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仰-冯友兰与哲学(2)

<<一种人生观>>

此书为冯友兰先生20年代的著作,主要阐述了他的新实在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后的观点。冯友兰1919年到美国后,师从实用主义大师杜威。

最好的生活,即所谓理想的人生(ideal life),最大的幸福即所谓惟一的好(the good).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甲):

1.学哲学可以养成清楚的思想。狭义的哲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前提与辩论,另一部分是结论与断案。
2.学哲学可以养成怀疑的精神。
3.学哲学可以养成容忍的态度。哲学是多方面的,宇宙也是同样,人人都有容忍的态度,才容易互相调和,不易有什么冲突。

4.学哲学可以养成广大的眼界。哲学的对象是宇宙全体。如未曾在台上讲演过的人,初次上台讲演,恐怕有错的地方,但是愈怕有错,错处更多。如人做事恐怕失败,但是愈怕失败,他愈是失败。如果能视成功失败为无关重要,他的成功的希望,还可以更大一些。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乙)
哲学与“人生”可以说有关系,也可以说与人生没有关系,‍或者说与人没有直接的影响。哲学是一个总括名词。哲学中一类是宗教,另一类是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理想造时势,时势‍造理想。

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事功、德行。
要成学问家,必要有天资。要建立事功,则命运的成分多。努力而不能战胜的遭遇才是命运。道德方面的成功则需要努力,和天资命运的关系小。

人生的意义,全凭我们对于人生的了解。所谓“迷则为凡,悟则为圣”,就是指做圣人容易,人人可以为圣贤,其原因也在于此。做圣人很容易也可以说很难,圣人固然可以干出特别的事来,但并不是干出特别的事,才能成为圣人。

人生成功能因素:

一、天才。

二、努力。

三、命,这里的命是指机会,也可以说是环境,如一个人有天赋才能,并非常努力,但却仍需要遇巧了机会。

简言之:才,力,命。

‍科学与宗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飞向自由王国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 
faith without science is blind, science without faith is lame. 
爱因斯坦说过,信仰没有科学就是盲目,科学没有信仰就是瘸子。科学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但是如果没有信仰,就缺少对灵魂的安慰与支持,科学也无法走的更远。

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宗教与科学是对立的,因为宗教和迷信是分不开的,科学最反对的就是迷信, 哲学和科学是相辅相成的,哲学的民展是凭借科学的,哲学不能解决科学的问题,但是哲学可以从科学中得到启发。总的说起来,科学可以增加人的知识,但是不能提高人的境界,哲学可以提高人的境界,但是不能增加人的知识,哲学与科学相互为用,而宗教与科学不能相互为用。

        哲学的根本任务是使人“安身立命”哲学所讨论、解答的是“人生的意义是如何”的问题。如果读哲学有什么功用,那就是哲学可以使人获得较高的精神境界。中国古代努力把“为学”与“为道”作了区分。

       这样,冯友兰对常常让哲学家们难以回答的问题“哲学有什么用”给了一个有力的回答,这就是:哲学是可以使人提高精神境界的学问,可以使人得到最高境界的学问,哲学的“用处”不在增加人对襑事物的知识与才能,而是使人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使人由对世界的某种理解进而体现于一种人格、胸襟、气象。冯友兰强调,天地境界是通过哲学来达到的。达到天地境界必先对于自然、宇宙有一种理解,一种超过殊相所达到对共相、对共相世界(即真际)的认识。

posted @ 2016-12-02 10:17  我的理想之路  阅读(46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