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基础(一)
进入数学世界后,一切都要遵从这里的规矩。通常而言,都是先给出基本的定义,再用逻辑法则进行推导,最后得到结论(有时用“定理”、“推论”表示之)。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一套路,从高中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走入大学的数学殿堂,直至达到我们的最终目标--密码学。
后面涉及的符号先说明如下:
1、所有定义都以方括号[]表示
2、←、→分别表示 从右边推导左边 和 从左边推导右边 的过程
3、重要的结论,用定理表示,粗体
[集合]、[元素]:一些事物的全体叫做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事物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好象是废话,此处特意强调)
举例1:全体整数(…、-2、-1、0、1、2、…),构成一个集合,称为整数集,通常用符号Z表示。
举例2:全体自然数(1、2、…),构成一个集合,称为自然数集,通常用符号N表示。
--关于N的定义,通常有两种,我们采用其中的一种(把0排除在外),另一种定义是将0也算在自然数范围之内。
从集合和元素的概念出发,自然得到集合和元素之间的关系——“属于”与“包含”。
[属于、包含]:x是集合A的元素,则记作x∈A(称为“x属于A”或“A包含x”)。
推论:对于所考虑的范围内,任意一个对象x和任意一个集合A,以下两种情况有且仅有一种成立:
(1)x是A的元素,此时记作x∈A
(2)x不是A的元素,称为“x不属于A”或“A不包含x”
对于一个集合,其构成元素的次序都无关紧要。
比如由数字1、2、3构成的集合可记为{1,2,3},它与集合{3,2,1}是一回事。
带余除法定理:设a∈Z,n∈N,则存在唯一的整数q、r∈Z,满足a=q*n+r,其中0≤r<n
上式中,q称为商,r称为余数,有时候为了强调,称r为q模n的余数。
举例:7 = 2*3 + 1,所以称1为7模3(或2)后的余数(2、3的位置对称)
[映射](又称为[函数]):此定义太普通,请查教科书。
[子集]、[父集]:此定义请查教科书。
[笛卡尔积]: 两个集合A和B的笛卡尔积A×B定义为:A×B={<x,y>
通俗地说,A和B的笛卡尔积就是,分别遍历A、B中所有元素得到的有序对所构成的集合。
举例:设A={a,b},B={1,2},则A×B={<a,1>,<a,2>,<b,1>,<b,2>}
如果A与B相等,则退化为集合A上的笛卡尔积:A×A={<x,y>
集合A上的笛卡尔积就是遍历A中所有元素得到的有序对构成的集合。
举例:对于A={a,b},则A×A={<a,a>,<a,b>,<b,a>,<b,b>}
[集合上的二元关系]:笛卡尔积A×A的任意一个子集,称为A上的二元关系。
A×A的子集与A上的二元关系是一个事物的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个概念。在不引起模糊的情况下,二元关系简称为关系。
通常用子集的名字(大写字母)表示二元关系。
举例:A={a,b},则R={<a,a>},S={<a,b>,<b,a>},T={<a,b>}都是A×A的子集,因而都是A上的二元关系,也分别用R、S、T表示。
我们注意到,二元关系的元素与平面上的坐标表示很象,只不过后者是数字的有序对。
<a,b>∈二元关系R,常简记为aRb。即aRb与<a,b>∈R(R为某个笛卡尔积的子集)是一回事。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二元关系简称为关系。
举例:对于关系U={<a,a>},S={<a,b>,<b,a>},T={<a,b>},我们分别有aUa,aSb,bSa,aTb
通常,aRb并不意味着bRa。以上例中的关系T为例,aTb成立,但bTa不成立(因为不属于T),见稍后的对称性定义。
下面是集合上一些特殊的二元关系
如果对于任何x∈A满足:xRx,则说R是自反的,或R满足对称性。
举例:U、S、T不是自反的,因为bUb、bSb、bTb不成立。
如果对于任何x、y∈A满足:若xRy则yRx,则说R是对称的,或R满足对称性。
换句话说,xRy、yRx要么同时成立,要么同时不成立。
举例:U、S是对称的。T不是对称的。
如果对于任何x、y、z∈A满足:若xRy、yRz,则xRz,则说R是传递的,或R满足传递性。
举例:U是传递的。
设n为正整数,定义整数集Z上的二元关系~(也即Z×Z的子集)如下:
~={(a,b)|a、b∈Z且a-b是n的倍数},称~为模n的同余关系,或简称同余关系
可以证明,如下同余关系与下面条件等价:
a~b
←→a-b=k*n,其中k∈Z
←→n|(a-b),|表示整除
←→a、b关于模n的余数相同(这就是为什么称为同余关系的原因)
[等价关系]:如果关系R同时满足自反、对称和传递性,称R为等价关系。
直接按定义验证,可以证明,Z上的同余关系~是等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