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Github

熊逸《唐诗50讲》壮心篇 - 学习笔记与感想

此篇已加入熊逸《唐诗50讲》学习笔记索引目录今天是2019年的第一天,祝大家元旦快乐!

一、壮心篇具体内容

  壮心是唐诗的一个重要主题,初唐四杰的杨炯的《从军行》是最能体现书生壮心的一首诗,而李颀的《古从军行》则体现了壮心所必须要承受的残酷代价,李白的《侠客行》和《结袜子》写豪侠情节,而《夜泊牛渚怀古》则激荡壮心来呼唤知音。下面是本篇熊逸老师精选的5首诗的具体内容,其中《古从军行》和《侠客行》为部分摘录:

二、一些学习感想

2.1 好的艺术不一定来自于生活

  初唐四杰的杨炯的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意思是即使做个连长一样的小军官是冲锋陷阵,也好过现在这样做一个书生)来自于《从军行》这首诗,表达了在金戈铁马里的壮怀激烈,是一种浪漫式的热血沸腾,而李颀的《古从军行》则只有残酷没有浪漫,表达了军旅壮心所必须承受的代价,“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教会我们的是要看清血与沙的苍凉。熊逸老师指出,前者是梦想,后者是冷水,两者并无所谓孰优孰劣,我们的心里最好让梦想和冷水并存。

  

  我们看到杨炯和李颀的名句,一定会认为是从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的所思所感,因为好的艺术一定来自于生活。But,对于杨炯和李颀,好的艺术并非都来自于生活,而是来自于渴望,继而来自渴望当中的强烈幻想。杨炯一辈子都在内地任职,不要说没有参过军,就连边塞旅游都没去过。他性格张狂,不畏权贵,因此只能被安置在远离中央的盈川做一小县令。但是小小县城里的鸡零狗碎不会让诗人发生任何兴趣,杨炯真正的生活是在YY当中的塞外(可以从从军行中的百夫长的形象看出)。熊逸老师说道,“其实一个人只要不是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并且不断取得成就的话,或多或少都会有杨炯这样的想象生活。” 只是,很多人都不能像杨炯这样,用杰出的诗歌作为相机,抓拍到自己YY生涯里最精彩的瞬间,在这些瞬间里,战争是浪漫的而不是残酷的。同样地,李颀的边塞诗虽然名满天下,但诗里的所有意象都来自于YY和书本,只不过他表达的则是对尚武精神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YY和书本可以极大限度地拓宽人的眼界,使那些诗人可以超越于现实世界之上,用超然的视角反观生活并且对抗生活。

  同样,对于现实中的我们来说,大学科班毕业,但找到一份互相满意的工作甚为困难,因此选择一份你并不满意的工作即使它还有点无聊,你还很弱小,你有着房租等各种生活压力,暂时拎不动大刀长矛来和生活对抗,就像宁为百夫长的杨炯,常常幻想着某天出人头地,技惊四座,拿下BAT的Offer,写一本属于自己的技术书...YY式自我安慰和鼓励,是超越时代的专治不良现实感的药房。而逐渐进入中年的我们,早已被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各种贷款(房贷、车贷、车位贷?)压力折磨得死去活来,看到年轻的“我们”因为不良现实感而发出自我安慰式的激励总会难免为它们焦虑好想给他们泼一盆冷水,但最终还会虚伪式地点上一个赞。这时的我们,更多的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我们时常怀念的是父辈们那一时代的社会环境,没有这么大的生活压力,大家还没有这么冷漠的感情,还有很多的机会可以搞事情... 只是,我们太缺乏诗意的敏感度,无法将我们想象中的事物用很好的文字抓拍下来,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堕落?

一切缺乏超越感的文字,都不可能是诗。

2.2 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

耶稣有句名言“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农耕民族春种秋收,然后还要冬藏,丰年的粮食可以储备下来,应付来年可能发生的饥荒。粮食可以储藏很久,而且农耕民族过着定居的生活,牢固的房子可以遮风挡雨,不怕恶劣的天气。因此,农耕民族一半靠天吃饭,一半靠计划性吃饭—不但要做年度规划,还要做五年的、十年的规划,努力去做五年、十年的储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农耕传统之下的民族更容易接受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也更容易被管理,而这种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至今仍在使用。

  相比之下,游牧民族更多的则是依靠天吃饭,食物很难大量储存,牲畜一旦发生传染病就会批量挂掉,更悲剧的是还会连带着人口也要减损。这样的生活模式,正应对了耶稣的那句“没必要为明天忧虑”。而当游牧民族遭遇严重天灾时,最常见的办法就是长途迁徙,找到另一处水草丰茂的地方。那么,如果找不到,肿么办?

if (NotFound)
{
   那就去抢劫农耕民族呗;  
}

  因此,我们便可以从历史上看到匈奴不断侵犯边疆,汉人疲于应付,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汉人觉得匈奴不是人,因为如果是人,不会这样没有仁义道德,而在匈奴的道德里,抢劫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汉人觉得花钱可以买到和平,这就是用农耕思维去理解游牧思维,结果没想到的是匈奴是没有储藏能力的,就算给他们再多,他们既用不完,也存不住。这样一种不为明天忧虑的民族,当汉人给过一次好处后而明天缺衣少食的时候又会想起来抢,于是边境战争久久无法停息,唐朝也不例外。因此,这也激发了很多唐朝时人们建功立业的豪情和想象,也有了很多出名的边塞诗。

2.3 游荡于自然和文明之间的侠

  我们都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书笑神侠倚碧鸳”。纯粹的文明生活让人感到压抑(比如为了适应这个快速的社会,我们需要压抑自己的天性去迎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纯粹的自然生活又会显得过于野蛮(比如过度的自我性格放荡不羁会产生很多的事故),所以人们常常渴望在文明和自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过上一种适度放任的生活,而最能体现这一种生活方式的角色,就是侠客。

  

  因此,李白写下了一首他的诗歌历史上“杀气”最重的一首诗《侠客行》,这首诗半虚半实,描写了一个侠客的生涯。熊逸老师总结了这个侠客有六个特点:报答知己、快意恩仇、不拘小节、一诺千金、淡泊名利、重义轻生。其中,前三点(报答知己、快意恩仇、不拘小节)贴近天然,而后三点(一诺千金、淡泊名利、重义轻生)则贴近文明,三对三的关系比例恰好体现了文明与自然的折中,乃真侠客也!

  古往今来的真侠客与虚侠客里,我最喜欢的是古龙笔下的楚留香,身材威武颜值太高(基于郑少秋的版本得出的形象,因为我小时候特喜欢看郑少秋的楚留香,还有那首天大地大的主题歌),以盗宝绝技闻名天下,但他盗宝只为救难救贫,故被尊称为“盗帅”(还有“香帅”)。香帅武功盖世(当然也不是最高),但是却从不杀人。身体有点“残疾”却又因祸得福常常成为很好的防御武器,多情却又专情,智商和情商都双高,最重要的是身边总有极其聪慧又颜值在线的红颜知己(最喜欢的和杨丽菁组成的CP组合)。最重要的是:轻功了得,一言不合就水上漂,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简直是Perfect!哈哈哈哈!

  

2.4 壮心未酬,呼唤知音

  唐朝的科举取士看起来貌似很公平,但其实并不是单单的应试,考生们还必须提前来到京城,打通各种达官贵族和文化名流的门路,求得欣赏和引荐。只要关系能够打通,几乎就成功了一半。从我们现在看来,这样搞也并非无一点好处,因为打点关系的能力也是情商的体现,而一个情商低的人,哪怕书面成绩再好,怕也不是做“官”的好材料。而这种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在当时被称为“干谒”,这也被成为唐朝文人的“悲情求职”。在各种干谒手段里,最有诗人风格的一种叫做行卷,就是把自己的诗文作品精心挑选出来,用最好的纸张和笔墨认真誊写出来投献给权贵和名流,以期得到赏识。

  

  当然,唐朝的权贵们也确实很重视前来行卷的考生,因为这也是一个投资“潜力股”的最佳时机。谁的眼光好,举荐的考生将来能够优秀也能知恩图报,那么谁的政治势力也就越大,发言权也就越高。所以,权贵们的挑选标准中,会更偏爱那些懂得知恩图报的人。而如果只从行卷作品中筛选,那么李白《结袜子》中的“感恩君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这种调调的显然更容易受到青睐。

  相反,如果没有大人物成为自己的“知音”,很可能这辈子都被隔绝在仕途之外了,而进入仕途又几乎是唐朝读书人的唯一上升渠道,是让壮怀真正得到施展的唯一途径。因此,青年时期的李白还写了一首《夜泊牛渚怀古》表达自己的壮心未酬及呼唤知音,“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表达了自己跟古人高宏一样,在同样的月色和江面上,吟诵者自己的诗篇,感动在自己的拽怀激烈中,但却没有像谢尙谢将军那样的知音伯乐一样的人出现了,这是古人对待知音的态度。

  现实中的我们,对待知音往往是可遇不可求,且行且珍惜。越是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就越是自尊和尊重他人,也就会越加平和。近年来,娱乐圈的明星们各种公开恋爱撒狗粮狂秀恩爱,却又在七年止痒之前宣布感情破产(比如最近的大幂幂和刘恺威),离婚似乎已成为了一种高频率的现象。他们是知音吗?至少在结婚之前恋爱阶段是,而为何都没有撑过婚姻之后的柴米油盐,这个值得大家反思。

三、小结

  唐朝持久不断的边境战争激发了广大的诗人们建功立业的豪情和想象,也有了很多出名的边塞诗,而杨炯和李颀是靠YY出来的名句名满天下的代表,所以说好的艺术并非一定来源于亲身的生活经历。唐朝的科举制度其实并不绝对公平,需要拉关系、走后门(被成为“干谒”),因此广大读书人纷纷在科考之前到京城向大人物们行卷(用好的纸墨誊写自己的作品)以期望得到他们的赏识,而达官贵人们也期望能够选到“潜力股”进行投资以期望扩展自己的发言权,这是一个愿打愿挨的双向行为。可悲的是,当时的读书人们只有一条科举路可以走向仕途,如果没有“知音”,那么他们就可能一辈子无法进入仕途,也就无法真正施展自己的才华,即使有壮心也会志难酬。对于当代的我们来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以何种形式遇见彼此,都是缘分,且行且珍惜吧......

  

posted @ 2019-01-01 15:02  EdisonZhou  阅读(2303)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