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会给自己找借口,比如大家价值观不一样,所以聊不来。成长环境、文化、知识的确会决定我们聊什么,但是更多的是态度问题。在面试、相亲、与父 母、家人沟通的时候,总会遇到沟通不畅的问题。我一直以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又说不好。看书的前言有这么一段话“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和学说,其中罗列 了成千上万的建议和技巧,所有这些交谈技巧都离不开交谈之道:真正在意对方,将对方放在你心上。”

  书里把所有的沟通技巧,概括起来都离不开以下四个关键要素,这也是那些沟通达人们不愿意外传的秘密:

  (1)坚持自己的个性,让自己的独特之处发挥作用。

  (2)提前做准备,准备越充分,就越自信。

  (3)永远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千方百计让自己变得有趣。

  (4)学会从他人的思维角度出发,真正在意对方。

  就正如书里写的: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过:“当我们对他人感兴趣时,他人才会对我们感兴趣”。美国成功学导师卡耐基也说过:“与其花两年的时间让他人对你感兴趣,不如花两个月的时间真正对他人感兴趣,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朋友”。

  书的前几章分析了,为什么人际沟通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后面几章讲了沟通的技巧和心理调适。比如“单纯强调哪一个圆圈都不利于交谈的顺利进行,关键在于寻找两个圆圈的交集,两个圆圈的交集可能很小,也可能出奇的大,无论怎样,这里都是真正交谈开始的地方。”

  生活中任何人都无法避免和他人交谈,我们不一定做个善于交谈的人,至少做个沟通没有障碍的人,这不是一个能力问题,而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只要态度对,加上好的方法,不是一个多难的事。

 

人与人的差异越多,谈话的内容就会越丰富。差异性让交谈双方有了新的话题可以探索。因此,人际关系就更容易朝新的方向发展
有些人非常肯定自己属于外向型,有些人则发现自己是绝对的内向型。然而,多数人却发现他们似乎介于两者之间,是两种性格的结合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思维模式,也就有着不同的“词语过滤器”。同一个词语,通过不同的过滤器之后就会有不同的意义,这就为有效的交谈设置了障碍
真正的交谈在第一句话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交谈双方都会通过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然后解读获取的无声信息,做出各种预判和假设。然而,通常情况下这些判断和假设都不正确
贝克特尔将有效人际沟通的精髓概括为五句话:
1. 要有自信,至少显得有自信
2. 事先做好准备,平时多留意收集信息
3. 千方百计让自己变得有趣
4. 学会倾听,真正对对方的话题感兴趣
5.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永远从他人的思维角度出发,真正把对方放在你心上

要想人际关系更有成效,就要具备两个基本的事实:
1. 了解并接受自己
2. 了解并接受对方
有一句流行话“我们相信什么,世界就是什么”
只要两人交谈,不管何时何地,要做到有效,就必须付出努力。想让自己看起来很自信是人性使然,因此,多数人都会尽可能让自己看上去更加平静,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并非如此。还记得游泳的鸭子吗?——在水面上游泳的鸭子看着非常安适,平稳地往前滑行,而水面之下,它却在拼命滑动双脚,一刻不停。其实,交谈也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总觉得只有自己在交谈中浑身不自在,压力感也就在所难免了,这样的话,还怎么有好的表现呢?我们总觉得交谈成功与否在于我们自己,其实不然,交谈和婚姻一样,都需要双方做出努力才能成功。(别人怎么想不是我的责任,我只要做自己就行。)
满地都是我朋友,无论我在哪拉屎,都会有人给我拿纸  人最容易迷失的地方,不是莽莽丛林,而是喧嚣人海。生活在其中,人常常像一张破碎的纸片,追逐着每一阵风。
    一位西方作家说:“每一阵批评的风都会把我们吹得不知去向。”同样,每一阵溜须拍马的风也会吹得你迷迷瞪瞪。当你遭受指责和嘲笑,恼羞成怒的时候,当你沉浸在别人的恭维之中,一个劲儿飘飘然的时候,你还知道自己是谁吗?你还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吗?
水,最容易消失在水中;人,最容易消失在人群中。
人有三个层次,你活在哪个层次?(1)
人是非常矛盾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大多数时候,人是自私的,但有时人又很无私;人都是自恋的,但也有不少人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感受,一心要活给别人看。
特蕾莎修女说:“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说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点也不假。小孩子一开始说话,就能说:“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玩具……”美国纽约电话公司曾就电话通话内容做过一项调查,看哪一个字是人们常用的,结果发现是“我”字。在500 次电话通话中,“我”字用了3900 次,平均一次通话用到近8次。
人有三个层次,你活在哪个层次?(2)
第一个层次:为自己而活。
第二个层次:活给别人看。
第三个层次:为实现自我价值而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层次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活在第一个层次的人也有冲向第三个层次的愿望,而活在第三个层次的人也有最底层的需求。正是由于人的这些需求错综复杂、纵横交织、彼此冲突,所以,人们的心理才会矛盾重重,难以捉摸。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一下人活的这三个层次,而你也可以来对照一下,看一看自己究竟活在哪一个层次。
为自己而活的人,习惯人踩人
活在第一个层次上的人,满足的是最低级的需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这些人为了生存,没有小情小调,也不会抑郁,更不会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死亡随时都在威胁着他们。他们最强烈的渴望就是生存下来,活下去。所以,他们整天都在为稻粱谋,为五斗米折腰,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殚精竭虑。
活在这个层次上的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人踩人。为了生存,他们自私自利,不择手段。很多时候,他们不把别人踩下去,自己就爬不上来,活不下去。
如果你看过电影《1942》,一定会对此深有感触。那些衣衫褴褛、饥肠辘辘、浩浩荡荡的逃荒人群就活在这个层次上。那里面有抢劫杀人的、有出卖灵魂的,还有为了一顿饱饭将自己卖到妓院里去的……从中,你看不到一点人的尊严,只有不择手段的求生,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而活。活在这个层次上的人是自私的,不自私,他们就无法活下来。
活在这个层次上的人是会舍弃尊严的,因为要了尊严,很可能就丢了性命。
活在这个层次上的人,他们的一切行为都被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所驱使,身体和心灵的全部能量都用在了满足这些基本需求上。至于人际关系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遥不可及的奢望,统统都被迫放下了。比如,北京城中的“井底人”,就活在这个层次上。他们为了生存,只能放下面子,居住在城市的下水管道内,哪里还会顾及别人对他们的看法。
01 人有三个层次,你活在哪个层次?(7)
所谓“橱窗人”,就是活给别人看的人,就是活在第二个层次上的人,就是人比人的人。
这些人总是在乎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忘记了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们找不到真实的自己,就像一张破碎的纸片,被生活的风雨吹来吹去。他们在身体上是疲劳的,在心理上是迷茫的、焦虑的、痛苦的。极端的还会抑郁成疾,甚至自杀。
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总是人抬人
人在这个世界上忙忙碌碌,其实只是在干两件事情:一是活下来,一是获取幸福。
为了活下来,我们需要满足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为了获取幸福,我们需要别人的接纳和肯定。但遗憾的是,别人的接纳和肯定很不靠谱,你管得住自己的嘴,却管不住别人的口。

即使你满怀善意,别人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即使你是诚实和率直的,别人还是会说你虚伪。即使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别人还是有可能嫉妒你、憎恨你。特蕾莎修女说:“当你功成名就时,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真实的敌人。”
所以,如果你想从别人那里获取幸福,无异于把自己幸福的权利拱手交给别人,是在向别人乞求幸福。因此,始终活在人比人的层次,拼命活给别人看的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人最应该关心的不是别人的议论和看法,而是自己的价值。不管别人说什么,你都应该坚持真实的自己。不管别人怎样误解你、嘲笑你、羞辱你,你都不要忘记自己的价值。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去做光鲜的别人,而是去做最牛的自己。
做光鲜的别人,你就会陷入攀比之中,竭力通过战胜别人来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以此获得一种很浅的满足和快乐。但遗憾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抛弃自己的价值,穿别人的鞋,走别人的路。也许,在与别人攀比的刺激下,你浑身上下珠光宝气,但表面的光鲜掩盖不了内心的空虚和寂寞。也许,你在物质的世界里有房有车,还有名牌包,但心灵却无家可归,一直在流浪,根本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像那位物质女孩一样,她宁愿坐在宝马车中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不过,我倒认为这类人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坐在宝马车里又哭又笑——疯了。因为她内心最深处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心灵的营养不良,极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变得精神失常。
做最牛的自己,为实现自我价值而活,人就会努力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懒惰,不断拓展自己、完善自己。比起外界的认可,拓展自己的过程能让你获取更大的满足和幸福。尤其重要的是,这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来自内心,能够持续下去,不会消失。实现自我价值是人生最高的诉求,能让人获得最大的满足和最深刻的幸福。

人要活着,不要被活着
姜文说,“活着”是一个动词,这话很有道理。活着就会动,不动的东西是死的。当然,死的东西很多时候也会动。但那是被动的动,是被别人拖着在动,是被风吹着在动,是随水漂动,是被地球引力控制着在动,而不是主动在动。活着是主动在动,是自动自发的,会遵循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别人的意愿。《侏罗纪公园》里有一句经典台词:“生命会找到它自己的出路!”这个出路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向上,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迈向更高的层次。
虽然活给别人看的人整天也在忙,也在动,但那是被动的动,是被别人牵着鼻子在动。他们运动的方向不是向前奋进,而是向后逃跑。驱动他们逃跑的心理动力是逃避痛苦——逃避丢人的痛苦,逃避被别人瞧不起的痛苦,逃避被别人嘲笑的痛苦。在逃跑的过程中,他们会压抑自己的意愿和渴求,埋葬真实的自己,被别人裹挟着逃窜。所以,他们不是活着,而是被活着。正如《疯狂原始人》中所说:“我们这不叫活着,这只是没死。”

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posted on 2014-11-20 14:07  风生水起  阅读(95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