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应用状况、发展趋势及误区(1)

编者按:IDC预测,2003年,中国企业花在存储产品上的开支将占整个IT预算的一半;而在2000年,该数字仅为2.7%。SAN作为存储架构的重要角色,它的发展现况更引人瞩目。本期专题,正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SAN及其发展的情况。


部署SAN,您准备好了吗?


  如今,IT主管们在数据存储方面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企业各类应用系统、电子政务运行积累的数据作为宝贵的财产,一定要找个“保险柜”妥善保管。这个“保险柜”还要易取易存、便宜好用。“千年虫”、“911”等事件的发生提醒用户要更重视存储。据IDC预测,2003年,中国企业花在存储产品上的开支将占其整个IT预算的一半,而在2000年,该数字仅为2.7%。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局域网)作为存储架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的发展现况更引人瞩目。本期专题,正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SAN及其发展的情况。

  为平民化做好准备

  企业存储技术发展到今天,SAN架构已经渐渐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据预测,2005年SAN将占全球存储市场的52%、中国市场的42%。究其原因,还是因为SAN能够实现独立于服务器网络系统之外的高速存储和强存储能力,这使它在大型数据仓库的应用、大型CAD设计、在线事务处理以及对图形图像的多媒体处理等应用中得心应手、广得好评。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性能出众的SAN价格也同样昂贵,而且针对中小企业的应用也少得可怜—SAN,似乎是为“贵族”准备的。

  难道中小企业就不需要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SAN了吗?当然不是。面对中小企业的庞大需求,近来,SAN逐渐放下架子,开始走平民化的道路。当然,平民化不是指性能的下降,而是体现在针对中小企业的价格和方案的改进上。

  首先,技术的发展使SAN的价格不再让人“可望而不可及”。2002年是存储技术快速发展的一年,技术发展了,产品价格也随之下调,产品的性能价格比显著上升。以光纤通道技术为例,作为存储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纤通道技术在性能、连接性和扩展性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但其动辄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价格让资金有限的中小型用户只能望而却步。如今,随着光纤技术的日益成熟,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观。现在再搭建一个SAN系统,只要有几十万元的预算投入,市场上就可以有相当多的产品供我们选择,而且其中不乏知名品牌的产品。

  其次,针对中小企业应用的SAN解决方案也已经成为很多存储厂商的市场重点,各厂商纷纷建立SAN方案演示中心和推出SAN解决方案。由于企业存储的重要性,只选用好的存储产品而没有针对用户需求做专业的网络规划与设计,会让存储系统的效率大打折扣,尤其是对中高端用户而言,一个适合自己的存储网络集成方案不仅可以降低组网成本、保证存储网络的利用率,而且对以后存储网络的扩容、管理、维护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使得SAN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产品的易用性、方案的完整性和后期的服务也都成为厂商争取客户的重要砝码。

  新技术挑战旧格局

  相对于三年前,SAN技术体系已经相对成熟了很多。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领域里,有几项技术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

  2001年初诞生的虚拟存储技术一直倍受瞩目。虚拟存储化是构架在业务存储和物理存储之间的一种技术,能够将存储管理的级别从普通的手工操作水平提升到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上,提高应用效率、减轻用户负担。可是,2002年虚拟存储技术的发展可以用“雷声大、雨点小”来形容—概念虽好,在实践中还没有大规模地使用。主要原因是,用户对虚拟存储技术还是有一些疑虑,担心虚拟存储是否会影响性能。这一点还需要通过实践进行验证。

  在FC(光纤通道)技术方面,2001年,FC技术的宽带从1G到2G实现了产品化,这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重要突破。2002年,1G到2G在我国已经走入实用,2G成为高端的主流。用户正期待FC产品的在10G上的突破。根据预计,10G产品将在2003年7月以后推出,但是离投入实用还有一段时间。

  在SAN的实施中用户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实施前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后的管理是客户最关心的两个问题。所以存储管理软件也成为现今很多厂商较量内功的擂台。而存储管理应该包括三个基本范畴:设备管理、用户管理和数据管理。有专家认为,存储未来的热点已经不再是硬件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如何高效地对存储资源进行管理。

  融合与标准

  存储领域谈论很多的话题之一就是SAN与NAS(Networked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的比较。一般认为,SAN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快速数据访问能力等优势,而NAS使用方便、节约成本、易于管理。对用户来说,各种技术各有所长,都有各自存在的理由,因此总是难以取舍。在呼吁“开放”为业界主旋律的现在,SAN与NAS产品已经过这些技术的融合做出了响应。用户会发现,2002年脱离单一技术的产品越来越多,例如许多NAS产品内部提供光纤通道协议,同时提供SAN和NAS的接口;SAN的许多产品也增加了NAS的因素。许多厂商索性提供多技术融合的硬件产品。

  融合不仅体现在SAN与其它系统之间的开放上,也反映在SAN架构内互联标准上。比如说在存储管理方面,存储网络业协会(SNIA)已经在2001年推出了SMI(存储管理计划)。SMI是在机构范围内实施的计划,以开发、标准化和推动基于Bluefin草案规范的开放存储管理接口的应用。通过提供标准的存储接口,SMI将简化多厂商存储区域网络的存储管理。2002年,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支持SMI。虽然现在还不能够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但这种方向已经显而易见。不过,如果主流厂商不让步,实施过程就容易引发互联问题。存储是否能统一在同一面大旗下,目前还难下定论。

  和其它的产业标准一样,SAN市场的诸多标准至今难以统一,其实是因为供应商利益间的冲突,可是受累的是用户。令人欣慰的是,面对用户的呼吁,SAN设备之间的认证、互联,相关体系间的融合已经成为SAN市场的趋势。

  热闹的市场

  SAN领域里应用与技术的热闹,也反映到SAN的市场数据中。

  Gartner的分析报告指出,预期到2005年全球存储设备产值可达38.7亿美元,而SAN架构将取得52%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主流存储设备的规格,结束近年来存储市场的NAS与SAN之争。

  从产品结构来看,CCID(赛迪顾问)2002年第三季度最新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存储系统市场的各类存储产品销售额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中,DAS、NAS、SAN分别为21.7%、35.4%、28.7%。同时SAN和NAS这两种网络存储模式的销量和销售额的增长均大于DAS产品的增长速度。从市场份额看,SAN和NAS产品销量和销售额的市场份额均比2001年同期有所提高,而同期DAS的份额则有所下降,其销量由2001年第三季度的90.2%降至89.4%,销售额则由76.9%降至74.3%。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存储产品和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SAN架构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posted @ 2005-03-28 10:23  Evernory  阅读(66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