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十八)— 机器学习中数据不平衡问题(数据、算法)

  可以把问题根据难度从小到大排个序:大数据+分布均衡<大数据+分布不均衡<小数据+数据均衡<小数据+数据不均衡

  说明:对于小数据集,机器学习的方法是比较棘手的。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拿到数据后,首先统计可用训练数据有多大,然后再观察数据分布情况。经验表明,训练数据中每个类别有5000个以上样本,其实也要相对于特征而言,来判断样本数目是不是足够,数据量是足够的,正负样本差一个数量级以内是可以接受的,不太需要考虑数据不平衡问题(完全是经验,没有理论依据,仅供参考)。

数据角度

0、搜集更多的数据

  然而实际上,当搜集数据的代价不大时,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

  但是需要注意,当搜集数据的场景本来产生数据的比例就是不平衡时,这种方法并不能解决数据比例不平衡问题。

1、采样

  采样分为上采样(Oversampling)和下采样(Undersampling),上采样是把小众类复制多份,下采样是从大众类中剔除一些样本,或者说只从大众类中选取部分样本。

  随机采样最大的优点是简单,但缺点也很明显。上采样后的数据集中会反复出现一些样本,训练出来的模型会有一定的过拟合;而下采样的缺点显而易见,那就是最终的训练集丢失了数据,模型只学到了总体模式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模型融合,多次下采样看效果。

  • 可以使用一些策略该减轻数据的不平衡程度。该策略便是采样(sampling),主要有两种采样方法来降低数据的不平衡性。
  • 对小类的数据样本进行采样来增加小类的数据样本个数,即过采样(over-sampling ,采样的个数大于该类样本的个数)。
  • 对大类的数据样本进行采样来减少该类数据样本的个数,即欠采样(under-sampling,采样的次数少于该类样本的个素)。
    • 考虑对大类下的样本(超过1万、十万甚至更多)进行欠采样,即删除部分样本;
    • 考虑对小类下的样本(不足1为甚至更少)进行过采样,即添加部分样本的副本;
    • 考虑尝试随机采样与非随机采样两种采样方法;
    • 考虑对各类别尝试不同的采样比例,比一定是1:1,有时候1:1反而不好,因为与现实情况相差甚远;
    • 考虑同时使用过采样与欠采样。

2、数据合成

  数据合成方法是利用已有样本生成更多样本,为了增加样本数目较少的那一类的样本,合成指的是通过组合已有的样本的各个 feature 从而产生新的样本。

  这类方法在小数据场景下有很多成功案例,比如医学图像分析等。

3、加权

  不同类别分错的惩罚代价不同。实际应用中一般让各个分类间的加权损失值近似相等。当然这并不是通用法则,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改变样本权重指的是增大样本数较少类别的样本的权重,当这样的样本被误分时,其损失值要乘上相应的权重,从而让分类器更加关注这一类数目较少的样本。

4、一分类、异常检测的方式

  对于正负样本极不平衡的场景,我们可以换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把它看做一分类(One Class Learning)或异常检测(Novelty Detection)问题。这类方法的重点不在于捕捉类间的差别,而是为其中一类进行建模,经典的工作包括One-class SVM等。

  • 基于异常检测的方式
    • 我们可以从不同于分类的角度去解决数据不均衡性问题,我们可以把那些小类的样本作为异常点(outliers),因此该问题便转化为异常点检测(anomaly detection)与变化趋势检测问题(change detection)。
    • 异常点检测即是对那些罕见事件进行识别。如通过机器的部件的振动识别机器故障,又如通过系统调用序列识别恶意程序。这些事件相对于正常情况是很少见的。
    • 变化趋势检测类似于异常点检测,不同在于其通过检测不寻常的变化趋势来识别。如通过观察用户模式或银行交易来检测用户行为的不寻常改变。
    • 将小类样本作为异常点这种思维的转变,可以帮助考虑新的方法去分离或分类样本。这两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让你尝试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5、如何选择

  解决数据不平衡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上面只是一些最常用的方法,而最常用的方法也有这么多种,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呢?接下来谈谈一些我的经验。

  1、在正负样本都非常之少的情况下,应该采用数据合成的方式;

  2、在负样本足够多,正样本非常之少且比例及其悬殊的情况下,应该考虑一分类方法;

  3、在正负样本都足够多且比例不是特别悬殊的情况下,应该考虑采样或者加权的方法。

  4、采样和加权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但实际应用中效果却有差别。尤其是采样了诸如Random Forest等分类方法,训练过程会对训练集进行随机采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计算资源允许上采样往往要比加权好一些。

  5、另外,虽然上采样和下采样都可以使数据集变得平衡,并且在数据足够多的情况下等价,但两者也是有区别的。实际应用中,我的经验是如果计算资源足够且小众类样本足够多的情况下使用上采样,否则使用下采样,因为上采样会增加训练集的大小进而增加训练时间,同时小的训练集非常容易产生过拟合。

  6、对于下采样,如果计算资源相对较多且有良好的并行环境,应该选择Ensemble方法。

算法角度

  • 尝试不同的分类算法
    • 强烈建议不要对待每一个分类都使用自己喜欢而熟悉的分类算法。应该使用不同的算法对其进行比较,因为不同的算法使用于不同的任务与数据。具体可以参见“Why you should be Spot-Checking Algorithms on your Machine Learning Problems”。
    • 决策树往往在类别不均衡数据上表现不错。它使用基于类变量的划分规则去创建分类树,因此可以强制地将不同类别的样本分开。目前流行的决策树算法有:C4.5、C5.0、CART和Random Forest等。
  • 对小类错分进行加权惩罚
    • 对分类器的小类样本数据增加权值,降低大类样本的权值(这种方法其实是产生了新的数据分布,即产生了新的数据集,译者注),从而使得分类器将重点集中在小类样本身上。一个具体做法就是,在训练分类器时,若分类器将小类样本分错时额外增加分类器一个小类样本分错代价,这个额外的代价可以使得分类器更加“关心”小类样本。如penalized-SVM和penalized-LDA算法。
    • 对小样本进行过采样(例如含L倍的重复数据),其实在计算小样本错分cost functions时会累加L倍的惩罚分数。
  • 从重构分类器的角度出发
    • 仔细对你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挖掘,是否可以将你的问题划分成多个更小的问题,而这些小问题更容易解决。你可以从这篇文章In classification, how do you handle an unbalanced training set?中得到灵感。例如:
      • 将你的大类压缩成小类;
      • 使用One Class分类器(将小类作为异常点);
      • 使用集成方式,训练多个分类器,然后联合这些分类器进行分类;
      • 将二分类问题改成多分类问题

 

参考文献:样本不平衡问题

没有仔细看,但重要的知乎

还有这个。。。

这个。。。

 

posted @ 2018-06-19 15:12  深度机器学习  阅读(115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