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HTTP面试二三事

记:HTTP面试二三事

回忆起来好像很久没有做笔记了,唉,主要还是自己懒,以前总是稍微看看就觉得自己懂了,回忆起来发现什么都答不上来,还是好好自己记一下吧。

推荐一个比较不错的音乐人,听他的歌复习挺舒服的。话说会不会有打广告的嫌疑啊,哈哈。

理解简介

当计算机发明出来后,我们想要两台计算机之间相互传输数据,所以就要用两台具体的物理连接将他们连接起来,比如用网线。这样就形成了物理层。

物理层:主要是定义设备标准,如网线的额接口类型、管线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租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从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之后再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这一层的数据是比特

但是数据传输之间是不稳定的,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而且一直用有线通信总感觉比较麻烦,我们更希望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于是就产生了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当然,发送数据难免会需要发送一些比较大的数据,视频啊,音频什么的,我们如果一次性发出去,稍微有一些影响就会导致传输的东西难以处理,为了保证传输物品的准确性,就发明了传输层。

传输层:传输层提供了进程间的逻辑通信,传输层向高层用户屏蔽了下面网络层的核心细节,使应用程序看起来像是在两个传输层实体之间有一条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信道。

比如TCP,是用于发送大量数据的,我发出去一万个包,另一台电脑就需要告诉我是否接收到一万个包,如果缺少3个包,就告诉我是第1001/234/8888个包丢了,那我再发一次。这样,就能保证对方把这个视频完整接收了。

例如UDP,适用于发送少量数据的。我发20个包出去,一般不会丢包,所以 ,我不管你收到多少,在多人互动游戏中,也经常受到UDP协议,因为一般都是简单的额信息,而且有广播的需求。如果用TCP,效率就会很低,因为它会不停地告诉主机我收到20个包,或者18个包,再发我两个!如果同时有1万台计算机都这样做,那么用TCP反而会降低效率,还不如用UDP,主机发出去就算了,丢几个包就卡一下,算了,下次再发包更新。

如果我存在多台计算机,那么我该如何找到我发送数据的地址呢,如何选择最佳路径进行传输数据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发明了网络层。

网络层:也就是路由器,交换那些具有寻址功能的设备所实现的功能。这一层定义的是IP复制,通过IP地址寻址,所以产生了协议

现在已经能够给指定计算机发送正确的封装过的信息了,但是用户级别的体验并不是很好?难道我每次都要调用TCP去打包,然后调用IP协议去找路由,自己去发?当然不行,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自动收发包,自动寻址的功能。

会话层:会话层主要内容时通过 会话进行身份验证、会话管理和确定通讯方式。一旦建立连接,会话层的任务就是管理会话。会话层的作用就是建立和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如果两台计算机发送数据,但是不是相同的系统,比如Windows与Linux发送数据,操作系统语法不一样,就无法运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发明了表示层

表示层:表示层主要是解释通讯数据的意义,如代码转换、格式变换等,使不同的终端可以表示。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语法问题。

我们所有需求都解决了,那么就要为用户来展示这些数据,于是就有了应用层

应用层:应用层应该是直接面向用户的程序或服务,包括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比如www、FTP、DNS、POP3和SMTP等都是应用层服务。

面试考点

面试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七层协议来讲,这里就没有系统的分类了,也许面试题多起来就会分类吧😓

什么是TCP/IP网络模型

计算机与网络设备要相互通信,双方就必须基于相同的方法。比如,如何探测到通信目标、由哪一边先发起通信、使用哪种语言进行通信、怎样结束通信等规则都需要事先确定。不同的硬件、操作系统之间的通信,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一种规则。而我们就把这种规则称为协议(protocol)。

TCP/IP 是互联网相关的各类协议族的总称,比如:TCP,UDP,IP,FTP,HTTP,ICMP,SMTP 等都属于 TCP/IP 族内的协议。同时这些协议大体划分为四层

  • 链路层:负责封装和解封装IP报文,发送和接受ARP/RARP报文等。
  • 网络层:负责路由以及把分组报文发送给目标网络或主机。
  • 传输层:负责对报文进行分组和重组,并以TCP或UDP协议格式封装报文。
  • 应用层:负责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比如HTTP、FTP、Telnet、DNS、SMTP等。

img

TCP的特点

其实上面也有一些涉及,这里会系统地总结。

TCP

当一台计算机想要与另一台计算机通讯时,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畅通且可靠,这样才能保证正确收发数据。例如,当你想查看网页或查看电子邮件时,希望完整且按顺序查看网页,而不丢失任何内容。当你下载文件时,希望获得的是完整的文件,而不仅仅是文件的一部分,因为如果数据丢失或乱序,都不是你希望得到的结果,于是就用到了TCP。

TCP协议全称是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 IETF 的RFC 793定义。TCP 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流协议。流就是指不间断的数据结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排水管中的水流。

特点

  • 面向连接:是指发送数据之前必须在两端建立连接。建立连接的方法是“三次握手”,这样能建立可靠的连接。建立连接,是为数据的可靠传输打下了基础。
  • 仅支持单播传输:每条TCP传输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只能进行点对点的数据传输,不支持多播和广播传输方式。
  • 面向字节流:TCP不像UDP一样那样一个个报文独立地传输,而是在不保留报文边界的情况下以字节流方式进行传输。
  • 可靠传输:对于可靠传输,判断丢包,误码靠的是TCP的段编号以及确认号。TCP为了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就给每个包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字节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假设丢失了)将会被重传。
  • 提供拥塞控制:当网络出现拥塞的时候,TCP能够减小向网络注入数据的速率和数量,缓解拥塞
  • TCP提供全双工通信:TCP允许通信双方的应用程序在任何时候都能发送数据,因为TCP连接的两端都设有缓存,用来临时存放双向通信的数据。当然,TCP可以立即发送一个数据段,也可以缓存一段时间以便一次发送更多的数据段(最大的数据段大小取决于MSS)

TCP的连接三次握手

SYN = 1 表示请求建立连接 seq = x表示一个随机序列号

SYN = 1 ,ACK = 1表示确认接受请求 seq = y 表示一个随机序列号

ACK = 1表示确认请求,seq = x+1 ack = y+1传达序列号

img

第一次握手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该报文段中包含自身的数据通讯初始序号。请求发送后,客户端便进入 SYN-SENT 状态。

第二次握手

服务端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如果同意连接,则会发送一个应答,该应答中也会包含自身的数据通讯初始序号,发送完成后便进入 SYN-RECEIVED 状态。

第三次握手

当客户端收到连接同意的应答后,还要向服务端发送一个确认报文。客户端发完这个报文段后便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服务端收到这个应答后也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此时连接建立成功。

这里可能大家会有个疑惑:为什么 TCP 建立连接需要三次握手,而不是两次?这是因为这是为了防止出现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被服务端接收的情况,从而产生错误。其次就是需要有三次握手才能保证双方的接受和发送都是正常的。

TCP的四次挥手


TCP 是全双工的,在断开连接时两端都需要发送 FIN 和 ACK。

第一次握手

若客户端 A 认为数据发送完成,则它需要向服务端 B 发送连接释放请求。

第二次握手

B 收到连接释放请求后,会告诉应用层要释放 TCP 链接。然后会发送 ACK 包,并进入 CLOSE_WAIT 状态,此时表明 A 到 B 的连接已经释放,不再接收 A 发的数据了。但是因为 TCP 连接是双向的,所以 B 仍旧可以发送数据给 A。

第三次握手

B 如果此时还有没发完的数据会继续发送,完毕后会向 A 发送连接释放请求,然后 B 便进入 LAST-ACK 状态。

第四次握手

A 收到释放请求后,向 B 发送确认应答,此时 A 进入 TIME-WAIT 状态。该状态会持续 2MSL(最大段生存期,指报文段在网络中生存的时间,超时会被抛弃) 时间,若该时间段内没有 B 的重发请求的话,就进入 CLOSED 状态。当 B 收到确认应答后,也便进入 CLOSED 状态。

四次挥手的原因

客户端发送了 FIN 连接释放报文之后,服务器收到了这个报文,就进入了 CLOSE-WAIT 状态。这个状态是为了让服务器端发送还未传送完毕的数据,传送完毕之后,服务器会发送 FIN 连接释放报文。

TIME_WAIT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端的 FIN 报文后进入此状态,此时并不是直接进入 CLOSED 状态,还需要等待一个时间计时器设置的时间 2MSL。这么做有两个理由:

  • 确保最后一个确认报文能够到达。如果 B 没收到 A 发送来的确认报文,那么就会重新发送连接释放请求报文,A 等待一段时间就是为了处理这种情况的发生。
  • 等待一段时间是为了让本连接持续时间内所产生的所有报文都从网络中消失,使得下一个新的连接不会出现旧的连接请求报文。
  • 因为报文在网络上最大的生存时间是1MSL,报文一来一回刚好是2MSL,如果最后面的FIN传达过去花费了1MSL,如果还有报文需要传达,服务器发送报文花费了1MSL那么就不会关闭连接。最大等待时间刚好是2MSL。
  • 如果不等,释放的端口可能会重连刚断开的服务器端口,这样依然存活在网络里的老的TCP报文可能与新TCP连接报文冲突,造成数据冲突,为避免此种情况,需要耐心等待网络老的TCP连接的活跃报文全部死翘翘,2MSL时间可以满足这个需求(尽管非常保守)!

UDP的特点

UDP协议全称是用户数据报协议,在网络中它与TCP协议一样用于处理数据包,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在OSI模型中,在第四层——传输层,处于IP协议的上一层。UDP有不提供数据包分组、组装和不能对数据包进行排序的缺点,也就是说,当报文发送之后,是无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达的。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面向无连接

首先 UDP 是不需要和 TCP一样在发送数据前进行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的,想发数据就可以开始发送了。并且也只是数据报文的搬运工,不会对数据报文进行任何拆分和拼接操作。

具体来说就是:

  • 在发送端,应用层将数据传递给传输层的 UDP 协议,UDP 只会给数据增加一个 UDP 头标识下是 UDP 协议,然后就传递给网络层了
  • 在接收端,网络层将数据传递给传输层,UDP 只去除 IP 报文头就传递给应用层,不会任何拼接操作

2. 有单播,多播,广播的功能

UDP 不止支持一对一的传输方式,同样支持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方式,也就是说 UDP 提供了单播,多播,广播的功能。

3. UDP是面向报文的

发送方的UD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层。UDP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因此,应用程序必须选择合适大小的报文

4. 不可靠性

首先不可靠性体现在无连接上,通信都不需要建立连接,想发就发,这样的情况肯定不可靠。

并且收到什么数据就传递什么数据,并且也不会备份数据,发送数据也不会关心对方是否已经正确接收到数据了。

再者网络环境时好时坏,但是 UDP 因为没有拥塞控制,一直会以恒定的速度发送数据。即使网络条件不好,也不会对发送速率进行调整。这样实现的弊端就是在网络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丢包,但是优点也很明显,在某些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比如电话会议)就需要使用 UDP 而不是 TCP。

5. 头部开销小,传输数据报文时是很高效的。

img

UDP 头部包含了以下几个数据:

  • 两个十六位的端口号,分别为源端口(可选字段)和目标端口
  • 整个数据报文的长度
  • 整个数据报文的检验和(IPv4 可选 字段),该字段用于发现头部信息和数据中的错误

因此 UDP 的头部开销小,只有八字节,相比 TCP 的至少二十字节要少得多,在传输数据报文时是很高效的

TCP与UDP的区别

  1. 对比
UDP TCP
是否连接 无连接 面向连接
是否可靠 不可靠传输,不使用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可靠传输,使用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连接对象个数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交互通信 只能是一对一通信
传输方式 面向报文 面向字节流
首部开销 首部开销小,仅8字节 首部最小20字节,最大60字节
适用场景 适用于实时应用(IP电话、视频会议、直播等) 适用于要求可靠传输的应用,例如文件传输
  1. 总结
  • TCP向上层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服务 ,UDP向上层提供无连接不可靠服务。
  • 虽然 UDP 并没有 TCP 传输来的准确,但是也能在很多实时性要求高的地方有所作为
  • 对数据准确性要求高,速度可以相对较慢的,可以选用TCP
posted @ 2020-07-19 16:29  非吾愆期  阅读(12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