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he和内存屏障

1 cache简介

1.1 cache缓存映射规则

tag查看cache是否匹配,set index

|tag |set index |block offset |
|20-bit |7-bit |5bit |

1.2 cache 组织方式

Cache 全关联
cache 组关联
cache 4路组关联

四路组关联:
cache包括128个cache set(不为0表示组关联,为0表示全关联fully Associative cache)
每个cache set包含四个cache line(四路,同一数据可能在四个cache位置中的一个缓存)
每个cache line是32字节大小

 

PIPT 物理地址索引物理地址标签
VIPT 虚拟地址索引物理地址标签
VIVT 虚拟地址索引虚拟地址标签

2 Cache-coherency MESI协议

以cache line为最小单元进行一致性内存管理

2.1 MESI协议状态

modified独占&修改过:其他CPU的该cache是无效的、换出该cache需要写回memory
exclusive独占:其他CPU的该cache是无效的、
share共享: 其他CPU的该cache可以是共享的共同读取该cache
Invalid无效: 表示该cache是无效的,需要读入才能生效

2.2 MESI协议消息

read:表示要读取特定cache
read response:其他chache或memory响应read指令。
invalidate:通知其他cpu将cache的数据设置为无效,后续接收所有CPU的invalidate Acknowledge。
invalidate Acknowledge:所有其他cache收到invalidate移除数据后发送的响应指令。
read invalidate:read+invalidate,期望收到read response和所有CPU的invalidate Acknowledge。
writeback:modified状态下的cacheline写回时候发出。

2.3 MESI状态迁移

状态转换|目标状态

原状态

Modified Exclusive Share Invalid
Modified  

M->E

执行writeback操作

将cacheline的数据写回到memory

M->S

收到read请求

发送read response

M->I

收到read invalidate请求

发送read response传递最新数据

清除数据

发送invalidate acknowledge

Exclusive

E->M

cpu将数据写入cacheline

 

E->S

收到read请求

发送read response

E->I

收到read invalidate

发送read response传递最新数据

清除数据

发送invalidate acknowledge

Share

S->M

执行一个原子的read-modify-write操作

发送invalidate

接收invalidate acknowledge

S->E

发送invalidate

接收invalidate acknowledge

 

S->I

收到invalidate

清除数据

发送invalidate acknowledge

Invalid

I->M

执行一个原子的read-modify-write操作

发送read invalidate

接收read response传递的最新数据

接收invalidate acknowledge

I->E

发送read invalidate

接收read response传递的最新数据

接收invalidate acknowledge

I->S

发送read

接收read response传递的最新数据

 

 

3. MESI协议优化引起的问题

3.1 store buffer的引入

写入内存时如果没有cache,则会先写入到store buffer中

这样可能会引起其他CPU看到的写入顺序与实际的写入顺序不相同的问题。

3.2 invalidate queue的引入

CPU收到invalidate命令后将invalidate存入invalidate queue中直接返回invalidate acknowledge。

会引起read操作读取到的数据已经失效,但是失效命令在invalidate queue中排队。

4 memory barrier

4.1 memory barrier如何解决上一节描述的问题

write memory barrier:标记当前store buffer中的所有项,如果store buffer中有标记项则后续store都会保存在store中,而不会直接写入cache。

执行现象就是CPU一定是先完成wmb之前的store,然后再完成wmb之后的store。

read memory barrier:将Invalidate Queue中的message处理完成。

执行现象就是CPU一定是先完成rmb之前的load,然后再完成rmb之后的load。

4.2 linux 定义的memory barrier

linux定义的互斥原语(spinlocks、reader-writer locks semaphores、RCU。。。)都隐含需要的memory barrier原语。

4.2.1 编译器优化屏障barrier()

主要解决编译器优化重拍的问题

4.2.2 内存优化屏障

内存优化屏障宏内部包含编译器优化屏障,防止编译器对指令进行重排

 

write memory barrier(smp_wmb())、read memory barrier(smp_rmb())、memory barrier(smp_mb()):

主要用于CPU间的交互顺序保证

 

smp_read_barrier_depends():表示依赖关系(例如前一个的操作是取后一个要操作memory的地址),只在Alpha上实现不为空。

mmiowb() :保护spin lock保护的MMIO write操作顺序。有些CPU architecture平台中,spinlock中的memory barrier操作已经保证了MMI的写入顺序,那么这个宏是空的。TODO:不理解mmio具体

 

up版本memory barrier:wmb()、rmb()、mb()、read_barrier_depends()。

主要用于CPU和外设交互时的顺序保证

5 处理器相关

 

 

5.1 ARM

DMB(data memory barrier):可以指定内存操作类型(store或store+load)和作用域 (单处理器、一组处理器inner、全局outer),约束观察到的顺序。

DSB(data synchronization barrier):真正对指令执行的约束。

ISB(instruction synchronization barrier):刷新指令缓存,保证之前对指令部分的修改在之后的执行中可见。

 

 

 

参考文献:

http://www.wowotech.net/kernel_synchronization/Why-Memory-Barriers.html

http://www.wowotech.net/kernel_synchronization/why-memory-barrier-2.html

 

posted @ 2020-02-26 21:47  反光  阅读(69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