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那些艰难的抉择、浪费的时间
从上年九月份回来学校到现在过程中其实有几次内心很挣扎。年轻时,最纠结莫过于决定这一生要做什么吧,之前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说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想想自己所在的这个领域知识面的广度很深度都这样的狭窄,有点不知所措,去年过年的前后一直在纠结考研的问题,因为看不到研究生的生活,总觉得高中看大学一样,虽然大家都在说考上大学没有用,但是真的来到大学以后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发生改变,当然如果那时候选择到社会可能也有另一番的收获(不可预知),觉得考上研以后可能个人的层次会更进一步的提高,年后其实已经坚定这个决定了,但是在后来自己又一再的纠结、了解考研发现现在针对个人的情况真的不适合,我不能放弃在学校每天早出晚归的积累,有时候觉得把这些积累当做自己的个人优势,以后再继续发展,但是就考研的情况来讲,我必须放弃继续在这里学习的机会,一年后不管考上与否...其实也并不是完全因为这个,因为好多时候觉得考上以后可能平台比现在更高,知识面更广,但就像时间不可预支一样,现在的年龄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已经不能简单的用时间来衡量和试错,因为这个时间段和大学的这个环境是以后什么东西都换不回来的。现在毅然决然的努力准备工作的事情,从这个比较艰难的决定上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所谓的人生的大是大非的抉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人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过去的遗憾或成就和现在的一年之间以及未来未知的种种。
以前老是觉得这种抉择很困难,是因为思想不够成熟不够独立, 当然现在也不能说自己有多成熟、多独立,人生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有时候也会比较烦或者难理解好多人老是以个人的立场去评判别人有多幼稚,好多时候不得不承认经事确实不多,阅历不够丰富,那些有丰富经验的人可以觉得别人有时候幼稚,你可以指导他甚至批评他,但是绝对没有资格嘲笑别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过什么,有点小鸡冻,也算是对这种不自然现象的一种感觉吧。
有时候回过头来想想,之所以几次内心都比较挣扎,很多时候比较难决定,是有原因的,好多时候大家都在说美国的孩子从小都有自己的梦想,从小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当然这些客观的、悲观的因素还是先放一放面对现实吧。据观察自己的阶段思想和行为以及周围的人发现,可能比较大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未来缺乏目标,不知道以后想要什么,因为没有目标,所以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加入不知道自己三年后要干什么,就不知道今年要干什么,也不知道这个月要干什么,也就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很多时候其实为自己定的标准越高,最后收获就越大,就像英语等级考试,制定了550+甚至更高的目标,那就要比一般只要求过线的人更高努力,最后如果按照这个目标奋斗,即使没达到这么高的分数,也会考500+左右。(不过上学期我的四级是完全低标准要求自己的,451低分飘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天就要比别人多做一点事情,最后有了成果,就有了动力,有时候自己好像陷入在一个无目标无动力甚至每天都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死循环中。当然实现目标有很多技巧,包括制定小目标、寻找榜样、主动参与竞争,前提是必须要有人生目标,有阶段目标,知道每天该做什么,这些就要自己去主动寻找。最近大家都比较赞同雷军一句话: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确实,有时候我们未来目标思考上的时间太少,因为思考目标这件事很难,我们都不愿意去思考,每天都干一些琐碎的事,真的浪费了很多时间,这就是用战术的勤奋掩盖了战略的懒惰。
一直以来因为没有目标动力而收获很少,每次制定的目标不实现都会自己对自己失望,反反复复最后的结果是使自己越来越不自信,回想以前的事情,确实是这样的,很多时候理智往往被一些人性的弱点击垮。但是从新审视自己,不能改变过去,浪费的时间也好,精力也好,都不能挽回,我的大学也挥霍和浪费的差不多了。但对未来一定要自信,不能因为自己的渺小而否定自己,我们的生命并不因为现在没有耀眼的光辉没有别人的欣赏而不美好。以前老是觉得自己自己比较追求完美,但其实完美只是一种感觉而已,而感觉每天都在变化。
不过从决定不考研到现在几个月内自己的收获还是比较大的,这学期的目标从过六级到准备工作再到各种其他东西,每天都要让自己充实。感觉我们之所以要努力,不是为了努力本身,而是为了追求更多的东西。
饿了,今天就写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