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为知识付费了,其实你只是为内容付费了

同学,你买课了吗,这两年知识付费、内容付费如此蓬勃发展,你总得参与参与吧。如果你是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尤其是和代码扯上关系的,「极客时间」订阅过付费专栏吗。没有的话,「得到」上订阅过吗。还没有的话,各大视频网站、音乐平台总也得买过会员吧。要不然,还真不好意思承认你每天都在互联网上混的。

本来我们做开发的,除了买点电子设备外,也没什么地方花钱了。谁知道在内容付费全面铺开的今天,面向广大互联网从业人员的付费平台也层出不穷。就比如说「极客时间」,上面的课程涵盖了运维、网络、开发、算法、架构、编程思想、项目管理、产品,甚至于还有数学。

前两天我抓了极客时间的专栏做了一下统计,目前总共有 94 个专栏,订阅人数最多的是「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这个专栏,订阅人数达到了 58000 多人,单价 99 元,算下来差不多 580 多万。下面是我前两天统计的这 94 个专栏里的 TOP 10 的订阅人数和销售额(单位:万元)。

最多的一门 5 万多人订阅,总销售最高的「左耳听风」达到了 927 万,当然中间有做过优惠活动,但也足以说明知识付费大势所趋。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广大开发者为知识付费的意愿很强大,并不吝惜这百八十块钱。

课是买了,你学完了吗。想到这里,我不禁潸然儿泪下,并没有学完呀,哪怕一个专栏都没有学完。想到这里,我开始安慰自己,可能是我买的太多了吧,要是就买一两门,恐怕都不够我学的。就算没学完,每天打开 APP 看一眼订阅列表,也觉得安心是不是。

其实我买的也不多,我知道的有的同学买的更多,不知道那些同学们看完了没有。下面就是躺在订阅列表里也令我安心的我的专栏们。

这几门课程从底层 Linux 谈到 Java,从 Java 基础到 Java 性能优化,然后又深入到 JVM。从技术细节上升到架构又扩展到微服务架构,然后从纷繁的技术里抽身到编程思想,一边思考一边听风。从技术又跑到产品,从产品又到了数据分析。如果再来个运营的,那就是互联网技术一条龙了。

我计算了一下价格,其中《左耳听风》249,其他的基本都是 99 ,共 1041 元,但是其中有些专栏是有优惠活动,减去 200,差不多共花了 800 多。所以,我可以昂首挺胸的跟人讲,哥们儿我为内容付费贡献了800多,同时,脸上有着一丝丝的骄傲。

价格倒是小事,毕竟这还赶不上女同胞买的一个包包贵。关键是看一看已学习的数量,最多的一个才学了30讲,因为这个专栏有108讲,最少的学了 9 讲。看到这个事实之后,我也有过一瞬间的焦虑,我感觉自己好像上了当,但是究竟是上了谁的当呢。好像每次都是自愿的,在微信支付输入密码的时候那叫一个干脆,竟没有一丝丝的犹豫。后来我明白了,我是上了自己的当,我是高估了自己的自制力与主观能动性。因为每一篇文章一边读一边思考,还是要花一些时间的,有些读完后还要加以练习,不然读了等于没读,所以除非每天都抽出不少的时间才能把这些课程学完。

所以为知识付费只是最简单的一步,除了付费外,更重要的是付出时间和精力,花钱是买不来知识的,如果你买到了,可能你买到的只是内容而已。

花了钱的都不珍惜,何况没花钱的,不信你打开微信收藏,看一看你收藏的文章有没有再拿出来看过。大多数时候,收藏了也就被封藏了。

每天读两三篇,实在不行一两篇总可以吧。决心和毅力拿出来,还有什么能阻止我们的吗?如果有的话,那可能就是「极客时间」APP 的加载速度实在太慢了,每次在地铁上想看的时候都要加载老半天才出来。专栏既有前端又有 Java 性能优化,为啥 APP 不优化一下呢。

不要吝惜你的「推荐」呦

欢迎关注,不定期更新本系列和其他文章
古时的风筝 ,进入公众号可以加入交流群

posted @ 2019-08-30 09:56  风的姿态  阅读(1616)  评论(5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