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Github

也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谁还不是个管理者?

一、关于彼得德鲁克和这本书

 彼得德鲁克

  比尔盖茨曾说“所有管理学的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深远”;吴晓波曾说“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值得反复读、反复实践,要义皆在其中”;如果你以为我是因为这么多牛人的推荐语才来看这本书,那就错了!那么,我又为何要阅读这本书呢?还是老原因,我的领导给我推荐了这本书(谁还没有一两个这样使劲给你推荐书和课程的领导),想让我读,用现在流行的词语就叫做“赋能”。我内心是拒绝的,不过还是买了一本,在国庆节假期期间听了一下喜马拉雅上的解读然后快速地阅读了一下原书相关重点内容,看完不由发出一声感叹:“谁TM还不是个管理者呢?” 是的,对于我们这些码农来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可能看起来并不是适合我们的,但是阅读之后发现它不仅仅是商业管理的内容,更加是自我管理的内容。我们虽然都是码农,但我们都是知识工作者,我们要想卓有成效,就必须要实现自我管理,而彼得德鲁克则总结了一些自我管理的方法,这是对我们比较有用的地方。因此,总结了一下要点形成此文,用以日后复习之用。

二、精华读书笔记

2.1 什么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人人都是管理者

  一提到管理者,可能我们想到的是职业经理人、部门领导、总监、CTO等等,但是在彼得德鲁克看来,知识工作者,即使没有下属,也是管理者。因为,知识工作者通常是专业人士,比如程序员,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是知识权威,需要做决策,需要对成果负责,从这一点来看,其工作和职业经理人并无大区别。

  效率高不等于卓有成效

  同时,德鲁克对什么是卓有成效给出了见解:“效率高”并不等于“卓有成效”

  一项工作,别人需要加班加点,而我只需要5个小时就完成了,但提前完成工作不加班只能说明效率高,因为效率关注的是如何把工作完成,而成效关注的是结果,你的知识转化为了什么结果,对公司有什么贡献?

  重视贡献才能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需要我们建立一种新的思维习惯,那就是重视贡献。德鲁克在书中讲到了贡献有两个维度:

  • 面向外部客户:为公司创造“直接成果”,比如利润、营收等等。公司的生存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利润和营收,所以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需要关注这些“直接成果”,即使你的部门看上去似乎只在做一些日常性的工作。
  • 面向公司内部:让其他人可以利用你的贡献。德鲁克说道“组织是能让个人才干得以增值的一种工具。个人的知识一旦被组织吸收,就可以成为其他知识工作者的动力和资源,因此对于我们程序员来说,更多的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尽可能地为同事提供知识复用的能力,或是中间件或是框架又或是代码规范等等,都是在为他人赋能。

2.2 怎样才能做到卓有成效

  要做到卓有成效,德鲁克提出要养成三个自我管理的习惯,他们是:

  第一个习惯:“要事优先”

  所谓“要事优先”就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要如何做到要事优先,德鲁克给出了三点建议:

  • 检查每一项工作:问自己,这项工作现在继续做,还有价值吗?能带来成果,为公司做出贡献吗?
    •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停手!
  • 创新: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创新是最重要的事情。
    • 知识工作者最主要的精力,要用于创新和变革,不断生产新的知识、创意和见解,发现新工作和业务!
  • 当打算做一项新业务时,立刻删除一项原业务:一般来说,新业务与创新有关,贡献会更大,需要放在前面优先做。
    • 如果不删减手头原有业务,可能两头都做不好!

  “要事优先”还有一个要求: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因为,每一个工作,对时间长度都有一个最低的要求,如果一次花的时间达不到这个长度,下次还得重头再来。而我们想要获得整块的连续时间,就需要把自行支配的零碎时间集中起来。德鲁克也在书中给出了两种办法:

  1. 将手头的例行工作安排在一周内的两天中集中办理,比如周一和周二,然后从周三到周五,每天的整个上午保留下来,专注处理一件重要的事情。
  2. 每天上班前在家用一定的时间(比如90分钟)专门从事研究工作,不过这就得很早起床了,反正我是做不到滴!

  第二个习惯:时间管理

  对我们来说,时间是最为稀缺的资源,德鲁克也提出了时间管理的三步法:

  第一步:记录时间耗用的真实情况。

  人的记忆是不可靠的,每天处理完一项工作时,马上记录用了多长时间,如此反复几个星期,就可以做分析了。

  第二步:做减法。

  成效的关键是贡献,如果一件事情花了时间却对于公司没有“外部贡献”也没有“内部贡献”,那么就需要简单地推掉了。其实,有些事,你不参加,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正如庄子所说,“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第三步:弥补缺陷。

  有时候时间的浪费,可能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在于公司/部门的制度有缺陷。如果能够从时间记录表中发现,有些无效工作总是周期性地反复出现并为此花费了大量时间,那我们就得检查相关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了,甚至是公司的相关制度设计是否合理了?

  第三个习惯:做有效的决策

   德鲁克在书中指出,一个有效的决策包含两种机制:

  第一种:“假设-验证”机制。德鲁克认为,知识工作者不必掩饰,自己有先入为主的见解。严谨的方法是,把你的见解作为一个有待验证的假设,通过数据和事实去验证。如果数据或者事实否定了你的假设,你就提出了新的假设,这其实是一种类似于科研的方法。

  第二种:“反对-替代”机制。简单地讲,就是列出两种以上不同的方案,然后衡量取舍,做出判断。这里的关键在于,主动寻找反对意见。因为,反对意见是可以激发你的想象力的,突破你原有的“认知局限”。所以,当你要做一项决策时,从下属、上司、同事那里主动去寻找反对意见吧。

三、书中金句摘抄

  • 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得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功,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 组织是能让个人才干得以增值的一种工具。个人的知识一旦被组织吸收,就可以成为其他知识工作者的动力和资源。
  • 卓有成效如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First Things First),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Do One Thing at a Time)。
  • 根据我的观察,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他们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
  • 管理者在决策时通常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但决策却是身为管理者特有的任务。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决策

四、重点内容脑图

五、小结

  看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觉得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自己的管理者,正如刘润老师说的,人人都是自己的CEO,管理好自己,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参考资料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图南,《喜马讲书-解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posted @ 2019-10-09 09:05  EdisonZhou  阅读(187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