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O,设计改变一切》(Change By Design)- 读书笔记
一、关于IDEO与设计思维
IDEO是一家世界顶级创意公司,而作者蒂姆布朗是IDEO的CEO。当然,在未阅读本书之前,我都是不知道的,也不会主动去了解IDEO和蒂姆布朗的。那么,我为什么要去读这样一本看起来跟我的专业(软件开发)不相关的书呢?因为我最近换了一家新公司,在新公司里,数字化平台会从0开始做起,涉及到公司各大业务线,CIO(信息部总监)已经为整个数字化平台规划好了蓝图,以及为开发过程指定了好的方法论支持(精益思维与敏捷开发,MVP模式验证最小可用品+Scrum敏捷开发正式产品代码),但是在验证MVP之前的设计阶段,还没有确定的方法论的支持。于是,CIO在博览群书之后选择了IDEO推崇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为了让大家统一思想(管理层,UI&UX以及开发),组建了设计体系小组,我也被拉入其中被要求精读本书前六章,并每天下午6点读书会分享讨论。起初,我是对这件事有点小抗拒的,但是到后来我发现在领导的压迫下精读后挺有收获的,各种问题的提出让我对精读一本书有了更多的经验,也对于大家开放讨论表达自己的理解比较认可,重要的是对于UI&UX和开发的同事之间建立统一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后期的交流成本会降低很多。
开卷有益,设计思维这本书(中文书名叫设计改变一切,不过我们更喜欢叫其设计思维)自诩不是写给设计师看的书,是为追求设计思考的组织及个人打造的蓝图,协助将设计思考这种以创意解决难题的做法,带进生活、组织、产品和服务,为社会整体和企业发掘新的替代方案。在我看来,这本书更适合的是富有抱负的管理层,虽然作者蒂姆布朗有夸大设计思维的作用的嫌疑,但是优秀的设计会成为产品的附加值,比如苹果就把这一附加值发挥到了极致。相反,小米也算是一个成功的反例,简洁的设计或没有什么设计(简单粗暴的抄袭),也成为了佼佼者。Anyway,对于一套方法论而言,我们理解后能够在需要的时候灵活运用上,对于我们开发者来说,足矣。
二、设计思维精华学习笔记
2.1 设计的重要性
- 设计是轮子的中轴,而非链条中简单的一环!
- 优秀的设计人员或工程师都有着以人为本而非以技术为本的世界观。
- 对于设计师的使用,最先进的企业是向设计师们提出挑战,要求他们在开发过程开始时就创造新想法,而不是改进现有的设计。
2.2 打动人心
2.3 变需要为需求
2.4 思维矩阵
2.5 用手来思考
2.6 回到表面
2.7 把你的想法传播出去
这里推荐大家看看下面这一篇文章:设计思考:设计中的故事思维
在《人类简史》中,也有提到讲故事的能力,可以看看这一篇文章:为什么会讲故事很重要
由此也看得出,如何讲故事、并且讲的好,直接成为了Boss的核心领导力之一,在讲故事方面,个人是比较佩服贾跃亭和罗永浩的。
三、可供参考的设计思维框架
蒂姆布朗的《设计思维》这本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的烂的关系,看起来实在是有点吃力,而且因为没有逻辑联系,很多内容是需要读几遍后自己串联的。不过,值得开心的是,Nielsen Norman这个组织已将书中的这些内容整合成了一个框架,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框架中,它将设计这一过程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分别是Understand、Explore和Materialize,理解、探寻和实施。分别对应《设计思维》中提到的三大空间:灵感、构思和实施。在理解阶段,我们会通过观察或亲身经历换位思考等方式得到很多的问题和资料。在探寻阶段,我们会通过头脑风暴、视觉思维等方法产生一一些疯狂的、创造性的ideas,然后选择最好的一个或多个动手将它做成原型以便能够收集反馈。在实施阶段,则会持续地对原型收集反馈和改进,最后将原型做成正式的产品并推广。
当然,一个固定的框架不一定是照搬,在实际工作中,为了适应各种需求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比如下图所示:我们可能会为了推进一个结果会在一个阶段反复进行迭代,这不正好和敏捷的思维拼配—小步迭代,快速反馈,持续改进!
参考资料
(1)蒂姆布朗,《设计改变一切》
(2)Nielsen Norman Group,《Design Thinking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