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航天技术 产业“飞速”升级

国际商报/2021 年/7 月/15 日/第 002 版
要闻

“链接”航天技术 产业“飞速”升级

本报记者 靖雯

火星上,祝融号不断刻画着中国印记,天和核心舱里,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从东
方红一号到神舟五号,从嫦娥一号到天问一号,从天宫一号到天和核心舱⋯⋯中国航天事业的每
一步发展都凝聚着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世界航天进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空间技术快速迭代突
破,空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深空探测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航空技术正成为新兴经济业态的
推进器,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
产业应用破局“锁喉之痛”
今年多项重大航天工程顺利推进,会带动哪些相关产业发展?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科
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李德仁表示,未来中国至少有 5 个万亿元产业和航天经济有关,
包括“实景三维中国建设”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 “城市运营大脑建设” “机器人、自
动驾驶相关应用” “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
“目前航天科技领域面临着无重力、密封、隔绝、超高低温、大量宇宙射线的辐射、真空等
多样的极端环境,而这种环境也为高尖端科技提供了一个优质的生产环境和实验环境,比如需要
超高精密制作的半导体等。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光勇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据悉,全球半导体产业生态的发展和分布极不平衡,目前由美欧、日本、韩国、中国台湾
区等地企业为主形成割据局面,产业资源与要素分布不均衡且缺乏流动性,后进国家企业的创业
门槛与成本居高不下,少数国家与寡头企业坐享每年对华巨大的半导体产业贸易顺差。中国半导
体产业生态面临诸多挑战。
不过,中璟航天半导体集团负责人谢东霖表示,近年来,中国相关企业不断聚合国内外优势,
统筹整合力量,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开辟多元化合作渠道,强化创新伙伴关系,以中国半导体全
产业链全域构建为历史使命,创建以产学研创融投相结合的共融共生全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投资建造半导体生态链基地、半导体晶圆厂,为行业企业提供支撑与平台,支撑中国半导体产业
发展,为实现真正的“中国芯”助力。
据统计,2020 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为 3504 亿元,其中中国台湾为 777 亿元,位居第
一;中国大陆达 619 亿元,超过韩国跃居全球第二。
原创性技术化为市场产品
在航天技术的运用方面,北斗芯片的高精度导航已成为世界的焦点。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
期间,武汉搭载北斗芯片的 4000 辆电动自行车免费接送医生上下班,保障医护工作者单人出行,
降低医护人员在路上遭受交叉感染的风险。
据悉,这种芯片的高精度导航能做到 0.5 米,可以精确地显示位置。另外,由李德仁主持的
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前后评估也运用了航天技术。该团队通过搜集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前的高分
卫星图片,并与施工后的卫星图片进行对比,得出医院的建设没有对地质、环境等方面造成不良
影响的重要结论,也为其他地区方舱医院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监祁海珅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由航天技术参与制造的新材料、多
功能新装备、高效率新能源等,为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产业升级作出了巨大贡献。比如自动驾驶
高清车载应用、5G 工业化远程控制和机器视觉、AR/VR 等人工智能产业应用,能带动配套组合
件、模组组件产业化发展,助力社会和经济发展。 ”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航天工程、太空探索涉及革新性技术、革新性材

料、革新性制造工艺、革新性运维等,这些技术及其制造工艺和能力如果复制到科技、工业、农
业、医学以及家庭生活,必将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变革,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普遍性、系统性的收
益和影响。

 

人民日报/2021 年/6 月/25 日/第 014 版
国际

载人航天探索新征程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编审 庞之浩

6 月 17 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3 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空间站的天和核心
,他们将在太空生活、工作 3 个月。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 能完成更复杂的太空开发工作, 提高开发太空效率,
进行多种科研和生产活动以及开展在轨服务。因此,载人航天的发展需要以多项尖端航天技术为
基础。例如,在研制、发射空间站之前,必须先研制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等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
统,掌握空间交会对接和太空行走等关键技术。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独立掌握载
人航天技术。
6 0 年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成为首个进入太空的人;1969 年,美国阿波罗 11 号飞船成功将
2 名航天员送上月面;2003 年,中国跻身“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
飞船飞向太空⋯⋯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共发射载人及货运航天器 658 个;截至 2021 年 4 月 24
日,全球共有 566 名航天员被送上太空。
目前,中国的载人飞船“神舟”已达到世界第三代载人飞船的水平,并成功发射了新一代载
人飞船试验船。俄罗斯也正在积极发展用途广、载人多、可重复使用的第四代载人飞船。此外,
俄罗斯、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都发展了无人货运飞船。把人货分开进行天地往返运输,既能
增加货物运载量,又可降低成本,满足空间站长期载人航天的需求。中国第一代货运飞船“天舟”
的载货量为 6.9 吨,载货比达 51%,这在世界现役货运飞船中是最大的。
空间站相当于一座宇宙中的“科研大厦” ,可供多名航天员寻访、长期居住和工作。至今,
人类已经建成 10 座空间站,目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是技术最先进的第四代空间站。它由 16
个国家联合建造,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也是目前在轨运行的最大空间平台。
中国正在建造的空间站“天宫” ,采用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间机械臂、大面积可展收柔
性太阳电池翼、电推进系统、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等技术。其中, “天宫”的载荷支持效率已超
过了国际空间站。
未来,载人航天还将向商业载人航天、星际式飞船、月球空间站、太空电梯等方向发展。随
着人类在通信、遥感、材料、核动力等多个领域持续的技术攻关,重返月球、登上火星,建立可
长期居住的月球和火星基地,都将从美好的愿望变为现实。载人航天探索永无止境,人类在面向
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也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posted @ 2021-07-27 10:11  Jaoany  阅读(8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