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作者所划分的内向者,羞于在公众场合说话,也不愿意与陌生人交谈,甚至是与认识的人聊天,有时候也是一种痛苦,看着在办公室里夸夸其谈的同事们,我总是感觉格格不入。严格说来,我算是有交流障碍的人群。

所以,也许我是最需要这本书的人。

看 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反倒是,其实所有你与他人交流都出自你的内心,你内心的不自信可能会让你无法与他人平等的交流,同样一些观点的偏差也同样是交流的障 碍,而内心的“过滤器”又会将对方的谈话自动过滤成自己想象的样子,继而会反映在你与他人交流的话语中,所以与人交谈最重要的始终是调整自己的内心与情 绪。

以 我为例,一直都认为与人交谈是件困难的事儿,自己的交谈无趣也无聊,作者指出其实这是一种没有自信的表现,首先,其他人也许如我们一般紧张,所以无需担心 这一点,另外,与陌生人交谈可以类比成到一个新的地方旅行,他也许展现给你的新奇惊喜如你到一个陌生地方一般,所以我们都可以具备这样的好奇心与这样平和 的心态,这就奠定了交谈交流的心理基础。

同时,作者也指出了一定的思维设定对于交流的影响,一个自己给别人做出的假设,假定其他人很有自信,其他人不愿交流,假定别人不会喜欢自己,这一切都是只属于个人的想法,但是这样私人的想法却能影响到你与他人的交往,所以跳出所谓的设定,勇于去尝试,才可能收获惊喜。

同 样,个人的“过滤器”也总是会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去了解其他人的话语与行为,可以试着跳出个人的思维模式去看待与他人的交流,也许会有不同的发现,这一点 我非常赞同,言语由心生,内心的平静会反映在平和的言语中,而内心的偏见也会有失控的举措,一个对下属有偏见的领导是无法胜任领导工作的,而家庭中的交流 同样如此。在交流交谈的过程中,拥有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才是决定性的。

作者同时也指出了与人交谈的要点是要找到自己的特点,并且发扬光大, 很多人为了在社交场合更加如鱼得水,总是会想办法改变自己去适应他人,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优点,连内向者都有更善于倾听与思考的特点,为什么还要 急于改变呢?这一点也与我的想法类似,只不过我是完全放弃了改变自己,也放弃了与自己不同类人的交流,作者还是当然不止于此。这本书似乎面向的主要人群就 是销售人员,但是显然这本书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交谈以及社交也都有助益。

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赘述,每一条都是作者精炼的想法,看完这本书还是很有收获的,起码让我更有与人交流的欲望了,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上的一分子,谁也无法逃脱社会与社交的影响,那么还不如勇敢的让自己追求有压力但是快乐新奇的生活。

 

作为一个骨灰级的内向者,我从小就羡慕那些侃侃而谈的人,他们好似天生就具有魔力,可以跟任何人都聊得来。不过,我从来没有兴趣去翻看沟通学和口才学之类的书籍,因为我从来不相信,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

直到遇见这本书。

打动我的还真不是作者的身份,史蒂芬柯维公司的高级顾问,因为即使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种风靡一时的书,我都没有兴趣去翻开,更不用说团队成员了。至于“最受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沟通课”,这些个光环对我这个年龄人来说早已失去了意义。

真正打动我的是“写给内向人士的沟通书”,以及文案中的一句话——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内向的人也可以?

是的,内向的人往往更善于倾听,更善于从对方的思维角度出发,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信任。

做了这么多年的内向人士,还是第一次听说,在某些方面,内向人士更具优势!

于是,平生第一次看起了沟通学书籍。书的字数不多,每篇文字都简单明了,这或许是跟作者本身是培训师有关。读完之后,有三点让我印象深刻——

一 是内向和外向的概念。一般认为那些有交谈困难的人就是内向,而那些一分钟能说话一箩筐的人就是外向。其实事情并非如此,我们需要重新定一下概念。 所谓外向,就是那些通过独处就可以获得能量的人,他们不一定很害羞,但和一群人相处之后,他们更需要个人的空间。外向型是指那些通过群体交流获得能量的 人,他们倾向于通过交谈来思考,而且人越多,越活跃。其实,这两者并无优劣之分,只是获取思考能量的渠道不同而已。

第二点,在移动互联日益 进展的今天,面对面的交谈显得更为重要。科学技术可以成为沟通的有力工具,但是它无法替代交谈本身。因为——人际沟通中只有7%的信息是靠有声语言传递 的,其余则通过语言、语调、肢体语言。电话交谈中看不到肢体语言,因为语音语调、词语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社交网络中,我们能利用的就是那7%的文本 信息。

第三点,人际交流真正问题在于,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观点理解生活。很多心理学家都说过类似的观点,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是 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在这种思维模式之下,会产生两个潜在的问题,从而让人际沟通困难重重。这两点是:(1)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我们大多 数人都坚信这一点,试图让对方按照我们的方式理解问题。(2)还有一点也非常相似,那就是我们总觉得对方和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是一样的。

最后一点最有趣,就是嘴巴的问题,要用耳朵来解决。怎么说呢,就是人际沟通最重要的不是说,而是听,只有听得进、听得懂,才能真正的聊得来。 作者幽默地借用了上帝造人的故事: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我们也要按照这个比例来使用才好。

挺有意思的观点吧。 其实,想来也是如此。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些人让你有如沐春风之感,也有一些人总是让你不怎么舒服,其实前者大多属于智慧的倾听者,后者多属于那些心中只有自己利益的侃侃而谈的人。

真正的沟通达人往往是善于倾听的人,这样的人更容易进入我们的内心,隔阂和陌生会自然消除,也会顺其自然的成为朋友,也就不存在什么沟通问题了。因为沟通是陌生人之间的事情,朋友之间只需要交流就可以,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个动作,更多的是一份耐心的倾听。

内向者们,再也不用担心了。只需听从上帝的本愿,多用用自己的耳朵就可以了。

还有,那颗安静的心灵。

posted on 2014-11-20 14:54  风生水起  阅读(53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