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da

  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背景

  零售业有个分析概念叫做“人货场”,说的是零售行业分析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人——店长店员等,货——商品,场——各个店铺卖场。从人出发,包括人的薪资,销售能力,这是一个简单的ROI问题;从货出发,包括商品的成本、销售额、销售量、毛利,更细致的还有经过率、试穿率、试穿-购买率等,也是一个简单的ROI和爆款引流的概念;从店铺出发,包括人流量、目标人群人流量、目标人群进店率、试穿率、购买率、客单价、场地成本、销售额、毛利等,同样是ROI的问题。

  同样的理论,放在移动互联网的某个app上,如何扩展呢?

  传统行业对客人的维护并不是很强,但互联网的着重点是在用户上,而运营成本包括人员、内容、办公场地等是经营分析考虑的内容,且不谈。那么在APP上,我们定义“人”指的是用户。涉及到用户从哪来,从哪来的成本低,多久转化成产品的正式用户,正式用户的目的是什么,又多久付费,付费额是多少,为了哪些产品付费,整个过程中流失多少,流失原因是什么,还能不能挽回,用户获取天花板是多少,又能收割多少韭菜。这些是从人出发要关心的。

  在app上,货所指的是内容,比如电商行业的商品,比如新闻行业的新闻。哪些货浏览量高,哪些货卖得多,哪些货吸引哪些人群,哪些货的成本低等等。

  场的概念理解为“以不同的方式去连接人和货”。比如推荐商品,不同板块,不同活动等等。

复杂点

  但与传统行业不同的地方是,在app上,人货场的属性变得复杂的多,人货场三者关系变得更复杂得多。

  比如,在传统行业通过人的穿着打扮大概率可以判定是不是目标群体,但在APP上,你看不见人,想要通过操作日志去识别人的属性和目的相当不容易。又比如,货又有很多种,有的是直接的商品,有的是文章,有的是小功能,他们的产出可不都是可衡量的钱。同样的,场也有各种各样的。

  与此同时,人也会去看大量的货,也会今天来这个场,明天去那个场,想要真正准确转化用户、留住用户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最主要的,包括相关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最难的,因为本身在具象的理解上已经很难梳理清楚,再抽象成数据且便于数据生产就更难了。这也是我看到目前之所以难实现的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但显然,以人货场去建立标签还是能概括一下你的app到底都在经历什么的,只是在存储结构,标签生产,度量的逻辑定义等等上,也还有相当长且麻烦的路要走。

posted on 2019-06-19 14:33  everda  阅读(12124)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