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计算机类期刊的影响因子这么低?(zz)影响因子(IF)是中国的CSer心中永远的痛!每当人家都说自己领域的IF=4,6的期刊的时候,CSer只能看看国内惟一的一个SCI检索的JCST-- IF=0.4,而某一网站曾统计,计算机方向最牛的SIGXXX会议的IF也仅为一点几。结果,招生最热的CS在学校成果评定的时候成了最尴尬的……事实果然如此吗?
先看看从Google上搜索的SCI的定义: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除以前两年的文献总数。
简化一下模型,假设只有一个期刊,则IF=(引用数目/文章总数) = 每篇文章的平均参考文献数目,而计算机论文,一篇长文平均 15个参考文献,短文平均6个(这就是短文不受欢迎的原因);这样计算,计算机类文献的平均影响因子应为8-10,但事实为何不是这样的呢?这只可能有两个原因:1.大量引用了其它领域的文章(计算机类很少作这种事情),2.影响因子高的未被统计。
以数据库方向为例,任何一篇像样点的文章,必引SIGMOD,VLDB……等会议论文,在Google Scholar上检索一篇数据流的文献: Models and issues in data stream systems - ACM SIGMOD 2002 被引用次数 482次,而在威斯康辛大学召开的SIGMOD 2002的录取率为42/240(Paper),21/41(Demo), 就算以63计数,光这一篇文章,为SIGMOD2002贡献的影响因子就接近 8 。
近几届SIGMOD,一次最多录取80篇文章(500投稿),而光国内的APWeb会议的90篇文章,就可以为SIGMOD贡献1-2的影响因子,若真算上所有文章引用,保守估计SIGMOD的影响因子绝不低于 50。
很不幸的是,SIGMOD,VLDB这样一大帮影响巨大的会议,算作《会议论文集》而非那4700种“期刊”,不收入SCI检索。只有LNCS系列(全检)和极少数的IEEE系列可以被SCI检索。然而由于网络时代的眼球经济和布尔效应---LNCS(IF=0.5)和IEEE会议的被引用少的可怜,还必须是这些SCI收录的会议引用才算。
谁之过? JCR,SCI?
1. JCR为什么不检索这些会议?
SCI只是期刊检索,LNCS是打的“以期刊的方式记录的会议论文提纲”的擦边球,而SIG系列等确实是会议论文集
2. 为什么SIGXXX,VLDB的委员会不用LNCS等出版论文?
版权纠纷=利益=钱?实质是传统的纸出版行业和网络的矛盾!这几年SIGMOD,VLDB,ICDE的论文集都是光盘,WWW更是直接挂在网上随便下载
SCI怎么敢犯众怒去检索这种没有版权(出版社)的东西。
3.为什么计算机类的牛刊物,如TKDE等的影响因子也不高?
因为这类期刊上登载的文章大部分是优秀的会议论文的扩展版本,一般落后于会议论文1-2年,而且受版权保护,无法随意下载 -- 在搜索引擎高度发达的今天,谁还会去图书馆翻n年以前的期刊啊。举个例子,一个SIGMOD 2003的论文,2006年前被引用23次,而其TKDE的扩展版本在2005年刊出,至今未引用一次。
实际上,SIGXXX,VLDB等还是有名分的:EI,ISTP,DBLP都检索它们的论文;
但冤就冤在其他领域的烂会和二流期刊也被EI,ISTP检索了进来,而国内不承认DBLP。
最可恨的是,EI,ISTP,DBLP均无官方影响因子统计,而民间的统计相当片面和不准:才会发生SIGXXX只有1.11 IF 的谣言……
先看看从Google上搜索的SCI的定义: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除以前两年的文献总数。
简化一下模型,假设只有一个期刊,则IF=(引用数目/文章总数) = 每篇文章的平均参考文献数目,而计算机论文,一篇长文平均 15个参考文献,短文平均6个(这就是短文不受欢迎的原因);这样计算,计算机类文献的平均影响因子应为8-10,但事实为何不是这样的呢?这只可能有两个原因:1.大量引用了其它领域的文章(计算机类很少作这种事情),2.影响因子高的未被统计。
以数据库方向为例,任何一篇像样点的文章,必引SIGMOD,VLDB……等会议论文,在Google Scholar上检索一篇数据流的文献: Models and issues in data stream systems - ACM SIGMOD 2002 被引用次数 482次,而在威斯康辛大学召开的SIGMOD 2002的录取率为42/240(Paper),21/41(Demo), 就算以63计数,光这一篇文章,为SIGMOD2002贡献的影响因子就接近 8 。
近几届SIGMOD,一次最多录取80篇文章(500投稿),而光国内的APWeb会议的90篇文章,就可以为SIGMOD贡献1-2的影响因子,若真算上所有文章引用,保守估计SIGMOD的影响因子绝不低于 50。
很不幸的是,SIGMOD,VLDB这样一大帮影响巨大的会议,算作《会议论文集》而非那4700种“期刊”,不收入SCI检索。只有LNCS系列(全检)和极少数的IEEE系列可以被SCI检索。然而由于网络时代的眼球经济和布尔效应---LNCS(IF=0.5)和IEEE会议的被引用少的可怜,还必须是这些SCI收录的会议引用才算。
谁之过? JCR,SCI?
1. JCR为什么不检索这些会议?
SCI只是期刊检索,LNCS是打的“以期刊的方式记录的会议论文提纲”的擦边球,而SIG系列等确实是会议论文集
2. 为什么SIGXXX,VLDB的委员会不用LNCS等出版论文?
版权纠纷=利益=钱?实质是传统的纸出版行业和网络的矛盾!这几年SIGMOD,VLDB,ICDE的论文集都是光盘,WWW更是直接挂在网上随便下载
SCI怎么敢犯众怒去检索这种没有版权(出版社)的东西。
3.为什么计算机类的牛刊物,如TKDE等的影响因子也不高?
因为这类期刊上登载的文章大部分是优秀的会议论文的扩展版本,一般落后于会议论文1-2年,而且受版权保护,无法随意下载 -- 在搜索引擎高度发达的今天,谁还会去图书馆翻n年以前的期刊啊。举个例子,一个SIGMOD 2003的论文,2006年前被引用23次,而其TKDE的扩展版本在2005年刊出,至今未引用一次。
实际上,SIGXXX,VLDB等还是有名分的:EI,ISTP,DBLP都检索它们的论文;
但冤就冤在其他领域的烂会和二流期刊也被EI,ISTP检索了进来,而国内不承认DBLP。
最可恨的是,EI,ISTP,DBLP均无官方影响因子统计,而民间的统计相当片面和不准:才会发生SIGXXX只有1.11 IF 的谣言……
嘟嘟互动视觉网站是多点触控、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屏幕投影显示等技术的交流学习网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