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的主从原理和复制过程简述
一、MySQL 复制的基本过程如下:
1. Slave 上面的IO线程连接上 Master,并请求从指定日志文件的指定位置(或者从最开始的日志)之后的日志内容;
2. Master 接收到来自 Slave 的 IO 线程的请求后,通过负责复制的 IO 线程根据请求信息读取指定日志指定位置之后的日志信息,返回给 Slave 端的 IO 线程。
返回信息中除了日志所包含的信息之外,还包括本次返回的信息在 Master 端的 Binary Log 文件的名称以及在 BinaryLog 中的位置;
3. Slave 的 IO 线程接收到信息后,将接收到的日志内容依次写入到 Slave 端的RelayLog文件(mysql-relay-lin.xxxxxx)的最末端,并将读取到的Master端的bin-log的文件名和位置记录到 master-info文件中,以便在下一次读取的时候能够清楚的告诉Master “我需要从某个bin-log的哪个位置开始往后的日志内容,请发给我”
4. Slave 的 SQL 线程检测到 Relay Log 中新增加了内容后,会马上解析该 Log 文件中的内容成为在 Master 端真实执行时候的那些可执行的 Query 语句,并在自身执行这些 Query。这样,实际上就是在 Master 端和 Slave 端执行了同样的 Query,所以两端的数据是完全一样的。
二、设置mysql主从配置的优点:
1、解决web应用系统,数据库出现的性能瓶颈,采用数据库集群的方式来实现查询负载;一个系统中数据库的查询操作比更新操作要多得多,通过多台查询服务器将 数据库的查询分担到不同的查询服务器上从而提高查询效率。
2、Mysql数据库支持数据库的主从复制功能,使用主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插入、删除与更新操作,而从数据库则专门用来进行数据查询操作,这样可以将更新操作和 查询操作分担到不同的数据库上,从而提高了查询效率。
三、主从原理如下:
1. 主服务器将更新写入二进制日志文件,并维护文件的一个索引以跟踪日志循环。这些日志可以记录发送到从服务器的更新。当一个从服务器连接 主服务器时,它通知 主服务器从服务器在日志中读取的最后一次成功更新的位置。从服务器接收从那时起发生的任何更新,然后封锁并等待主服务器通知新的更新。
MySQL复制基于主服务器在二进制日志中跟踪所有对数据库的更改(更新、删除等等)。因此,要进行复制,必须在主服务器上启用二进制日志。
每个从服务器从主服务器接收主服务器已经记录到其二进制日志的保存的更新,以便从服务器可以对其数据拷贝执行相同的更新。
从服务器设置为复制主服务器的数据后,它连接主服务器并等待更新过程。如果主服务器失败,或者从服务器失去与主服务器之间的连接,从服务器保持定期尝试连接,直到它能够继续帧听更新。由--master-connect-retry选项控制重试间隔。 默认为60秒。
每个从服务器跟踪复制时间。主服务器不知道有多少个从服务器或在某一时刻有哪些被更新了。
2. 主从同步过程的相关文件
默认情况,中继日志使用host_name-relay-bin.nnnnnn形式的文件名,其中host_name是从服务器主机名,nnnnnn是序列号。用连续序列号来创建连续中继日志文件,从000001开始。从服务器跟踪索引文件中目前正使用的中继日志。 默认中继日志索引文件名为host_name-relay-bin.index。默认情况,在从服务器的数据目录中创建这些文件。可以用--relay- log和--relay-log-index服务器选项覆盖默认文件名
中继日志与二进制日志的格式相同,并且可以用mysqlbinlog读取。SQL线程执行完中继日志中的所有事件并且不再需要之后,立即自动删除它。没有直接的删除中继日志的机制,因为SQL线程可以负责完成。然而,FLUSH LOGS可以循环中继日志,当SQL线程删除日志时会有影响。
从属复制服务器在数据目录中另外创建两个小文件。这些状态文件默认名为主master.info和relay-log.info。它们包含SHOW SLAVE STATUS语句的输出所显示的信息(关于该语句的描述参见13.6.2节,“用于控制从服务器的SQL语句”)。状态文件保存在硬盘上,从服务器关闭时不会丢失。下次从服务器启动时,读取这些文件以确定它已经从主服务器读取了多少二进制日志,以及处理自己的中继日志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