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总结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
---|---|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 点一下 |
团队名称 | 杨荣模杰和他的佶祥虎 |
这个作业的目标 | 课程总结 |
Github地址 | 点一下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王羲之
回望开学到如今的结束博客,就像王羲之的话,没有什么值得感叹的,后来的人看待今天,就跟今天的人看待以前一样。有的人为了分数高,洋洋洒洒写着自己的博客作业,有的人不在乎结果,安然于得过且过,还有的人只专注于自己的提升...
按照博客要求,回望第一次的个人作业:链接->第一次博客作业,做了一个对称模式编写本次博客:
一、于我而言是否有一些收获呢?
答:那时自己书写下的目标是:希望能略懂《构建之法》,运用其精美的内涵丰富自己的程序人生,尤其写到 “本次作业从开始使用博客,让我认识到写博客对程序员的学习至关重要,以及应用书中的构建美妙,尤其是后面的“敏捷流程”的内涵,使得我受益匪浅。 ”
事实也确实如此,敏捷流程甚至被我们小组运用在了项目的实际开发中,它的敏捷之美相信每一个组员都有所感受到。当然,实话实说,大家都说我们小组编码起来很轻松,但其实不能说大家都很厉害,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负责任的人,遇到了问题自己马上去解决,很在乎与其他人的配合,才使得整个小组看起来很“轻松”。这是其他人难以了解的。
综上所述,我的收获就是敏捷开发运用于实际,体会到了敏捷开发的编程之美,这也算略懂《构建之法》?
二、第一篇博客的自我介绍?
答:那时并不想多么介绍自己,简简单单描述了自己社会角色,因为在我看来了解一个人是需要主观接触的,不管一个人怎么去自我介绍,别人只会以他的方式度量你。写了这么多的博客,已经跟助教,老师们也有了一定的交流,相信他们能够比自我介绍阶段更了解我一些。
三、第一篇博客的阅读与思考?
答:这一部分都是自己的肺腑之言,从如何选择这个专业到离成为一个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在专业知识、技能、能力上还差距哪些?这些问题变化都不大,但是也许别人在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对我的了解后,能够更加理解当时自己写下那些回答的原因。当然有的问题的答案还是有些改变的,比如自己学会的技能现在又多了一些:《构建之法》、《安卓开发》、《Linux基础》...这都是这学期的收获。
四、第一篇博客的提有质量的问题?
- 构建之法12.1.2中提到理解别人的处境,心境,动机的能力是同理心,软件团队的设计师和软件工程师也需要同理心。我就在想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点是很好的,但是作为软件工程师的话如果都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自己软件设计的因素的话需要考虑的角度就会特别多,例如设计者,用户,上层等等,而且每个角度看到的东西又都是截然不同的,这时候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兼顾全局?
答:这一部分其实就是项目经理和软件开发者之间的矛盾,在我最近看到的一本书《腾讯传》就讲到了,最厉害的项目经理马化腾和他的软件开发者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最后由谁提出谁负责的原则,只要大家不是特别反对,那么你就去负责你提出的设计,最后结果产生再来看效果也是蛮不错。
- 同时,这样的话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去调试,我们又该怎样在规定的工期时间内完成用户的种种需求,这显然是非常非常麻烦的,要做好一个满足全部要求的软件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又该怎么取舍?
答:这个问题其实和上面的问题不谋而合,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通过线上测试,内测版本间接测试去解决。要做好一个满足全部要求的软件确实是不现实的,任何好的功能都需要用户的反馈才能进一步发展。
- 12.5中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用户体验什么时候开始考虑用户体验?从不同时间段去考虑用户体验显然会带来不同的问题,那存不存在一个最好的时间点呢?
答:最好的时间点就是能够让用户体验的时候,就让用户体验,越早问题发现的越早,越容易解决,其实就跟单元测试原理类似,一个一个地保证方法函数的正确性,组合起来的正确性也相对提高。
- 14.1.1中提到软件质量=程序质量+软件工程质量 软件工程的质量又有三个特性:好,快,便宜。那么假如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开发软件的过程中过没法做到这三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好,但想了想,在规定的工期内既然没法做到快,那也很难做到好了,那么对于一个软件开发过程,这三点那一项是相较于其他两项要更占主导位置的呢?
答:在我看来,没有谁占主导位置,都是相辅相成的结果,唯有各方面都有运行体现,整体软件的发展更为稳健。
- 书16章在介绍产品了,其中举了个魔方创新的例子,魔方产业中出现了种种的竞争者,笑到最后的确是那名技术不够硬,产品不够好,出现时间不够长的一位,只因为他做到了客户的需求。那么我就在想,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产品的营销中也会产生很多很多的竞争者,我们能够支抓住目标用户的需求就可以脱颖而出吗,在这之前不需要磨练出过硬的技术生产出过硬的产品吗?
答:只能抓住目标用户的需求但没有过硬的技术,是一件悲哀的技术,不是说不能找别人做,但是自己没有本钱,周围也很少有厉害的人。就想马化腾的创业路途一样,他在工作阶段弄传呼机的时候就已经有过硬的技术并且弄过过硬的产品,发现了一个好的用户需求,就去找了有过硬的技术的同伴一起开发出了QQ。过硬的技术是软件开发者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