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排列组合公式
1. 排列公式
\(n\) 个相异物件取 \(r\)(\(1 \leq r \leq n\))个的不同排列总数,为
特别地,若 \(n=r\),得
人们常约定把 \(0!\) 作为 \(1\)。当 \(r\) 不是非负整数时,记号 \(r!\) 没有意义。
2. 组合公式
\(n\) 个相异物件取 \(r\) 个(\(1 \leq r \leq n\))个的不同组合总数,为
当 \(r=0\) 时,按 \(0!=1\) 的约定,算出 \(\binom{n}{0} = 1\),这可看作一个约定。
只要 \(r\) 为非负整数,\(n\) 不论为任何实数,都有意义。故 \(n\) 可不必限制为自然数。例如:
3. 组合系数与二项式展开的关系
组合系数 \(\binom{n}{m}\) 又常称为二项式系数,因为它出现在下面熟知的二项式展开的公式中:
利用这个关系式,可得出许多有用的组合公式。例如,令 \(a=b=1\),得
令 \(a = -1,b = 1\),则得:
另一个有用的公式是
它是由恒等式 \((1+x)^{m+n} = (1+x)^m(1+x)^n\) 即
比较两边的 \(x^k\) 项的系数得到的。
其实,这条公式从直观上理解要更容易,即有两堆物品,第一堆有 \(m\) 件,第二堆有 \(n\) 件,要从这两堆物品中取出 \(k\) 件,有多少种取法?显然,我们可以先在第一堆取 \(i\) 件(\(0 \leq i \leq k\)),然后在第二堆取 \(k - i\) 件,则取法有 \(\binom{m}{i} \binom{n}{k-i}\) 种,把 \(i\) 的所有取值结果相加,即得上面的公式。
4. 物品分堆
\(n\) 个相异物件分成 \(k\) 堆,各堆物件数分别为 \(r_1, \cdots, r_k\) 的分法是
此处,\(r_1, \cdots, r_k\) 都是非负整数,其和为 \(n\)。注意:这里要计较堆的次序,例如,若有 5 个物体 \(a,b,c,d,e\) 分成 \(3\) 堆,则 \((ac),(d),(be)\) 和 \((be),(ac),(d)\) 应算作两种不同的分法。如果不考虑次序,还需要再除以 \(k!\)。
此式常称为多项式系数,因为它是 \((x_1+\cdots+x_k)^n\) 的展开式中 \(x_1^{r_1} \cdots x_k^{r_k}\) 这一项的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