看《内经》就清楚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西北方阴
也,东南方阳也。"阳就是用,就是释放,阴就是体,就是收藏。从地域方位的角度而言,
整个西北方以收藏为主,整个东南方以释放为主,所以,就产生了这个气温上的悬殊。
这就提示我们一个问题,学中医不但要注意时间,也要注意空间方位。时空在中医里是
同一的,是统一的,这个观念必须牢牢记住。前面我们提出过,阴阳的问题要真正弄清,
不能光停留在书本的那几点上,要有切身的感受。什么事情都要养成用阴阳来思维,比
如我们生活在南宁的人,时间都快到春节了,身上却还穿着衬衣,这是为什么呢?如果
我们不从阴阳这个角度去思考,去弄清它,那作为一个学中医的人,你就麻木了,就凭
这个麻木,你要学好中医,我看没多少可能。

(2)何以养藏 知道了寒的属性、寒的意义,也就知道了冬日的寒,并不是一件坏
事。我们根据这个寒的表象,这个寒的程度,就可以推断这个阳气的收藏情况,就可以
看到这个"体"的情况。冬日的天气应该寒冷,也就是冬日的阳气应该封藏,这个体应该
涵养。因此,《素问》专门提到了一个养藏的问题。冬三月养藏,秋三月养收,实际上就
是秋冬养阴的互辞,这是很明确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是讨论这方面问题的专论。
这里我们只看相关的冬三月。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
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素问》的这一篇讲"
四气调神",四气,就是指的春、夏、秋、冬之气,就是指的生、长、收(杀)、藏之气。
调神呢?这个讲的是人的因素。人怎么在春三月适应这个生气;怎么在夏三月适应这个
长气;怎么在秋三月适应这个收(杀)气;怎么在冬三月适应这个藏气。这就提出了要
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现在的人只讲一个养生,养长、养收、养藏都不管了,这是
很片面的。上面这段经文主要讲养藏。冬三月怎么养藏,怎么适应这个闭藏的状态呢?
关键的一点就是"无扰乎阳"。冬三月属阴,《素问》又明确指出"秋冬养阴",而这里却点
出"无扰乎阳",可见春夏秋冬的这个生长收藏确实是围绕着阳的这样一个主导。无扰乎
阳,就是指的冬三月这个过程已经在闭藏了,什么在闭藏呢?阳气在闭藏。既然已经闭
藏了,就不要再打扰它,这就叫"无扰乎阳"。就像我们住宾馆,睡觉的时候要启动一个"
请勿打扰"的按钮。睡着了,再被打扰醒,会是什么滋味呢?相信大家都会有体验。那么,
怎么实现这个"无扰乎阳"呢?上述的经文谈了四个方面。其一,慎起居。冬三月的起居
应该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我是反对睡懒觉的人,而且一贯也没有睡懒觉的习惯。
但是,冬三月却可以例外,要早一些睡,晚一些起,太阳出来再起床也没有关系,这是
《内经》的教证。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医学院的作息表,不应该搞什么夏
时制,而应该搞四时制,就根据这个《四气调神大论》来制订作息的时间,这样才与中
医相应,这样才叫四气调神。我相信冬天搞"早卧晚起",搞"必待日光",大家都会很欢
迎,冬天有几个不想晚起?说不定就从这里你喜欢上了《内经》,喜欢上了中医。冬天为
什么要早卧晚起呢?这个就是为了适应养藏。睡觉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藏
的状态,那么,现在冬三月要强调养藏,这个睡眠的时间就当然要适当的延长。我们看
冬三月,白天的时间短,夜晚的时间长,再看看上面说过的晷影,冬天长到一丈多,而
夏天只有一尺多。晷影也好,晚上也好,都是反映一个藏的状态,人要跟这个藏相应,
那就必须早卧晚起。我们嘴上常说天人相应,怎么个相应呢?冬日养藏就是相应,冬三
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相应。要讲相应,时间就很重要,天地在这个时候收藏。
你也要在这个时候收藏,天地在这个时候释放,你也要在这个时候释放。落实到具体的
问题上,睡觉就是收藏,工作劳动就是释放。现在许多人习惯晚上工作,白天睡觉,这
就不相应了,就阴阳颠倒了,这个对身体肯定不利。年轻的时候也许没关系,到老了你
就会有感受。学中医的人应该避免这个颠倒,避免这个不相应。其二,调情志。冬三月
的情志应该是"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这里的志有两层意思:一是讲心
志,就是心的志向,《康熙》云:心之所之谓志;二是讲我们平常说的情绪,《左传》里
面将喜怒哀乐好恶称作六志。所以,总起来我们把它称为情志。这个时候的情志应该"
若伏若匿",伏也好,匿也好,都指的是藏。所以,这个时候的情志应该收藏一些,不要
那么开放,不要那么显山露水。平常我们都劝人要开朗一些,但,这个时候则应该趋于
内向。"若有私意"有什么话,有什么打算不要告诉别人,藏在心里就是了。"若已有得",
这个东西好像已经得到了,不用再到外面去寻求,可以悄然安住。总之,这个心志,这
个情绪,应该伏匿,不应该张扬,这样才有利于养藏。其三,适寒温。冬三月要"去寒就
温",这一点很重要,以上我们讨论的许多问题都要落实到这一点上。为什么要去寒就温
呢?我们本来说过寒为冬气,寒为藏气,养藏不是应该更寒一些吗?这里为什么要去寒
就温?其实这个并不矛盾。大家都清楚,夏天我们不仅穿衬衣,而且穿短袖,女的还要
穿什么一步裙,反正能暴露的都暴露无遗。这样的穿着不但为着凉爽,也是一个相应。
因为天地在这个时候也在充分的显露,你看这时的白天特别长,大地能长出来的东西也
都长出来了,与这个相应的穿着就是养长。可是冬天就不同了,特别是在北方,人们都
棉裹裘衣,不但手套帽子,还要围围巾,封闭得严严实实,这个衣着不就是一个"藏"吗?
不就是一个"去寒就温"吗?将整个身体封藏起来了,闭藏起来了,这个也是相应,与冬
藏相应,这就是养藏。但是,现在风气不同了,冬天女的还穿裙子,这个时候还要露,
中医不赞成这个做法。所以,我的朋友里要是冬天穿裙子,我会劝她们别穿。现在年轻
你可以顶过去,年纪稍大,关节痛了,骨质增生了,那就悔之晚矣。当然,去寒就温还
包括了其他保温防寒的方法。其四,节动静。冬三月应该"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泄皮
肤也就是皮肤的开泄。大家知道,什么时候皮肤会开泄呢?当然是激烈活动的时候。皮
肤开泄了,自然汗出,汗出多了,就会耗气伤阳使气亟夺。冬三月是阳气闭藏的时候,
这个时候皮肤也应该相应的闭藏,不要做过多的开泄。这就提示冬天的运动,冬天的活
动应该避免像其他的时候一样,应该有它的特殊性。特别是喜欢运动锻炼的人应该注意
这个问题,冬天的锻炼应该避免过多的开泄皮肤,应该多做静功,这样才能与冬相应,
这样才有利于养藏。(3)伤寒即伤藏上述这四个方面都是与冬相应,都是养藏之道。它
们都围绕一个原则:无扰乎阳。那么伤寒呢?伤寒为什么这么重要?它核心的问题就是
破坏了这个原则。冬主藏,寒就与这个"藏"相伴,所以,冬日的寒非常重要。如果冬日
不寒了,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阳气还在释放,没有收藏。因此,冬季应寒反暖,农民
就知道不是好事情,第二年的收成就不会好。要是用古人的话说,就会"米贵长安"。我
老家湖南有句乡话:雷打冬,九个牛栏十个空。雷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响呢?应该在春
季。立春以后的第三个气叫"惊蛰",应时的春雷就应该在这个时候打响。春雷一声震天
响,就将这些蛰藏的万物从沉睡中惊醒过来。春雷的打响意味着阳气真正地全面启动,
全面的释放出来。而雷在冬天打响,这又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冬雷的响动将整个的
闭藏打破了。闭藏打破了,阳气非时的释放,使阳气不能蓄积,阳气的这个体得不到应
时的涵养。体不足,用怎么发挥?所以到了来年,真正应该阳气发挥作用的时候,它却
发挥不了作用。万物得不到这个阳气的作用,整个秩序就打乱了,不但天灾,而且地祸,
不但植物受影响,动物也受影响,怎么不会"九个牛栏十个空"呢?民间还流传另外一句
话,叫做"瑞雪兆丰年"。瑞雪怎么预兆丰年呢?现在的说法是下雪以后,病虫害冻死了,
所以,可以给来年带来好的收成。当然,这也是一个方面,但是,更重要的一面是冬日
的瑞雪反映了阳气处在很好的蓄藏状态。阳气蓄藏得好,体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充养,体
充则用足,来年的释放就会好。万物得到这个充分的能量供给,怎么不会"五谷丰登"呢?
另外,这个瑞雪也反映了阴阳的秩序很好,秩序没有破坏,自然的灾害就会减少,所以,
瑞雪兆丰年。上述这个过程我们还可以从经典的角度来教证,《素问》有句名言:"善养
生者,必奉于藏。"或者说:"奉阴者寿。"大家看到这个"奉阴者寿",也许就觉得她与前
面讲的阳用有矛盾。阳是反映和主宰寿命的,怎么不说"奉阳者寿",反而是"奉阴者寿"
呢?现在大家只知道养生,只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可是生怎么来?生是从藏中来!水生
木这个道理难道大家不清楚吗?大家看一看自然界,特别是动物界,那些喜静的动物往
往寿命长。像龟、蛇、仙鹤,这些动物寿命都比较长。而相反,那些喜动的东西反而寿
命不长。道家讲致虚极,守静笃;儒家讲燕坐,讲知止;佛家讲禅定。这些都是强调静,
强调藏。所以,大家不要只知道运动,应该动静结合。以上这些道理无碍了,我们就可
以回到前面的关键问题上来。冬日气寒,这个寒是天地阳气在蓄藏,人要与天地相应,
所以,这个时候人的阳气也要藏。冬日的气候本来寒冷,这个时候阳气本来应该更多地
释放来为机体取暖,怎么反而在这个时候要收藏,这个矛盾怎么解决?这就要靠我们主
动地去做好"去寒就温"的工作。这个时候应该穿得很严实,甚至要把取暖的设备打开。
我们依靠这个人工制造的环境,就能够让阳气安然地休养生息。阳气蓄养的这个过程做
好了,那以后就能正常地发挥作用。如果"去寒就温"的工作没有做好,机体"伤寒"了,
那会是一个什么后果呢?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个时候,阳气是不会坐视不管的,它会从"
沉睡"中"醒"来,它会马上转入释放。阳气被扰动了,这样一个"养藏"的格局就被彻底打
破,"体"的涵养程序遭到破坏,那"用"的方方面面就会受到影响。大家看一看,从这样
一个角度去思考,伤寒重不重要?太重要了!伤寒实际上就是伤藏,它把整个"养藏"给
破坏了。阳气的"体"受到伤害,这个基础不牢固了,用怎么发挥?阳用不能发挥,不能
作寿命的保障,不能卫外而为固,那不但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要发生,百病
都会发生。所以,伤寒不但可以有五,还可以有十、有百、有千、有万。一个伤寒,就
将上述的两个关系,一个主导,一个体用都破坏了,从这样一个层面去思考,我们就知
道伤寒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对于本节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内经》为什么将热病归伤
寒?《难经》为什么把伤寒分五?张仲景为什么以伤寒作书名?就迎刃而解了。而通过
这样一个主题的探讨,又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连带出来。这是经典的开端,也是学习经
典的一个方法。




lovedday 2007-08-24 16:05 发表评论
posted @ 2007-08-24 16:05  至尊王者  阅读(32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