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Github

读书 |《五分钟商学院》个人篇学习笔记(上)

2017年在微信读书群里,一位朋友在得到App上订阅了刘润老师的《五分钟商学院》,然后每天跟我们分享,我阅读了一些之后,感觉特别吸引,因为刘润老师可以用很精简的文字就可以说明一个概念,涨姿势啊。于是2018年上半年,当《五分钟商学院》出版成书时,立马订购了全套4本。这是第三本个人篇的思维导图学习笔记,后续会有最后一本工具篇的笔记。

商业篇聚焦的是我们与外部的关系,管理篇聚焦的是我们与内部的关系,而个人篇聚焦的则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与自己斗,其乐无穷。本文是个人篇的上半部分。

温馨提示:本笔记采用思维导图形式,精摘了定义、应用、案例与精彩心得,仅供本人复习之用。若要精学与深刻理解,请至得到APP订阅《5分钟商学院》或购买《5分钟商学院》纸质书。

Links:

(1)商业篇

(2)管理篇 

(3)个人篇 (上)

(3)个人篇(下)

(4)工具篇

一、高效能人士的习惯

本小节脑图高清链接:点此浏览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部典型的个人管理类型的畅销书,卖了近3000万册,这本书也影响了刘润老师。所谓高效能人士,在刘润老师看来就是真正的成熟,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提出了走向真正成熟的方法论—成熟模式图,即从依赖期到独立期,最终达到互赖期的两个阶段和七个习惯。这一章的内容,也是紧紧围绕着这两个阶段和七个习惯展开的,看完我立马想起了之前看的一本书《刷新》,想到了Microsoft从PC时代霸主到互联网时代的落后者再到云服务时代的领导者最终再次大象起舞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纳德拉在任期间的成就,更是Microsoft人人自我刷新的成果。要实现自我刷新,就得走向真正成熟,拥抱双赢思维,最终不断更新。而我作为Team Leader,作为一名初级架构师,更是需要让我的团队成员能够各有所得,能够各自刷新,实现在这个公司的双赢,路还很长,我还得持续刷新!

二、高效能人士的素养

本小节脑图高清链接:点此浏览

记得我在2015年加入外企M公司的第一周,我就被领导现场演示了如何给客户发邮件,一封简单的沟通邮件居然写了一个多小时,来来回回地改用词。当时,很不理解为啥要这样子抠邮件用词。直到后面写多了,也就用一套自己的邮件礼仪模板了。刘润老师在1999年以工程师身份加入微软的时候,微软雇了十几位语言专家,吹毛求疵地校对每一封邮件。润总当时也很理解,直到专家团队负责任对他说:“有很多人,这辈子你都不会当面见到,你给他留下印象的唯一方式就是邮件”,这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见字如面”,在互联网时代其实就是“见邮件如面”。我也终于理解,当时在外企M公司领导给我抠了一个小时的邮件礼仪,也正是如此,邮件礼仪和人见面的基本礼仪一样,并不是打扮得花枝招展,而是干干净净。

这部分的内容虽名为素养,其实就是教我们如何“职业化”,微信礼仪是职业化,邮件礼仪也是职业化,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是职业化,分辨事实和观点还是职业化,我也终于明白,职业化的本质,其实就是通过尊重别人,从而赢得尊重,最终降低信任成本。

三、时间管理

本小节脑图高清链接:点此浏览

要论时间管理,我想罗志祥说第一恐怕没人敢说第二,凌晨4点睡觉,每天仍有很多空余时间,多人学习,跨国实战...

回归正题,润总提到的高效能人士,首先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是良好的素养,然后就是需要高效的时间管理。这一篇就提供了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论和最佳实践,它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时间管理方法论GTD(Get Things Done,完成每一件事),告诉我们要及时清空大脑,然后及时处理收集篮中的各种事项,最后还要随时回顾。而如何处理收集篮中的各种事项,就需要理解时间成本的概念,即这个时间如果用于其他事情,可以获得的利益。懂得计算时间成本,便可以帮我们合理排出各种事项的优先级,甚至是放弃做一件事情。处理了各种事项的优先级,我们就需要对优先级高的事项去专心地完成,想要专心完成一件事,也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它的本质是一种用合适的时间颗粒度,来保证注意力专注度的工作方法。具体来说,润总的实践是:设置25+5的小番茄用于处理杂事,设置50+10的大番茄用于专心写作。自己专注地做好了事情,还要需要避免让下属的责任爬到了自己的身上,需要正确引导下属做出正确的习惯,节省自己的时间,也培养下属的能力。

最后,润总讲到,人生的不同,是由第三个8小时决定的,这个源于“三八理论”,即上天公平地给了大家每个人每天24小时,第一个8小时大家都在工作,第二个8小时大家都在睡觉,而第三个8小时就是造成人与人的差别的时间。因此,善用第三个8小时,也就是我们需要持续磨练的时间管理手段。

总之,时间管理的实践需要持之以恒,每天或每月进步一点点就好!     

四、学习能力

 

 本小节脑图高清链接:点此浏览

对于这个时代的任何从业者,持续学习能力都是每个人必须要掌握的,而如何高效和快速的学习,润总则总结了一些方法论:

(1)保持终生学习,注意区分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关系和差别,不要把知识当技能学,也不要把技能当知识学。

(2)一个完整的学习,是“行动—经验—规律—行动”的四步大循环,缺少一步都是“假学习”。我们需要从行动归纳出经验,把经验升华为规律,再用规律指导行动。

(3)只要方法得当,只要20小时就可以快速学习一项完全陌生的知识领域的80%的核心逻辑。首先花大量时间泛读,形成自己的系统模型,之后求助专家,最后把你的理解复述给别人听,检查薄弱点。

对于润总提到的系统模型,大概如下图(来自润总的5商个人篇)所示,在此我也建议大家在求助专家之前,先梳理好自己的系统模型,这会帮助你建立基本的全局观,否则你就问不出好问题。

五、思考能力

 

 本小节脑图高清链接:点此浏览

思考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技能,如果思考能力不够,可能其他的任何能力都要打折。因此,润总在这部分重点讲解了五种重要的思考方法,帮助我们训练大脑。

(1)六顶思考帽能够帮助我们从争论式的“对抗性思维”走向集思广益式的“平行思维”,克服情绪化、不知所措和混乱的缺陷。

(2)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我们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信谣不传谣。

(3)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其实都被规律在作用着,以一种叫做“系统”的方式存在,我们要培养用关联(一维)、整体(二维)、动态(三维)的方法,全局性看问题的能力。

PS:关于“系统论”,润总在《商业洞察力30讲》中详细讲解了,有兴趣的童鞋也可以看看我的《商业洞察力学习笔记脑图总结》。

(4)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问题的逆向思维方法,常常能够使问题获得创造性的解决,商业界尤其需要逆向思维的训练。

(5)要有意识地在大脑中收集、整理、存放大量的因果逻辑,训练自己预测和归因的能力,才能从已知预测未知。

六、逻辑思维

 

本小节脑图高清链接:点此浏览

电影《教父》里面有一句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看透事务本质,就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而逻辑学和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不同,后者都属于“认知”,而逻辑学则是获得这些认知的“方法”。所以,逻辑学其实比很多学科都更底层,是一门硬知识。在很多测试中,包括大公司的面试,不考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知识,而是考察逻辑思维能力,也正是因为如此。

润总说道,如果说一个人的智商是未经打磨的砖石,那么逻辑思维训练就是打磨、切割砖胚,使其最终成为一枚锋利无比、璀璨夺目的金刚砖,再用来切割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一切坚硬的认知。

参考资料

刘润,《五分钟商学院-个人篇》

  

 

posted @ 2020-09-09 09:01  EdisonZhou  阅读(270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