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gma once与#ifndef的区别

1、相同点是:

   为了避免同一个文件被include多次。

2、不同点是:

    在能够支持这两种方式的编译器上,二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两者仍然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1. 方式一:#ifndef
  2. #ifndef __SOMEFILE_H__
  3. #define __SOMEFILE_H__
  4. ... ... // 一些声明语句
  5. #endif
     
  6. 方式二:#pragma once
  7. #pragma once
  8. ... ... // 一些声明语句

    #ifndef的方式依赖于宏名字不能冲突,这不光可以保证同一个文件不会被包含多次,也能保证内容完全相同的两个文件不会被不小心同时包含。当然,缺点就是如果不同头文件的宏名不小心“撞车”,可能就会导致头文件明明存在,编译器却硬说找不到声明的状况。

    #pragma once则由编译器提供保证:同一个文件不会被包含多次,即能够保证头文件被编译一次。注意这里所说的“同一个文件”是指物理上的一个文件,而不是指内容相同的两个文件。带来的好处是,你不必再费劲想个宏名了,当然也就不会出现宏名碰撞引发的奇怪问题。对应的缺点就是如果某个头文件有多份拷贝,本方法不能保证他们不被重复包含。当然,相比宏名碰撞引发的“找不到声明”的问题,重复包含更容易被发现并修正。

3、总结来说:
   #ifndef方式由语言支持所以移植性好,但是在包含一个文件的时候,只有打开这个文件,根据文件的保护宏是否已经被定义来判断此文件是否已经被包含过,所以效率相对较低。当然在#include的时候,程序员也可以自己判断所要包含的文件的保护宏是否已经被定义,来决定是否要包含这个文件。类似下面的代码:

  1. #ifndef FILE_H_
  2. #include "file.h"
  3. #endif
这样作可以得到较高的效率,而且保证可移植性。但是文件之间的依赖性较高,如果一个文件的保护宏改变的话,所有使用如上形式包含这个文件的文件都要修改,有悖于模块化的思想。

    #pragma once方式可以避免名字冲突,但是是平台相关的所以可移植性比较差,但是它效率更高:因为不需要去打开包含的文件,就可以判断这个文件有没有被包含,当然这个工作是系统帮我们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