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网络层要做什么?源和目的之间的网络有哪些类?数据报网络 提供无连接的服务虚电路网络 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网络层的目标:把数据分组一路送到接收机。 网络层利用下层--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为它的上层--传输层提供服务。 两种类型的网络分别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 数据包网络:无连接的服务 虚电路网络:面向连接的服务 阅读全文
摘要:
二层(数据链路层)设备有哪些? 网卡 网桥 交换机NIC 网卡 Nework Interface Card 为主机提供介质的访问。 MAC地址烧在网卡的 ROM中NIC 网卡 Logical link control (LLC): 和上层通信 Naming: 提供一个独特的 MAC 地址标识符 Framing: 封装过程的一部分,为传输比特流打包 Media Access Co... 阅读全文
摘要:
虚拟局域网(VLAN)VLAN:一组逻辑上的设备或用户。VLAN的实现 基于端口 基于MAC地址 基于三层协议IEEE 802.1Q 标准 1998年颁布 一种幁标记方法:VLAN ID 通过trunk的时候使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VLANVLAN小结 一个VLAN对应一个广播域 有了VLAN,可使用二层交换机实现广播域的分割 当一个VLAN跨越几个交换机的时候,使用802.1Q穿... 阅读全文
摘要:
Spanning Tree :为了可靠,采用冗余结构;但是透明网桥会产生无休止循环的问题冗余交换拓扑可能带来的问题 广播风暴 多帧传送 MAC地址库不稳定生成树协议 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 为了维护一个无环路的网络拓扑 新标准:RSTPRadia Perlman我想我永远也不会看到像一棵树那么优美的图画树那至关紧要的特性是无回路的连通树需要无限的扩展包才能... 阅读全文
摘要:
为什么需要二层交换? 有很多LAN,如何将它们连接起来?可用网桥(bridges )将它们连接起来。 网桥工作在DLL层,通过检查MAC地址做出转发帧的决策不会检查网络层,所以,IPv4, IPv6, AppleTalk, ATM, IPX, andOSI 分组均可穿越网桥从 802.11 到 802.3 的网桥操作从 802.X 到 802.Y的网桥 遇到的问题:不同的帧格式 – 重... 阅读全文
摘要:
以太网所处的层次IEEE 802.3/以太网MAC子层协议 IEEE802.3协议描述了运行在各种介质上1 Mb/s~10 Mb/s的1-持续CSMA/CD协议的局域网标准。 很多人对以太网和IEEE802.3不加区分,但二者确有差别(如帧格式)。IEEE 802.3和 和以太网帧的比较帧结构的各个字段含义 前导码与帧起始字段前导码:7个字节,10101010…101010比特序列。帧起... 阅读全文
摘要:
以太网所处的位置 以太网的发展史 1973 Robert Metcalfe及其同事设计了以太网雏形(施乐公司) 1980 DIX发布最早的以太网标准,开放标准 1985 IEEE802.3对以太网作了小的修改,基本一致,兼容 1995 IEEE宣布了100Mbps以太网标准 1998 吉比特以太网标 阅读全文
摘要: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 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特点:“先听后发”改进ALOHA协议的侦听/发送策略分类非持续式持续式•1-持续CSMA•P-持续CSMA非持续式 特点:①经侦听,如果介质空闲,开始发送。②如果介质忙,则等待一个随机分布的时间,然后重复步骤①。 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可以减少再次碰撞冲突的可能性。但缺点是等待时间内介质上没有数据传送... 阅读全文
摘要:
多路访问协议 随机访问协议(Random Access) 特点:站点争用信道,可能出现站点之间的冲突 典型的随机访问协议 • ALOHA协议 • CSMA协议 • CSMA/CD协议(以太网采用此协议) 受控访问协议(Controlled Access) 特点:站点被分配占用信道,无冲 阅读全文
摘要:
数据链路层被分成了两个子层:MAC和LLC MAC子层要解决什么问题? 介质访问控制(Madia Access Control) 数据通信方式 单播(unicast):One - to - One 广播(broadcast):One - to - Everyone of the whole 局域 阅读全文
摘要:
11-4分时系统 在多道的基础上用户的新需求 分时系统 70年代中期至今 分时是指多个用户分享使用同一台计算机,分时共享硬件和软件资源。 分时系统-交互式计算 实现方式: 1 多个用户分时:单个用户使用计算机的效率低,因而允许多个应用程序同时在内存中,分别服务于不同的用户。有用户输入时由CPU执行, 阅读全文
摘要:
多道程序批处理系统 多道程序设计 60年代中 ~ 70年代中(集成电路) 多道 内存中同时存放几个作业,使之都处于执行的开始点和结束点之间多个作业共享CPU、内存、外设等资源 目的 利用多道批处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60年代通道和中断技术的出现 解决了输入输出等待计算的问题 通道 是一种专用部件,负责 阅读全文
摘要:
11-2 操作系统发展 操作系统发展 01 OS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完善 02 OS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03 为满足不同的需求,出现了多种类型的OS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发展动力:“需求推动发展” 1 资源利用角度 为了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从单道到多道、集中到分布、从 阅读全文
摘要:
计算机硬件( 裸机 )难于使用 。 用户几乎不可能使用裸机。 计算机硬件只能识别0、1二值机器码。 机器码直观性差,容易出错,难于交流。 因此,通常在计算机硬件之上会覆盖一层软件,以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硬件。 CPU 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是计算机系统的心脏。 操作系统则是计算机软件的核心,是计算机系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