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而时习之”想起的

     “学而时习之”的的意思是学习过的东西要经常复习吗?如何理解这个“习”字呢?是“复习”的意思吗?
   又看“习武”这个词的“习”字是什么意思,是“复习武功”的意思吗?

      一个“习”字,解读成“复习”似乎颇正确的,然而就那么简单的一句话,我却被误导了十多年,如果把“习”字理解为复习。那么就要看看孔子所在的年代和孔子教导他的弟子的是什么内容。孔子教的是“仁义礼智信”、“文行忠信”。他的名言有很多,例如: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见义不为非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患人之不己知,而患不知人也”
   “孔子闻韶,三月而不知腊味”

   又《史记》有“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凡此种种,孔子的哪一种教义是可以用“复习”两个字能够了得的?“仁义礼智信”、“文行忠信”是能够用复习而得来的吗?孔子教导的并非学了就要复习,而是学了就要行动起来,实践起来。就那么简单的一个字,十多年来,我都一直没有读懂。直到近来在研读《论语》的时候才感悟出来了。感慨良多。

   学而复习:那时是求学、完善自我的阶段;学而行之:那是在实现自我、创造自我的阶段。两种层次、两种境界不可同日而语也。

   在高中之时,我就将“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这句话背了下来,当是时没有什么感触。近来在读《史记》重拾此话,兼有“孔子闻韶,三月而不知腊味”,我慨叹孔子有多么坚毅的精神、高尚的品格。孔子五十岁的时候才学《易》,而古代没有纸张,文字都记载在竹简之上,竹简用牛皮串起来,孔子读《易》,把这个牛皮串起来的竹简读到什么程度,牛皮断了再接驳好,再断再接驳好,如此反复三次!至于孔子学“韶”音乐到废寝忘食的境界,欣然而不知老之将至也。他的那种专注、执著、坚毅,实在让人钦佩。由此观来,孔子被称为“圣人”的确无可厚非。

   回想如果我大学年间就读懂了孔子这句话,做到“学而实习之”,而且有他那种坚毅之品格。那么我毕业两年来,命运就不至于如此之坎坷。

   一部《论语》首先教人如何做人,只有懂得了做人才能够懂得如何做事。孔子教人要做事,要行动起来,“不仕无义”是之谓也。

   作为程序员,看了并不等于看懂了,看懂了并不等于会了,会了并不等于能够用程序写出来,能够用程序写出来又并不等于你把程序写了出来。只有你真的把程序写了出来,才算真正会了。编程方面就是要多动手、多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然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教导我们应该这样做了。

   二三子,诲尔知之乎,学而时习之,非学而复习之意,乃学而实习、实践之谓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posted @ 2007-05-18 17:19  Felix Liang  阅读(1077)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