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读书笔记

8. 模式的应用: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使用模式的概念。模式是一种重复出现的设计元素,可以在不同的上下文中重复使用。这种模式的应用使得设计更具有一致性和可预测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效率。通过在设计中引入模式,设计者能够更好地回应各种设计挑战,并在不同的项目中共享经验和成功的设计方案。

9. 时间和持久性:

书中提到了对时间的关注,建筑应该是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美好的。这种对时间的考虑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的耐久性上,还包括了建筑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好的建筑应该能够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是过时或变得无关紧要。

10.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构建之法》不仅强调了设计的艺术性,还强调了科学性。建筑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还需要深入理解结构、材料、环境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这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使得设计不仅仅具有美感,还能够满足实际的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

11. 地方性与全球性的平衡:

书中强调了在设计中要平衡地方性和全球性。建筑应该在尊重当地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到全球性的影响和趋势。这种平衡使得建筑既能够融入当地社区,同时又能够面向全球发展,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

12. 开放性的思维:

在《构建之法》中,作者鼓励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建筑设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过程,充满创意和探索的精神。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避免僵化的设计方法,激发设计者的创造力,推动建筑设计领域的不断创新。

13. 完美与不完美的和谐:

书中还讨论了完美与不完美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了建筑不必追求绝对的完美,有时候一些不规则或略带瑕疵的设计反而能够赋予建筑更加生动和有趣的特性。这种对于完美与不完美的平衡,使得建筑更具有人性化和温暖感。

通过对《构建之法》的阅读,我深刻体会到建筑设计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和哲学。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引导我们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看待建筑,考虑建筑与人类生活、自然环境以及文化传统的深刻关系。阅读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激发了我对建筑领域的深入探索的兴趣。

posted @ 2023-11-19 14:57  摆烂达人  阅读(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