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集群中MPI的并行计算环境简单配置

一、集群和Linux上的集群解决方案

集群计算机是指用一组联网的PC或工作站来搭建成的,提供比单个PC(节点)计算性能高得多的计算机。说其是计算机,其实是针对所提供出来的服务而言的,或者说是逻辑上来说的。集群计算机的主要优势就是成本,相同的计算能力下,其成本只有传统大型机的十分之一,在全球计算机TOP500中,集群计算机的比重越来越大,近两年的比重超过了80%。特别是对中小企事业应用,实验研究和教学有很大的竞争力。

集群系统(Cluster)主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高可靠性(HA)。利用集群管理软件,当主服务器故障时,备份服务器能够自动接管主服务器的工作,并及时切换过去,以实现对用户的不间断服务。

2.高性能计算(HP)。充分利用集群中的每一台计算机的资源,实现复杂运算的并行处理,通常用于科学计算领域,比如基因分析,物理与化学分析等。

3.负载平衡。即把负载压力根据某种算法合理分配到集群中的每一台计算机上,以减轻主服务器的压力,降低对主服务器的硬件和软件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情况是利用集群解决负载平衡问题,比如用于提供WWW服务。在这里主要展示如何使用LVS(Linux Virtial Server)来实现实用的WWW负载平衡集群系统

关于集群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在TOP500中现在主要的操作系统都有身影,但是应用最多的是LINUX操作系统。这首先利益于LINUX的开放源代码,使得其有很高的可制定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硬件和应用环境作出相应的修改,其次,LINUX也有很高的稳定性,而且不乏商业支持。

为了降低程序开发的难度和提高程序的可移植性,目前基于LINUX的集群计算环境主要是通过配置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环境可实现的。这也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应用模式。因此,本文主要讲解LINUX下的集群环境配置的要求和MPI的配置。

LINUX集群环境的配置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if !supportLists]-->1. <!--[endif]-->MPI并行计算环境的安装和配置

<!--[if !supportLists]-->2. <!--[endif]-->计算节点之间的无密码访问

<!--[if !supportLists]-->3. <!--[endif]-->NFS共享文件系统的配置

//

注:在集群配置过程中,MPI运行环境的安装和配置是必要的,至于计算节点之间的无密码访问和NFS共享,则是在运算效率和文件管理上对高性能计算提出的要求。一般来说,只要具有MPI运行环境可以运算并行计算。

二、linux集群中MPI的并行计算环境的简单配置

MPI的安装及简单测试

MPI有多种实现版本,如MPICH, CHIMP以及OPENMPI。其中MPICH是一种最重要的MPI实现,它可以从网上免费获得Linux和Windows版本。它的开发和MPI规范的制定是同步的,因此最能反映MPI的变化和发展,MPICH由此成为实现MPI的最成熟和最广泛使用的版本。本文安装的MPI软版本为MPICH-1.2.6。

安装步骤:

1、从网上下载MPICH压缩包(mpich.tar.gz)

2、解压:# tar zxvf mpich.tar.gz

3、进入解压后的目录: # cd mpich-1.2.6

4、配置: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pich

其中/usr/local/mpich为软件所安装的目录

5、编译 # make

6、安装 # make install

7、配置该软件的用户搜索路径

Root 用户下:修改/etc/profile 加入

PATH=$PATH:/usr/local/mpich/bin

MANPATH=$MANPATH:/usr/local/mpich/man

Export PATH MANPATH

普通用户下:修改~/.bash_profile 加入

export PATH=$PATH:/usr/local/mpich/bin

8、修改/usr/local/mpich/share/machines.LINUX文件,加入集群中可以用来做并行计算的主机名(八节点集群为例)

加入的内容为:

Local:4

Node11:4

Node22:4

(注:冒号后为节点的CPU数或者内核数)

9、MPI环境的简单测试

在服务器节点上,以mpich 自带的计算PI值的并行计算程序cpi对所搭建的集群环境做简单的测试。

步骤:

在/usr/local/mpich/example目录下

(1) 编译 # make cpi

(2) 启动并行计算 # mpirun –np N cpi (其中N 为节点机的个数)

可以看到PI值及误差和计算时间,说明环境搭建基本成功。至此,所组建的MPI集群基本成。

虽然现在主流的集群配置都是基于MPI的,但是由于MPI的标准和MPI实现的多样性,特别是商业应用领域中不同的商业封装的存在,在MPI环境的安装和配置过程中,要详细的阅读相关的帮助文件。以求正确的配置好MPI运行环境。

三、计算节点之间的无密码访问

这 一点主要是针对高性能计算来说的。在高性能计算中,计算任务被分割成并行的几个部分,而这几个部分之间也是有相互关联,根据计算任务的不同和任务分割的方 法的不同。计算节点之间的通信量也是不同的。这也是衡量和影响集群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方面。从逻辑上讲,计算节点之间的无密码访问可以使计算进程在集群计算 机内自由跳跃,从而提高集群计算的效率。目前主要的访问机制有RSH和SSH,相对来说SSH的安全性更好些。关于这两种节点间访问机制的配置,网上有很多的教程,本文将简述SSH在节点之间的无密码访问。

实现原理

使用一种被称为"公私钥"认证的方式来进行ssh登录. "公私钥"认证方式简单的解释是

首先在客户端上创建一对公私钥 (公钥文件:~/.ssh/id_rsa.pub; 私钥文件:~/.ssh/id_rsa)

然后把公钥放到服务器上(~/.ssh/authorized_keys), 自己保留好私钥

当ssh登录时,ssh程序会发送私钥去和服务器上的公钥做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就可以登录了

1.用用户anyone登录客户机器并在客户端机器上执行"ssh-keygen -t rsa"产生的密钥文件。


如果文件"~/.ssh/id_rsa"存在,会提示是否覆盖该文件,此时可选择"n"不覆盖该文件而使用已有的id_rsa文件;如果选择"y"则会重新生成"~/.ssh/id_rsa"文件,接下来会提示输入passphrase,回车确定使用空的passphrase,再次回车确认(这里也可以输出passphrase,相当于ssh时登录的密码)。然后会重新生成"~/.ssh/id_rsa"文件和"~/.ssh/id_rsa.pub"文件(结果如下)。

如果"~/.ssh/id_rsa"文件和"~/.ssh/id_rsa.pub"文件不存在则会自动创建新的"~/.ssh/id_rsa"文件和"~/.ssh/id_rsa.pub"文件,passphrase设置同上。

2、使用ssh登录到服务器,编辑服务器上"~/.ssh/authorized_keys"文件,将客户端机器上的"~/.ssh/id_rsa.pub"文件内容追加到"~/.ssh/authorized_keys"文件中。

此时会要求输入zhaoy在服务器上的登录密码,输入后即会将客户端机器上的"~/.ssh/id_rsa.pub"文件内容追加到服务器上的"~/.ssh/authorized_keys"文件中)

3.完成了密钥的生成和分发之后就可以进行无密码的SSH登陆了,当然在密钥的生成和分发过程中,有很多可控的参数。这一点要注意查看相关的MAN和使用GOOGLE来解决。

四、NFS共享文件系统的配置

配置NFS共享文件系统是因为在高性能计算过程中,各计算节点要频繁对任务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存储。使用NFS一来可以提高I/O读写的效率,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NFS系统的可靠性。另外有一点需要注意,在配置计算环境时,要尽量使得与节点配置无关的文件处于NFS系统中,这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文件冗余。还有就是使文件系统在各个节点上有相同的路径。关于NFS的设置网上和书本中有很多。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if !supportLists]-->1. <!--[endif]-->服务器端的设定

服务器端的设定都是在/etc/exports这个文件中进行设定的,设定格式如下:

欲分享出去的目录 主机名称1或者IP1(参数1,参数2) 主机名称2或者IP2(参数3,参数4)
上面这个格式表示,同一个目录分享给两个不同的主机,但提供给这两台主机的权限和参数是不同的,所以分别设定两个主机得到的权限。

例如可以编辑/etc/exports为:

/tmp     *(rw,no_root_squash)

/home/public 192.168.0.*(rw)   *(ro)

/home/test  192.168.0.100(rw)

/home/linux  *.the9.com(rw,all_squash,anonuid=40,anongid=40)

设定好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启动NFS:

/etc/rc.d/init.d/portmap start (在REDHAT中PORTMAP是默认启动的)

/etc/rc.d/init.d/nfs start

可以通过MAN命令来查看exports的相关参数。

<!--[if !supportLists]-->2. <!--[endif]-->客户端设定

mount nfs目录的方法:

mount -t nfs hostname(orIP):/directory /mount/point

具体例子:

Linux: mount -t nfs 192.168.0.1:/tmp /mnt/nfs

关于mount和相关参数可以查看相关的MAN文件。

转]MPI cluster技术简介与鸟哥的架设实例

简易cluster架设

近年来因为数值模式仿真的盛行,所以『平行运算』的架构也就越来越重要了!什么是数值仿真呢?主要就是藉由一些物理理论去开发出来的一些『计算公式』,而这些计算公式藉由程序语言(例如C、Fortran等等)实际的将他编译成为可执行的程序,最常见的例如中央气象局不是每天都会预报天气吗?这个预报的动作就是利用数值计算去演算出来的。另外,还有空气品质模式仿真,也是经过运算出来的,除此之外,例如天文、物理、水文等等很多方面的工作,都是利用这种数值仿真的运算的喔!不过,这些程序是很大型的!也就是说,他们在运算的时间是很长的,如果使用单颗 CPU 的话,不论这颗 CPU 的频率与效能有多高,还是得要运算个好几个钟头的~如此一来,对于像气象预报这个急需时效性的工作可能就会有所延误啊!不过,如果我将这个运算的工作同时丢给多颗 CPU 呢?也就是让多颗 CPU 同时进行这个程序的运算工作,如此一来,将可以大大的减低时间的损耗了~这就是平行运算的简单说明。在 Linux 平台上面,要达成简单的平行运算,可以透过 MPI 的函式库,例如 MPICH 就是一个很有名的 MPI 软件喔!马上来给他看看平行运算类型的 Cluster 建置吧! 

原理: 
   :什么是 Cluster 与 Cluster 的优点 
   :Cluster 的主从架构 
   :达成 Cluster 所需要额外功能 ( RSH ) 与软件 ( MPICH ) 
架设流程: 
   :整体架构 
   :鸟哥的一个实例规范 
   :系统安装 ( Red Hat 9 ) 
   :防火墙 ( 含 NAT 主机 ) 与网络设定 
   :NFS 架设规划(相当重要,参考说明) 
   :NIS 架设规划 
   :RSH 设定 
   :安装 Fortran 90 的编译程序 PGI pgf90 ( PS. server version ) 
   :安装 MPICH 
-------------------------------------------------------------------------------- 

原理: 

-------------------------------------------------------------------------------- 

什么是 Cluster 与 Cluster 的优点 

什么是 Cluster 呢?目前常见的 Cluster (丛集)架构有两种,一种是 Web / Internet cluster system,这种架构主要是将资料放置在不同的主机上面,亦即由多部主机同时负责一项服务;而另外一种则是所谓的平行运算了!平行运算其实就是将同一个运算的工作,交给整个 Cluster 里面的所有 CPU 来进行同步运算的一个功能。由于使用到多个 CPU 的运算能力,所以可以加快运算的速度。目前比较常见于平行运算功能的,通常需要在超级计算机上面才看的到,这些超级计算机主要是用在天文、军事、物理等需要很精密的、大量的运算的工作中,而考虑到稳定性,则通常是用在 Unix 系统上面的硬件架构上。不过,目前由于 PC 上面的 CPU 的运算功能越来越强大了~因此,当然很多程序开发者就动脑筋到 PC 上面来制作并行计算机的系统啰!我们这篇短文主要在介绍的就是『平行运算』这一类的 Cluster 了! 

由于 Cluster 主要是用在平行运算上面的,而所谓的平行运算是使用到多颗 CPU 的运算功能,因此可以让您的大型运算的程序很快的执行完毕!因此,如果你的工作环境当中,常常会使用到很耗 CPU 运算功能的程序时,就可以尝试使用 Cluster 来进行工作啰!应该可以节省您不少的时间吶!此外,我们这篇短文主要是在 X86 架构下的 PC 来架设 Cluster 的喔! 

不过,也需要特别留意的是,由于我们的 Cluster 是将一个工作平均分给所有的 node (注:一颗 CPU 在一个 Cluster 架构下,就称为一个 node 啰!),所以,万一您做成的 Cluster 系统当中,所有的 node 并非完全相同的运算等级,那么先做完工作的 node 将会暂停工作,会等到所有的 node 都进行完毕后,才会在进行下一动~所以啦!强烈的建议在同一个 cluster 的架构中,尽量所有的 CPU 都使用相同的 CPU 型号,应该会比较好一点喔! 


-------------------------------------------------------------------------------- 

Cluster 的主从架构 

最简单的 Cluster 其实就是以一种主从架构来进行资料的运算工作的,图标如下: 

上面的 Master 与 Slave 指的都是 CPU 喔! 

Master 那部机器上面必须要有可以将工作分配给各个 node 去工作的函式库,也就是 MPI ,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将工作给他分配下去的啦!而最重要的软件就是:(1)MPICH;(2)编译器(compiler, 例如 Fortran); 

什么是网络功能呢?如果 master 与 slave 是在同一部机器当中,例如双 CPU 的主机板,那么这里就不需要网络功能啦!不过,如果我是使用四台双 CPU 的 PC 呢?呵呵!那么这四部主机就需要以高速网络架构进行联机啦!此外,还需要在这四部主机之间建立可以互通讯息的通讯协议才行,这方面的功能就含有:(1)R Shell, 亦即称为 RSH;(2)NIS,使 Master 与 Slave 具有相同的帐号群组关系;(3)NFS,使读取写入的资料可以在同一个 partition 上面; 

Slave 就是单纯的将来自 Master 的任务给他做完就是了! 

整个主从架构大致上就是这样啦!因此,可以知道的是,我们需要的就是上面那些咚咚啰! 

-------------------------------------------------------------------------------- 

达成 Cluster 所需要额外功能 ( RSH ) 与软件 ( MPICH ) 

由上面的 Cluster 主从架构当中,我们知道 Master 与 Slave 之间的网络沟通很重要的一个咚咚,那就是 R Shell 啰!此外,还有将一个工作传送给不同的 node 来进行计算的任务,就需要 MPICH 这个函式库来进行!简单的谈一谈这两个玩意儿吧! 

RSH: 
在我们的 Linux 主机上面工作,通常使用 BASH 这个 shell 来传达给 kernel 工作的讯息,以使主机正确的工作;而如果在不同的主机之间,那就可以使用 R Shell 来进行指令的下达喔,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直接在 A 机器,向 B 机器下达工作的指令,而不需要登入 B 机器呢~那就是 RSH 的主要功能啦!最常见的 RSH 指令就是 rcp 与 rsh 了!有兴趣的朋友应该知道以 man 来查寻一下该指令的用法啰! 
需要附带一提的是,这个 RSH 是『相当危险』的一个服务喔!由于我们可以直接登入 RSH 主机,并且在上面进行指令的下达,为了避免还要输入密码的问题,因此通常 RSH 已经将信任主机设定好了,不过,由于 RSH 会激活一些 port 来监听 Clients 的需求,而偏偏这些 port 与 daemon 都还挺危险的,因此,『Cluster 最好是设定在内部网域当中,并使用私有 IP ,比较能够避免危险』喔!此外,那个 Master 也必须要设定好一定程度的严密防火墙喔! 

MPICH: 
MPI 是 Messages Passing Interface 的缩写,他本身是一个规格很严密的通讯标准,主要的功能是在处理平行运算之间各个 node 的资料交换,请注意, MPI 并不是一套软件喔!而至于 MPICH 就是符合 MPI 这个标准通讯协议的一套软件了!因此,我们可以经由 MPICH 这个软件提供的 MPI 函式库来达成平行运算的功能喔!也就是说,我们所写的程序,只要能够使用 MPICH 提供的函式库,那么该程序就可以进行平行运算时候所需要的功能了,这就可以避免程序开发者还要去处理通讯节点上面的问题,而可以将程序开发的重心着重在程序本身的问题上面! 
MPICH 是由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Division的 Argonne 实验室所发展,详细的资料可以参考:http://www-unix.mcs.anl.gov/mpi/mpich/ 

除了这两个软件之外,还需要 NIS 与 NFS 喔!所以啦!要建置一个 Cluster 的话,身为系统管理员的您,必须要学会的技能真是相当的多的,至少需要: 

熟悉 Linux 的操作技巧; 
熟悉 Linux 基础网络参数设定; 
熟悉 Linux 相关的 Server 架设(这方面请参考鸟哥的私房菜架站篇); 
了解 RSH 的相关功能与设定技巧; 
了解 MPICH 的设定与相关功能; 
熟悉至少一种程序语言。 

还真的是不好学啊!鸟哥也是新手玩弄 Cluster 说~大家一起研究研究吧! 

-------------------------------------------------------------------------------- 

架设流程 

要架设 Cluster 当然就是需要多部的 PC 来联机啦!不然怎么称为 Cluster 呢?您说是吧!所以,无论如何,在架设 Cluster 之前,请务必要确认您的『所有硬件以及网络功能都是完整无缺的!』否则就无法继续下去啦!另外,建议 Cluster 的所有主机规格尽量相同,可以避免等待的困扰呢!底下就来谈一谈整个架设流程吧! 

-------------------------------------------------------------------------------- 

整体架构 

整体架构的架设当中,需要的所有软件为: 

Master 主机安装需要: 
防火墙的设定(含 NAT 架设); 
RSH 
NIS Server 
NFS Server 
Compiler Install 
MPICH Install 
其它特殊功能 

Slave 主机安装需要: 
防火墙的设定 
RSH 
NIS Client 
NFS Client 

基本上,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在 Master 上面做啦! Slave 最大的任务就是进行来自 Master 所要求的计算工作,因此,Slave 能够越简单越好~至于 Master 上面,由于我们都是在 Master 主机上面下达工作指令,而总不能老是在屏幕前面下达指令吧!因此上,Master 通常会有两个网络接口,分别是对外的 Public IP 与对内的 Priavte IP。而既然 Master 有提供 Public IP 的设定,自然就比较担心所谓的骇客入侵问题,所以啦,您的 Master 主机,要吗就不要开放 Public IP ,要吗就务必要设定很严密的防火墙,并且不必要的服务就尽量关闭他~毕竟我们的 Cluster 是要用来做为计算运作的,所以不必要的网络协议服务,当然就是关闭他啦!底下鸟哥将以自己的一个实际案例进行说明的啦!参考看看吧! 

-------------------------------------------------------------------------------- 

一个实例规范 

在我这个案例当中, Cluster 主要的功能为:进行 MM5 这个气象模式的运算以及 Models-3/CMAQ 这个空气品质模式的运算,而由于这两个咚咚都是使用 PGI Fortran 90 做为 Compiler ,因此,我就必须要进行 PGI 的安装啦!而我的硬件架构主要是这样的: 

Master : 为双 CPU 主机,使用 AMD MP 的 CPU ,并且有一颗 120 GB 的硬盘,此外,由于我的数值模式需要 PGI Fortran ,所以就必须要安装 Server 版的 PGI Fortran 喔! 
Slave : 共有三部 Slave ,每一部均为双 CPU 的 AMD MP 的 CPU ,并且有一颗 120 GB 的硬盘; 
连接 Master 与 Slave 的为 10/100/1000 的 Switch ,当然,四部主机(1 x master + 3 x slave)都是安装 Intel 的 1GB 网络卡喔! 

硬件连接有点像这样: 

那么底下就来谈一谈怎么安装他吧! 

-------------------------------------------------------------------------------- 

系统安装( Red Hat 9 ) 

我的这个系统使用的是最新的 Red Hat 出版的 Red Hat 9 ,会用这个玩意儿最大的原因是因为 Red Hat 是目前支持的 Linux 软件最多的一个 Linux Distribution 了,安装他之后,就比较不会欠东欠西的,此外,很多的软件都是以 Red Hat 做为测试的平台,因此我就选择他来做为我的系统平台啊!另外,需要留意的是,由于 Slave 并不需要使用到图形接口的功能,他单纯是用在计算上面,因此我没有在 slave 上面安装图形接口的打算~至于 Master 则安装了 KDE 这个咚咚喔!好了,Linux 的安装相信大家应该都要很熟悉了,所以我就不再谈安装的详细步骤,仅提几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啰: 

Partition 方面: 
因为我的硬盘实在是在蛮大的,并且在 Slave 上面也是 120 GB 的硬盘,如果不将 Slave 的硬盘使用的话,实在觉得很浪费,因此,一开始我就规划将四部主机的硬盘全部都以 NFS 分享到内部网域当中,而为了避免跟系统的档案放在一起,因此,我就将硬盘分割出除了必要的 partition 之外,其它的就挂载在 /disk1 这个目录当中,四部主机的 parition 都相同,分别是: 

/ : 10 GB 
/var : 5 GB 
/tmp : 3 GB 
Swap : 3 GB ( 因为我每部 Linux 主机上面都有 1.5 GB 的内存 ) 
/disk1: 96 GB 


安装时选择的套件: 
所有的主机都需要底下的套件安装(注:因为原本的笔记记录的很乱,所以如果找不到相同的字眼,那就是我写错啦!): 
Administrator Tools 
Development Tools 
Editor 
Enginerring 
Kernel Development 
Network Servers 
Server configure 
Sound and vedio tools 
System Tools 
Text-based 
Windows servers 
不过, Master 需要额外再增加 X Window 方面的支持,例如 KDE 与 X-Window System 这两个主要的套件要勾选喔! 

系统安装大致上就是这些吧,如果有疏漏的,请未来在安装完毕之后,再以原本 Red Hat 9 的光盘来重新安装他吧!反正 Red Hat 系统都是以 rpm 来安装的,挺容易安装的喔!整个安装完毕后,还花不到几分钟呢! 
-------------------------------------------------------------------------------- 

防火墙 ( 含 NAT 主机 ) 与网络设定 

由于我们的 Cluster 主要是用在数值运算,因此,当然不需要对外开放网络服务啦!所以,最好就是以私有 IP 来进行网络的设定是比较好的!此外,最好还是要设定好防火墙的啦!我的网域参数预设是这样的: 

Network/netmask:192.168.10.0/255.255.255.0 
Master:(对外)140.116.xxx.yyy;(对内)192.168.10.30, Gateway 为对外的 Gateway 喔!并且有设定 NAT 啊! 
Slave:192.168.10.10, 192.168.10.20, 192.168.10.40 三部,Gateway 为 192.168.10.30 

网络参数的各个档案是这样的: 


各个主机的主机名称请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 
各个主机的网络卡设定项目请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各个主机的 DNS 查寻系统请修改:/etc/resolv.conf 
各个主机的内部主机名称查寻系统请修改:/etc/hosts,我的 /etc/hosts 如下: 
127.0.0.1 localhost localhost.localdomain 
192.168.10.10 node1.cluster 
192.168.10.20 node2.cluster 
192.168.10.30 server.cluster 
192.168.10.40 node4.cluster 

而我的每部主机先将所有的网络服务都给他关掉去,仅剩下 SSH 这个网络协议存在而已~所以,我利用 Red Hat 提供的 ntsysv 这个指令来选择开机时激活的项目有: 

atd 
crond 
iptables 
keytable 
network 
random 
sshd 
syslogd 
xinetd 

至于防火墙系统的规划上面,由于 Master 主机 (192.168.10.30) 具有 NAT 的功能,所以必须要修改一下他的防火墙机制,因此,就有两个不同的防火墙机制 scripts 啰!另外,由于担心外来的入侵攻击,因此,在这个 Cluster 的系统当中,我的 iptables 防火墙机制是使用『MAC(网络卡卡号)』来做为设定的基准,而不是使用 IP 啊!为什么呢?因为反正我仅允许我自己同网域内的几部计算机连进来而已,当然没有必要针对 IP 啊!所以啰,就必须要收集四部主机的网络卡来允许他进入啰。此外,由于我可能并不在 Cluster 前面操作,因此会启用一两部主机的网络卡卡号,好让他能够进入 Cluster 呦!底下就将我的防火墙机制给他列出来一下: 

Master: 
#!/bin/bash 
# This program is for iptables' rules 
# VBird 2003/05/02 

# 0. PATH and modules 
PATH=/sbin:/bin:/usr/sbin:/usr/bin 
export PATH 
modprobe ip_tables 
modprobe iptable_nat 
modprobe ip_nat_ftp 
modprobe ip_nat_irc 
modprobe ip_conntrack 
modprobe ip_conntrack_ftp 
modprobe ip_conntrack_irc 

# 1. clear the rules and make the policys 
iptables -F 
iptables -X 
iptables -Z 
iptables -F -t nat 
iptables -X -t nat 
iptables -Z -t nat 
iptables -P INPUT DROP 
iptables -P OUTPUT ACCEPT 
iptables -P FORWARD ACCEPT 
iptables -t nat -P PREROUTING ACCEPT 
iptables -t nat -P POSTROUTING ACCEPT 
iptables -t nat -P OUTPUT ACCEPT 


# 2. NAT services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s 192.168.10.0/24 -o eth1 -j MASQUERADE 

# 3. Trust network and conditions 
iptables -A INPUT -m state --state ESTABLISHED,RELATED -j ACCEPT 
iptables -A INPUT -i lo -j ACCEPT 
iptables -A INPUT -m mac --mac-source XX:YY:ZZ:WWQ -j ACCEPT 
# 上面这一行就是网络卡的卡号啦! 

Slave: 
Slave 的防火墙机制跟 Master 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因为在内部啊,所以不需要激活 NAT 的服务即可!上面的给改一改先~ 

好啦!网络的设定与防火墙就到这里为止,要记得喔,你的网络必须要已经能够正确的激活了!如果还是无法激活网络,或者是防火墙机制还是有问题,那么对外的那个网络卡的网络线还是先给他拔掉吧!比较安全一些些的啦!等到都设定妥当,尤其是防火墙,然后才来激活他吧! 

-------------------------------------------------------------------------------- 

NFS 架设规划 

由于我这里预计要设定 NIS ,并且每部主机的 /disk1 都要分享出去,因此,每部主机都必须要开放 NFS 的服务喔!并且,每一部主机的设定都可以相同吶!这样比较容易来设定啰~此外,比较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Master 这一部,由于我的 Cluster 所有的帐号都在 NIS 的管制之中,因此,我将 Master 的 /home 也分享出来,并且每部 Slave 主机都挂载 Master 的 /home 才成! 

这个 NFS 在 Cluster 当中是相当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是在四部主机上面工作吗,而这四部主机会去读取的『资料』其实都是『在本机上面可以看的到的』资料才行,这还包括底下我们会持续介绍的 mpich 这个软件的函式库呢!也就是说:『在 Cluster 里面,所有的机器会使用到的资料必须都在相同的目录当中!』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对 /home 进行分享,以及进行 NIS 的设定了!此外,因为我的 Server 这部 Master 机器分享出去的目录中,已经含有 /disk1 这个 partition,此外,还通通将他挂载在 /cluster/server 底下,因此,可以建议:『未来在安装所有的 Cluster 需要的套件资料时,例如 Compiler 以及 MPICH 等等,都可以安装到 /cluster/server 这个目录底下,以使所有的主机都能够使用同一个 partition 来源的资料喔!』 

设定程序: 

Master: 

1. 激活 portmap 并且设定开机激活: 
[root @server root]# /etc/rc.d/init.d/portmap 
[root @server root]# chkconfig --level 35 portmap on 

2. 设定 NFS 分享出去: 
[root @server root]# vi /etc/exports 
/home 192.168.10.0/24(rw,async,no_root_squash) 
/disk1 192.168.10.0/24(rw,async,no_root_squash) 
[root @server root]# exportfs -rv 
[root @server root]# /etc/rc.d/init.d/nfs start 
[root @server root]# chkconfig --level 35 nfs on 

3. 设定预计的挂载点: 
[root @server root]# mkdir -p /cluster/node1 
[root @server root]# mkdir -p /cluster/node2 
[root @server root]# mkdir -p /cluster/node4 
[root @server root]# mkdir -p /cluster/server 


Slave: 

1. 激活 portmap 并且设定开机激活: 
[root @node1 root]# /etc/rc.d/init.d/portmap 
[root @node1 root]# chkconfig --level 35 portmap on 

2. 设定 NFS 分享出去: 
[root @node1 root]# vi /etc/exports 
/disk1 192.168.10.0/24(rw,async,no_root_squash) 
[root @node1 root]# exportfs -rv 
[root @node1 root]# /etc/rc.d/init.d/nfs start 
[root @node1 root]# chkconfig --level 35 nfs on 

3. 设定预计的挂载点: 
[root @node1 root]# mkdir -p /cluster/node1 
[root @node1 root]# mkdir -p /cluster/node2 
[root @node1 root]# mkdir -p /cluster/node4 
[root @node1 root]# mkdir -p /cluster/server 

挂载程序: 

Master: 
将底下这些指令测试执行一下,如果成功后,将指令写入 /etc/rc.d/rc.local 当中 

[root @node1 root]# mount -t nfs -o bg,intr server.cluster:/disk1 /cluster/server 
[root @node1 root]# mount -t nfs -o bg,intr node1.cluster:/disk1 /cluster/node1 
[root @node1 root]# mount -t nfs -o bg,intr node2.cluster:/disk1 /cluster/node2 
[root @node1 root]# mount -t nfs -o bg,intr node4.cluster:/disk1 /cluster/node4 

Slave: 
将底下这些指令测试执行一下,如果成功后,将指令写入 /etc/rc.d/rc.local 当中 

[root @server root]# mount -t nfs server.cluster:/home /home 
[root @server root]# mount -t nfs -o bg,intr server.cluster:/disk1 /cluster/server 
[root @server root]# mount -t nfs -o bg,intr node1.cluster:/disk1 /cluster/node1 
[root @server root]# mount -t nfs -o bg,intr node2.cluster:/disk1 /cluster/node2 
[root @server root]# mount -t nfs -o bg,intr node4.cluster:/disk1 /cluster/node4 

呵呵!这样就设定成功了!我们每一部主机『看起来』就好象有 400 GB 的硬盘空间啊!可怕了吧! 

-------------------------------------------------------------------------------- 

NIS 架设规划 

NIS 的设定也是很简单,不过主要还是需要分为 NIS Server 与 NIS Client 两部份来设定的!请注意,在设定之前,就已经要将 NFS 搞定喔!这些流程都是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的呢! 

Master: 
在 Master 上面需要进行的工作很多喔!首先,一定要修改 ypserv.conf 以及其它相关的档案的吶! 

1. 激活 time 与 time-udp 这两个预先要激活的 daemon 
[root @server root]# chkconfig --level 35 time on 
[root @server root]# chkconfig --level 35 time-upd on 
[root @server root]# /etc/rc.d/init.d/xinetd restart 

2. 建立 NIS 的领域名称 (我这里是设定为 cluster ): 
[root @server root]# nisdomainname cluster 
[root @server root]# echo "/bin/nisdomainname cluster" >;>; /etc/rc.d/rc.local 
[root @server root]# echo "NISDOMAIN=cluster" >;>; vi /etc/sysconfig/network 

3. 建立 NIS 设定档: 
[root @server root]# vi /etc/ypserv.conf (在这个档案内增加三行即可) 
127.0.0.0/255.255.255.0 : * : * : none 
192.168.10.0/255.255.255.0: * : * : none 
* : * : * : deny 
[root @server root]# touch /etc/netgroup 

4. 激活 NIS: 
[root @server root]# /etc/rc.d/init.d/ypserv start 
[root @server root]# /etc/rc.d/init.d/yppasswdd start 
[root @server root]# chkconfig --level 35 ypserv on 
[root @server root]# chkconfig --level 35 yppasswdd on 

5. 制作数据库:(每次有更动使用者信息时,就必须要进行这个步骤!) 
[root @server root]# /usr/lib/yp/ypinit -m 
[root @server root]# chkconfig --level 35 ypserv on 
[root @server root]# chkconfig --level 35 yppasswdd on 

Slave: 
至于 NIS Client 则是需要设定 yp.conf 这个档案呢! 

1. 建立 NIS 的领域名称 (我这里是设定为 cluster ): 
[root @node1 root]# nisdomainname cluster 
[root @node1 root]# echo "/bin/nisdomainname cluster" >;>; /etc/rc.d/rc.local 
[root @node1 root]# echo "NISDOMAIN=cluster" >;>; vi /etc/sysconfig/network 

2. 建立 NIS 查寻的主机名称: 
[root @node1 root]# vi /etc/yp.conf 
domain cluster 
ypserver server.cluster 

3. 修改密码验证方式: 
[root @node1 root]# vi /etc/passwd (在这个档案的最底下新增如下一行) 
+:::::: 
[root @node1 root]# vi /etc/nsswitch.conf 
passwd: files nis nisplus 
shadow: files nis nisplus 
group: files nis nisplus 
hosts: files nis dns 

4. 激活 NIS: 
[root @server root]# /etc/rc.d/init.d/ypbind start 
[root @server root]# chkconfig --level 35 ypbind on 

呵呵!不啰唆!马上就设定妥当啦! 

-------------------------------------------------------------------------------- 
RSH 设定 

这个 RSH 已经提过了,主要的功能是提供 Master 可以使用 R 指令(如 rsh, rlogin, rcp 等等)来进行 slave 端主机的操控的!所以啦, RSH daemon 主要是在 slave 机器上面架设的喔!与 Master 就无关啦!Master 只要能够执行 R command 即可!虽然是如此,不过,在我的测试当中,最好 Master 也激活 RSH 比较好一些些啰!在底下的设定当中,我们假设 Server 上面的所有使用者都可以使用 R command 呢!设定的方法很简单啊! 

Slave & Master: 
底下的设定在 Master 与 Slave 上面都需要动作喔!设定一样即可! 
1. 激活 RSH 啰! 
[root @node1 root]# chkconfig --level 35 rsh on 
[root @node1 root]# /etc/rc.d/init.d/xinetd restart 

2. 编辑可使用 R command 的主机设定文件: 
[root @node1 root]# vi /etc/hosts.equiv 
server.cluster + 

特别注意,由于 RSH 预设就是不支持 root 使用 R command ,所以您必须要到 master 上面去,并以一般身份使用者进行 R command 的测试才行喔!不要直接以 root 工作,会无法成功的啦!(显示 permission deny 的啦!) 

Master: 
由于 RSH Server 上面的设定中,您的 User 家目录必须要存在一个名为 .rhosts 的档案,原本我的 Server 上面就有一个名为 test 的使用者,而并且为了让我未来新建立的使用者都能够使用 R command ,所以我在 Master 这部机器上面做了这样的动作喔: 
[root @server root]# vi /home/test/.rhosts 
server.cluster 
[root @server root]# vi /etc/skel/.rhosts 
server.cluster 
[root @server root]# chmod 644 /etc/skel/.rhosts 

这样就妥当的设定好了 RSH 啰! 

-------------------------------------------------------------------------------- 
安装 Fortran 90 的编译程序 PGI pgf90 ( PS. server version ) 

我由 PGI 的官方网站下载了最新的 PGI Server 套件,请特别留意的是,由于 PGI 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工作站(Workstation)一种则是服务器(Server)模式,其中,工作站仅能提供单一主机来操作,无法进行 Cluster 的功能的!因此,请务必要下载 Server 的版本,并且是支持 Linux 版本的喔!不要搞混了! PGI Fortran Server version 的下载网址在这个地方:http://www.pgroup.com/downloads.htm,请自行下载吧!比较需要留意的是,从上面这个网站下载的版本仅是分享软件的版本,您安装之后可以具有 15 天的免费使用期限,超过期限之后,又需要重新安装一次,很是麻烦的啦!如果您的 Cluster 是用来进行学术研究的,那么在测试完成之后,可能需要去他的网站注册,这个注册的费用差异可就很大了~因为未来我的 Cluster 需要一直不断的运作,因此是需要去注册的啦!并且,我只会用到 Fortran 这个编译器,因此,我就直接使用 PGIHPF 这个版本来测试安装而已,而不是使用全部 ( 含 PGI Fortran 与 C ) 的版本喔!因为注册的价差差了两~三万台币啊!安装 Fortran 真是很简单的啦!假设您将 linux86-HPF.tar.gz 放置在 /root/software 底下,则:(注:以下的动作仅只要在 Master 上面进行即可喔!) 

1. 建立 pgi fortran 在 /cluster/server/program/pgi 底下: 
[root @server root]# cd /usr/local/src 
[root @server src]# mkdir pgi-fortran; cd pgi-fortran 
[root @server pgi-fortran]# tar -zxvf /root/software/linux86-HPF.tar.gz 
[root @server pgi-fortran]# ./install 
接下来会有一些问题,请依序回答您的问题喔! 
至于授权嘛!请建立吧! 
最重要的地方,是在第三个问题,他会问你要安装的目录,请选择 
/cluster/server/program/pgi 

2. 修改个人参数:由于 RSH 不以 root 工作,所以我以使用者 test 来测试: 
[root @serer root]# vi /home/test/.bashrc 
# 加入这几行关于 PGI 的咚咚: 
PGI=/cluster/server/program/pgi 
export PGI 
PATH=$PGI/linux86/binPATH 

3. 设定查寻路径: 
[root @server root]# vi /etc/man.config 
# 加入这一行: 
MANPATH /cluster/server/program/pgi/man 



这样就好了吗?!没错!确实是这样就完成了!很是简单吧! ^_^要注意的是: 

记得 pgf90 必须要让所有的 node 都能够读的到,所以一定要安装在 Server 的分享出去的目录当中,我这里的例子就是安装在 /cluster/server/program/gpi 这个目录当中啰! 
执行档要能够执行,当然是必须要让目录在 PATH 这个变量底下,而我的 pgf90 是在 /cluster/server/program/pgi/linux86/bin 底下,所以,您的 PATH 必须要含有这个目录才行! 

大概就是如此啰! 

-------------------------------------------------------------------------------- 

安装 MPICH 

前面我们提过了,安装 MPICH 是平行运算里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了!因为我们就是靠他来帮我们达成运作的啊!那么怎么来安装呢?又是简单得不得了啊!首先,请先下载 mpich 吧!下载的网址在底下,我是以 mpich 1.2.5-1a 来测试的喔! 

http://www-unix.mcs.anl.gov/mpi/mpich/download.html 


假设您将 mpich 下载在 /root/software 里面,并且预计要安装到 /cluster/server/program/mpich 当中,而且仅安装 Fortran 而已的话,可以这样做: 


1. 建立 mpich 在 /cluster/server/program/mpich 底下: 
[root @server root]# cd /usr/local/src 
[root @server src]# tar -zxvf /root/software/mpich.tar.gz 
[root @server src]# cd mpich-1.2.5 
[root @server mpich-1.2.5]# ./configure --enable-debug \ 
>; -fc=pgf77 -f90=pgf90 \ 
>; --prefix=/cluster/server/program/mpich 
[root @server mpich-1.2.5]# make && make install 

2. 建立可以利用的主机状态: 
[root @server mpich-1.2.5]# cd /cluster/server/program/mpich/share 
[root @server share]# vi machines.LINUX 
node1.cluster:2 
node2.cluster:2 
node4.cluster:2 
server.cluster:2 
# 这个档案当中,格式为 <主机名称>;:<主机的 CPU 个数>; 

3. 建立需要的变量:(又是以 test 为准喔!) 
[root @server root]# vi /home/test/.bashrc 
# 加入这一些资料: 
PATH=$PATH:/cluster/server/program/mpich/bin 
export PATH 
MPI_HOME=/cluster/server/program/mpich 
MPI_ARCH=$MPI_HOME/bin/tarch 
export MPI_ARCH MPI_HOME 
[root @server root]# vi /etc/man.config 
# 加入这一行: 
MANPATH /cluster/server/program/mpich/man 

呵呵!这样就已经完成了 MPICH 的安装与设定了!就跟你说很简单吧!但是呢,要测试可就得需要特别留意了,因为 root 预设是不许使用 RSH 的,所以测试一定要使用一般身份的使用者,这里我以 test 这个人做为测试的使用者喔!所以,请以 test 的身份登入主机,并且,这个 test 必须要在所有的主机上面都可以被查询的到才行(请参考 NIS 的设定喔!)。 

[test @server test]$ cp -r /cluster/server/program/mpich/examples/ . 
[test @server test]$ cd examples 
[test @server examples]$ make pi3f90 
[test @server examples]$ mpirun -np 8 pi3f90 
# 上面那个 -np 后面接的就是使用 CPU 的个数啦!因为我有 8 个 node , 
# 所以当然就以最大的 CPU 个数来测试看看,如果要看到底 CPU 有没有激活的话, 
# 可以先登入各个 slave 的主机,然后执行『 top -d 1 』来观察 CPU 的使用率, 
# 再执行上面这个程序,就能够知道 CPU 有没有运作了! 

呵呵!没想到 PGI 的试用版本就能够提供多颗 CPU 的 Cluster 运作,真是给他很高兴!这样既然可以测试成功了,自然就可以去向 PGI 的官方网站注册了!注册费用不低,但是挺值得的啊!

-------------------------------------------------------------------------------- 
重点回顾 

Cluster 可以是并行计算的一种,主要除了双 CPU 系统外,也可以用在多主机架构下的一种增快数值计算的方式; 
并行计算的 Cluster 主要是藉由主从的架构去运行的,其主要的设定都在 Master 上面设定的, Slave 主要是计算功能而已, 
Cluster 上面相当重要的地方在于 NFS 的设定,因为 Master/Slaves 都需要读取同样的资料,所以 NFS 分享的档案资料就极其重要了; 
除了 NFS 之外,还需要 MPI 这个并行计算的函式库之安装,有了 MPI ,Cluster 才能真的运作起来; 
在 Cluster 当中,所有的主机之指令的沟通主要亦经过 RSH 的运作; 

-------------------------------------------------------------------------------- 

参考资源 

Marty's Linux Cluster 架设日志:http://web.csie.chu.edu.tw/~cs87668/cluster.htm 
张裕麟先生的小文章:http://www.se.ntou.edu.tw/~ylchang/MyDocuments/MPICH-ins.txt 
国家高速计算机中心:http://binfo.ym.edu.tw/edu/seminars/200201.files/frame.htm 
MPICH官方网站:http://www-unix.mcs
posted @ 2012-10-19 19:09  motorolafeng  阅读(547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