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Github

《刷新》:拥抱同理心,建立成长型思维

2018年,很多朋友包括博客园里的很多园友都在阅读微软第三任CEO萨提亚纳德拉的这本《刷新》并且发布了很多读后感,但我却一直没有来得及阅读。刚好最近订阅了喜马拉雅的VIP会员,每天上下班时间开始了听书之旅,这里推荐一下喜马拉雅的喜马讲书系列,它精选了全球的很多好书进行讲解和解读,对于我这种读书少的人来讲,可以快速地了解很多好书的细节,节约一些时间。当然,如果听到一些特别好的书,我还是准备去精读。此文是我听了三遍喜马讲书之《刷新》部分后的听书笔记,用以日后复习之用。

一、关于微软与纳德拉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作品《刷新》

  萨提亚纳德拉是微软的第三任CEO,前面两任分别是比尔盖茨和鲍尔默。纳德拉2014年上任时,他面临着一个“烂摊子”。

  多年来,我们都以为老微软“落伍了”,傲慢的第二任CEO鲍尔默错失了移动时代,微软永远“走不出视窗”。但就在纳德拉上任这几年里,微软发布了一系列的颠覆性的动作,根据媒体报道,微软于最近一个交易日(美国东部时间2019年6月7日)股价报收于131.40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其中盘中股价一度飙升至132.25美元。在过去4个交易日中,微软股价累计上涨9.7%,是近4年来的最好表现。这一结果使微软一举超过亚马逊和苹果,成为目前美国市值最高的公司,其领先后两位已经逾1000亿美元。

  在重新带领微软这头大象起舞之后,纳德拉写了一本《刷新》,介绍了关于自我刷新的方方面面,重点在于:任何组织和个人,在达到某个临界点时,都需要自我刷新,否则很容易被淘汰出局,没有未来。换句话说,不刷新即死亡

二、同理心

  纳德拉在书中强调:要将同理心放在一切决策的中心位置。纳德拉在上任之初就将这种思维传递给了所有员工,希望所有微软员工能够保持同理心,如果都不能感知用户的真实需求,是无法做出好的产品的。

  首先,同理心指的是一个人对周边世界感同身受的能力

  其次,拥有同理心的人和组织,往往会具有三种能力:

  • 感知周边世界真是需要的能力

如果你看到一个婴儿躺在马路上哭,你会怎么做?”

“拨打911。”

“小伙子,你需要更有同理心。如果一个婴儿躺在马路上哭,你应该把这个婴儿抱起来。”

一段20年前微软的面试聊天记录,面试者正是纳德拉。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没有同理心,是无法真实感受到别人的真实需要的。对应到产品设计和开发上面,也是如此,换位思考,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感受客户需要的关键。

  • 在各种趋势和变化中找到自己位置的能力

  微软在2014年纳德拉上任之前经历了很多决策上面的失误,其中错失最大的一个机遇是移动互联网的浪潮,虽然后来微软打算收购诺基亚来完成突围,但是后来的结果证明这又是微软巨人犯下的一个错误。纳德拉将这一段时间微软犯下的错误归结于:微软在这一时期的同理心不够,既没有能在第一时间认识到时代的趋势,又在认识到趋势之后找错了自己的定位。所以,纳德拉在接手微软之后,裁掉了诺基亚智能手机部分,调整了微软发展战略(云为先,发展Azure业务),使得微软走出了“大象跳舞”的尴尬企业困境,重新焕发生机。

  • 同理心能够让人和组织激发出更强的创意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缺乏创意,其实在纳德拉看来是也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现。因为只要一个人有了同理心,他便具有了上面所说的感知周边世界真实需要的能力,而这正式创新的开始。纳德拉在一次进入重症医务室发现,很多的设备使用的都是Windows,且都使用了云服务,让他意识到了云计算业务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也让他意识到微软不只是有单单的商业价值,不能被一项项的利润指标所束缚,这一瞬间的领悟让他有了后续的多项举措,也体现在了众多微软的产品上,特别是微软的Azure云计算业务。

三、成长型思维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舒适区,人一旦进入了舒适区,就特别容易呆在里面不出来,到最后不是被别人干掉就是自己废掉。纳德拉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建立成长型思维。

如何建立成长型思维

  总结下来,简单地说,就是保持好奇,不断学习。换句话说,也可以说成是“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这种成长型思维会聚焦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需要我们遵循是哪个要求去练习和培养,才能逐渐建立起来。

  • 找到自己的目标

  个人需要找到自己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理想,而企业则需要找到自己的使命和用户。有了同理心,我们可以感受周边世界的真实需要,得到一个抽象的目标,而成长型思维则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的目标落实到细节。对于企业来讲,需要领导者不停地沟通、理解和思考,找到可落地的目标之后,就立即实施验证。

  • 积极寻求多元化和包容性

  有了可落地的目标,但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目标就是正确的,即使能保证是正确的,也无法保证这个方案就是最佳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要求我们积极地接纳周边的各种意见,来矫正自己的见解。

  • 打破壁垒,实现合作

  对于企业来说,打破壁垒其实是很难的,特别是像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公司。但是,纳德拉却认为,只要绕过壁垒就会发现,很多竞争都可以转化为合作。比如微软和苹果公司,一直以来都是操作系统层面的竞争者,但其实他们一直保持着合作关系。像Office中的Word和Excel,最早是在苹果麦金塔中发布的,之后才在Windows中发布。而正式Word和Excel出色的能力,才让当时的苹果麦金塔能够大卖。1997年,苹果陷入危机,乔布斯选择了向微软求助,而比尔盖茨大力度救了苹果,苹果度过了危机,而微软也扩大了软件份额,微软和苹果一起做大了所谓的“蛋糕”。

成长型思维的本质

  总结下来,简单地说,成长型思维的本质就是:赋能。这里的赋能是广义上的,也就是说不仅仅要给自己赋能,也要给他人、甚至给竞争对手赋能。

  成长型思维,追求的不仅是单方面的成长,而是互利共赢。正如刚刚说的微软和苹果的案例,他们要做的不是一起去抢蛋糕,而是一起将蛋糕做大。

  在如何建立更好的同盟和伙伴关系上,微软的第二任CEO鲍尔默曾经有过一个3C的理念,即概念式愿景(Conceptual Vision)、能力(Capacity)和文化(Culture)。但是,真正将这个3C理念很好的应用到企业管理上的,是纳德拉。

  第一个C:概念式愿景

  如果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么双方的合作就有了很好的基础。

  第二个C:能力

  如果是两个个人的合作,可能需要聚焦的是两个人的专业技能。而对于两个企业来说,可能更加需要的是两个企业的工程技术和资源条件等。

  第三个C:文化

  纳德拉将微软自身的企业文化看做一切合作的核心,文化就像一个人的性格基因,而纳德拉给微软员工带来的文化就是赋能。在这样的文化中,微软的赋能力量大大地加强了。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微软的Office出现在了苹果的MacOS系统里和谷歌的Android平台里,微软的发布会上出现了“Microsoft Love Linux”的标语,微软开源了.NET Core等一系列框架,.NET Core真正实现了跨平台,收购GitHub并成为开源组织的高级赞助商......

Microsoft Love Linux

  你是否到了一个临界点了?那么,右键鼠标,刷新一下?

四、整体脑图

 

posted @ 2019-06-18 23:22  EdisonZhou  阅读(218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