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bert-bert详解

1、Bert(encoder of transformer)

BERT全称为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是 Google 以无监督的方式利用大量无标注文本「炼成」的语言模型,其架构为 Transformer 中的 Encoder(BERT=Encoder of Transformer)

我在 Transformer回顾详解中已经详细的解释了所有Transformer的相关概念,这里就不再赘述。

以往为了解决不同的 NLP 任务,我们会为该任务设计一个最合适的神经网络架构并做训练,不同的 NLP 任务通常需要不同的模型,而设计这些模型并测试其 performance 是非常耗成本的(人力,时间,计算资源)。如果有一个能直接处理各式 NLP 任务的通用架构该有多好?随着时代演进,不少人很自然地有了这样子的想法,而 BERT 就是其中一个将此概念付诸实践的例子。

Google 在预训练 BERT 时让它同时进行两个任务:

  • 漏字填空(完型填空),学术点的说法是 Masked Language Model
  • 判断第 2 个句子在原始本文中是否跟第 1 个句子相接(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接下来我会分别详细介绍论文中这两个任务的设计细节

BERT 语言模型任务一:Masked Language Model

在 BERT 中,Masked LM(Masked Language Model)构建了语言模型,简单来说,就是随机遮盖或替换一句话里面的任意字或词,然后让模型通过上下文预测那一个被遮盖或替换的部分,之后做 Loss 的时候也只计算被遮盖部分的 Loss,这其实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任务,实际操作如下:
(1)随机把一句话中 15% 的 token(字或词)替换成以下内容:

  • 这些 token 有 80% 的几率被替换成 [MASK],例如 my dog is hairy→my dog is [MASK];
  • 有 10% 的几率被替换成任意一个其它的 token,例如 my dog is hairy→my dog is apple
  • 有 10% 的几率原封不动,例如 my dog is hairy→my dog is hairy
    (2)之后让模型预测和还原被遮盖掉或替换掉的部分,计算损失的时候,只计算在第 步里被随机遮盖或替换的部分,其余部分不做损失,其余部分无论输出什么东西,都无所谓。
    这样做的好处是,BERT 并不知道 [MASK] 替换的是哪一个词,而且任何一个词都有可能是被替换掉的,比如它看到的 apple 可能是被替换的词。这样强迫模型在编码当前时刻词的时候不能太依赖当前的词,而要考虑它的上下文,甚至根据上下文进行 "纠错"。比如上面的例子中,模型在编码 apple 时,根据上下文 my dog is,应该把 apple 编码成 hairy 的语义而不是 apple 的语义

BERT 语言模型任务二: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我们首先拿到属于上下文的一对句子,也就是两个句子,之后我们要在这两个句子中加一些特殊的 token:[CLS]上一句话[SEP]下一句话[SEP]。也就是在句子开头加一个 [CLS],在两句话之间和句末加 [SEP],具体地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上图中的两句话明显是连续的。如果现在有这么一句话:[CLS]我的狗很可爱[SEP]企鹅不擅长飞行[SEP],可见这两句话就不是连续的。在实际训练中,我们会让这两种情况出现的数量为 1:1

Token Embedding 就是正常的词向量,即 PyTorch 中的 nn.Embedding()

Segment Embedding 的作用是用 embedding 的信息让模型分开上下句,我们给上句的 token 全 0,下句的 token 全 1,让模型得以判断上下句的起止位置,例如:

[CLS]我的狗很可爱[SEP]企鹅不擅长飞行[SEP]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Position Embedding 和 Transformer 中的不一样,不是三角函数,而是学习出来的

Multi-Task Learning

BERT 预训练阶段实际上是将上述两个任务结合起来,同时进行,然后将所有的 Loss 相加,例如

Input:
[CLS] calculus is a branch of math [SEP] panda is native to [MASK] central china [SEP]
Targets: false, south

Input:
[CLS] calculus is a [MASK] of math [SEP] it [MASK] developed by newton and leibniz [SEP]
Targets: true, branch, was

Fine-Tuning

BERT 的 Fine-Tuning 共分为 4 中类型,以下内容、图片均来自李宏毅老师课程(以下内容 图在上,解释在下)

如果现在的任务是 classification,首先在输入句子的开头加一个代表分类的符号 [CLS],然后将该位置的 output,丢给 Linear Classifier,让其 predict 一个 class 即可。整个过程中 Linear Classifier 的参数是需要从头开始学习的,而 BERT 中的参数微调就可以了。

这里李宏毅老师有一点没讲到,就是为什么要用第一个位置,即 [CLS] 位置的 output。这里我看了网上的一些博客,结合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下。因为 BERT 内部是 Transformer,而 Transformer 内部又是 Self-Attention,所以 [CLS] 的 output 里面肯定含有整句话的完整信息,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 Self-Attention 向量中,自己和自己的值其实是占大头的,现在假设使用\(w_{1}\)的 output 做分类,那么这个 output 中实际上会更加看重\(w_{1}\),而\(w_{1}\)又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字或词,这样难免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但是 [CLS] 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只是一个占位符而已,所以就算 [CLS] 的 output 中自己的值占大头也无所谓。当然你也可以将所有词的 output 进行 concat,作为最终的 output。

如果现在的任务是 Slot Filling(槽填充,比如命名实体识别),将句子中各个字对应位置的 output 分别送入不同的 Linear,预测出该字的标签。其实这本质上还是个分类问题,只不过是对每个字都要预测一个类别。
如果现在的任务是 NLI(自然语言推理)。即给定一个前提,然后给出一个假设,模型要判断出这个假设是正确、错误还是不知道。这本质上是一个三分类的问题,和Case 1差不多,对 [CLS] 的 output 进行预测即可。
如果现在的任务是 QA(问答),举例来说,如上图,将一篇文章和一个问题(这里的例子比较简单,答案一定会出现在文章中)送入模型中,模型会输出两个数s,e,这两个数表示这个问题的答案落在文章的第 s 个词到第 e 个词。具体流程我们可以看下面这幅图:
首先将问题和文章通过 [SEP] 分隔,送入 BERT 之后,得到上图中黄色的输出。此时我们还要训练两个 vector,即上图中橙色和黄色的向量。首先将橙色和所有的黄色向量进行 dot product,然后通过 softmax,看哪一个输出的值最大,例如上图中$d_{2}$对应的输出概率最大,那我们就认为 s=2
同样地,我们用蓝色的向量和所有黄色向量进行 dot product,最终预测得$d_{3}$的概率最大,因此 e=3。最终,答案就是 s=2,e=3

你可能会觉得这里面有个问题,假设最终的输出 s>e 怎么办,那不就矛盾了吗?其实在某些训练集里,有的问题就是没有答案的,因此此时的预测搞不好是对的,就是没有答案。

参考:
1、https://wmathor.com/index.php/archives/1456/
2、http://speech.ee.ntu.edu.tw/~tlkagk/courses_ML19.html

后续实战会补充,请耐心等待,打赏二维码:

posted @ 2022-12-02 17:36  时光如你般美好  阅读(22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