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基础知识之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生活没有翻不过去的坎,只有翻不完的坎。

 

实现机密性最常用的手段是“加密”(encrypt),就是把消息用某种方式转换成谁也看不懂的乱码,只有掌握特殊“钥匙”的人才能再转换出原始文本。
这里的“钥匙”就叫做“密钥”(key),加密前的消息叫“明文”(plain text/clear text),加密后的乱码叫“密文”(cipher text),使用密钥还原明文的过程叫“解密”(decrypt),是加密的反操作,加密解密的操作过程就是“加密算法”。

 

由于HTTPS、TLS都运行在计算机上,所以“密钥”就是一长串的数字,但约定俗成的度量单位是“位”(bit),而不是“字节”(byte)。比如,说密钥长度是128,就是16字节的二进制串,密钥长度1024,就是128字节的二进制串。

按照密钥的使用方式,加密可以分为两大类: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

TLS里有非常多的对称加密算法可供选择,比如RC4、DES、3DES、AES、ChaCha20等,但前三种算法都被认为是不安全的,通常都禁止使用,目前常用的只有AES和ChaCha20。

AES的意思是“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密钥长度可以是128、192或256。它是DES算法的替代者,安全强度很高,性能也很好,而且有的硬件还会做特殊优化,所以非常流行,是应用最广泛的对称加密算法。
ChaCha20是Google设计的另一种加密算法,密钥长度固定为256位,纯软件运行性能要超过AES,曾经在移动客户端上比较流行,但ARMv8之后也加入了AES硬件优化,所以现在不再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仍然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算法。

 

加密分组模式

对称算法还有一个“分组模式”的概念,它可以让算法用固定长度的密钥加密任意长度的明文,把小秘密(即密钥)转化为大秘密(即密文)。
最早有ECB、CBC、CFB、OFB等几种分组模式,但都陆续被发现有安全漏洞,所以现在基本都不怎么用了。最新的分组模式被称为AEAD(Authenticated Encryption with Associated Data),在加密的同时增加了认证的功能,常用的是GCM、CCM和Poly1305。
把上面这些组合起来,就可以得到TLS密码套件中定义的对称加密算法。

比如,AES128-GCM,意思是密钥长度为128位的AES算法,使用的分组模式是GCM;ChaCha20-Poly1305的意思是ChaCha20算法,使用的分组模式是Poly1305。

 

非对称加密

一个叫“公钥”(public key),一个叫“私钥”(private key)。两个密钥是不同的,“不对称”,公钥可以公开给任何人使用,而私钥必须严格保密。

公钥和私钥有个特别的“单向”性,虽然都可以用来加密解密,但公钥加密后只能用私钥解密,反过来,私钥加密后也只能用公钥解密。

有哪些类型:DH、DSA、RSA、ECC等

RSA可能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几乎可以说是非对称加密的代名词,它的安全性基于“整数分解”的数学难题,使用两个超大素数的乘积作为生成密钥的材料,想要从公钥推算出私钥是非常困难的。
10年前RSA密钥的推荐长度是1024,但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现在1024已经不安全,普遍认为至少要2048位。
ECC(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是非对称加密里的“后起之秀”,它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的数学难题,使用特定的曲线方程和基点生成公钥和私钥,子算法ECDHE用于密钥交换,ECDSA用于数字签名。
目前比较常用的两个曲线是P-256(secp256r1,在OpenSSL称为prime256v1)和x25519。P-256是NIST(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和NSA(美国国家安全局)推荐使用的曲线,而x25519被认为是最安全、最快速的曲线。
ECC名字里的“椭圆”经常会引起误解,其实它的曲线并不是椭圆形,只是因为方程很类似计算椭圆周长的公式,实际的形状更像抛物线,比如下面的图就展示了两个简单的椭圆曲线。

 

混合加密

在通信刚开始的时候使用非对称算法,比如RSA、ECDHE,首先解决密钥交换的问题。
然后用随机数产生对称算法使用的“会话密钥”(session key),再用公钥加密。因为会话密钥很短,通常只有16字节或32字节,所以慢一点也无所谓。
对方拿到密文后用私钥解密,取出会话密钥。这样,双方就实现了对称密钥的安全交换,后续就不再使用非对称加密,全都使用对称加密。

 

示意图:

 

posted @ 2021-12-13 08:56  方达达  阅读(6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