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合成音调曲线(PIT)的分层与一些思路
前言
介绍略【提供一些调pit曲线的思路与试图解释,而不是问就是跟着感觉走【虽然很多时候还是要跟着感觉走
都不是“完全一定”,都可能要叠加其他因素影响。
多数以中文(包含戏曲方言)歌声为基础论,但是应该也能其他语言共通。
“层”
这里主要说音符头部。第几层是时间分布上面的顺序,第一层在最前面,理解为第几步也行,但其实是重叠,重叠并“叠加”(指正负相抵),不是完全分开的。一般的,看到结果就是先往第一层方向走然后第二层然后第三层最后回到正中,但是比如如果第一层第二层趋势相反长度深度都差不多,就看不到了变成平的了。
前两层的开始基本都是元音(节奏对齐点)开始算起,区别在时间长度影响范围,所以……就选了这么个量词。
具体长度深度,看歌看词看感情看感觉。只是顺序一般是这么个顺序,不会倒着。
第一层:辅音
“上来就是屁牌数字语音学”【
简单地说就是,影响力从元音最开始的、最短的。多数时候就是短到只有条缝(指竖着的节奏线和pit线中间,如果程度深的话)那种。简单地说就是浊音音低升,清音高降。纯擦音并且擦得紧的s x f尤甚,h sh貌似还弱点。可能对塞音最适用(擦得紧,张开前聚集压力就更大,就是更靠近塞音?)。s调成低升的情况貌似是最多、导致听感最突出奇怪的。
h由于本身可变范围大[x]~[h]~[h\],松紧都可以,是可以搞出魔法的。
lmnywr类通的浊音,就,无限可能,整个过程其实都挺像元音,本身都带有音调高度波动,暂时还不知道怎么说。多数时候最后进入元音时是低升?
搞深一点,可以去看关于清音浊音之上“嗓子松紧”的分类定义,嗓子松就是低升,紧就是高降。
注意华语粤语都是分送气不送气,送气不送气都能唱得清和浊。不送气bdgjzzh一身正气时多数高降,但洋气爆炸的时候也能低升,送气ptk多数时候是低升,但是也有紧状态,“哭腔”的时候(?)而qcch还由于带着擦音,等于叠着点高降(?)所以升得不那么明显,可能结果是平的。
第二层:字调转音
“词曲咬合”上的。也就是二声低升,四声高降,一三大概也许可能是平的,三也有可能真有个先降再升的过程。
其实很多歌不管了,不管的情况它就不存在,字调反了的情况强行掰反而比较别扭。
管的时候它就出现在第二层。(吧
第三层:平衡修正
众所周知(?)如果长时间(这个长指100-200毫秒以上吧?跟整个曲子节奏也有关)“偏离了想要唱到的那个音还没回去”,并且“长时间是往同一个方向偏的”,就是听起来“走调的”。而如果两层转音都是一个方向,也就是从遥远的一边慢慢飞回来,就是这个情况。
然而,实际上很多多层转音自然地是有那么长的。并不是要从时间上缩短,缩短了可能有不自然感。vocaloid名曲其就有很多是缩短到不自然转音速度,虽然确实能听起来不走调并且带有合成曲的爽感,但是做拟真唱歌嘛,人嗓速度没那么快,是有个过程的。听起来不走调的原因呢,就是——
如果前面的层是多个低升连着,就整体高一点,多个高降,就整体低一点,“冲过了再回来”(←这也是它是另一层的表现)只要在准的线两边晃荡着(其实也是颤音的某种形式),就会减轻直至消除走调感。
如果前两层是反方向,这层就不一定有。也可以有【
这一点就是SV的两音符连接转音模型考虑了的,然而就只考虑了一次【并且我觉得回来的速度快了
顺便插入一句,走调感里面我觉得还有张力(SV的,或者叫硬度强度紧度什么的吧这种感觉)的影响,张力大会让音听感“更高”,反之相反。于是pit与张力可以相互做一些不补偿。
再另,进入颤音很多时候是降低了张力,但是颤音正是完全符合“在准的音上下快速抖动”,于是很难听出偏高偏低。
最后:旋律自带的转音
相当于就是最宏观的,可能弯很多次。不过较为传统(论传统到多传统……2020年来说的“老歌金曲”吧)的中式词曲咬合,第二层字调转音和旋律转音的第一弯可能有融合的情况,也可能是分开的两次同一方向。
如果界限明确,是很旋律性的转音(再过一点就是两个音符,分别当做两个音头看待了),就可能再次出现平衡修正,特别是要唱得“灵活、活跃、俏皮、元气”(语文死)的时候。
混沌
第一层第二层融合而旋律转音是单独的情况也有。
甚至第一二层、第二三层中间也能有点平衡修正,上上变为上-小下-上,理解为只把第一层往上搬了点?
考虑过“平衡修正是‘最后’而旋律自带转音是‘第三层’”【也不太对【可能就是这么混沌
“怎么好听怎么来”,能为留着白板不知道该加什么弯音的情况提供一些线索,就好一些吧
结论
没有结论,继续感受继续学习(
没事可以多听听中央三台歌声(
搬运自敝新浪博客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711e86460102zsy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