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地址映射机制--动态、静态
静态映射:
内核移植时,以代码的形式硬编码,如果需要更改,必须改源码并重新编译内核
在内核启动时建立静态映射表,到内核关闭时销毁。
除非更改并重新编译,否则只要内核启动,静态映射表就一直存在且不发生变化
静态映射表的建立过程
(1)映射表描述。
linux/arch/arm/plat-s5p/cpu.c中的s5p_iodesc[]结构体数组
(2)映射表建立函数。该函数负责根据(1)中的映射表来建立linux内核的页表映射关系。
kernel/arch/arm/mach-s5pv210/mach-smdkc110.c smdkc110_map_io函数
smdkc110_map_io
s5p_init_io
iotable_init
结论:静态映射表本质上是一个结构体数组,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就是一个映射,
描述了物理地址和虚拟地址之间的映射。这个结构体数组记录的映射关系被 iotable_init所使用,该函数负责将这个结构体数组格式的表建立成MMU所能
识别的页表映射关系。以此达到开机后直接使用虚拟地址来访问物理地址。
(3)开机时调用映射表建立函数
动态映射:
驱动程序根据需要随时动态的建立、使用、销毁映射。
动态映射是随机的、临时的、每一次建立都可能不一样
选择虚拟地址映射的方法:
1、两种映射可以同时使用。就如:去学校可以选择有多种路线,但指向的最终目的地都是一个
2、静态映射类似于C语言中的全局变量(一旦分配作用周期就是内核运行的全过程),
动态映射类似于C语言中的malloc堆内存(用到就分配,用完就释放,)
3、静态映射的好处是执行效率高,坏处是始终占用虚拟地址空间;
动态映射的好处是按需使用虚拟地址空间,
坏处是每次使用前后都需要代码去建立&&销毁映射
动态映射的建立:
(1).request_mem_region,//向内核申请需要的内存资源
(2).ioremap,//真正实现映射,传给他物理地址返回一个对应的虚拟地址
销毁动态映射
(1).ioun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