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读后感

      阅读了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这本书,我感受颇多。上个学期在学习软件工程的课程的时候,由于自己一直处于基础比较薄弱状态加上对专业知识没有很大的理解和较深的研究,总觉得这是这事一门及其无趣的课程,所以并没有很大的学习兴趣。但是读了这本书,我完全有了新的感受。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第一章里的“软件 = 程序 +软件工程”,这让我明白了写程序不仅仅要考虑到数据结构,还要应用到软件工程。然后通过介绍软件的特殊性、软件工程的知识领域等方面知识像我们阐述了什么是软件工程。

      第二章是讲个人技术和流程。我是百度之后才知道vsts是由微软开发的一种开发工具。在这章内容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创建单元测试的主要步骤以及好的单元测试的标准是什么。

      第三章从5个方面分析了软件工程师的成长,不得不承认自己离目标还有一大步。

      可能是因为期中考试的一道题目,所以我在学习第四章的时候特别认真,代码规范和结对编程读了两遍,让我明白了在开发层次中,结对编程能提供更好的设计质量和代码质量,两个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确实在合作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第五章为我们介绍了软件团队合作的几种模式和开发流程。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让我懂得了我们应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这样很多时候会事倍功半。

      第六章讲的是敏捷流程。通过阅读,我了解了敏捷开发的原则和一些关于敏捷流程的问题和解法。但是我还是没有明白,具体要在什么时候选择敏捷流程。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得到帮助。

      第七章介绍了MSF的原则,MSF团队模型和开发模式,MSF和CMMI。必须承认的是这一章读的很吃力,不懂的内容有点多。

      第八章讲的是需求分析。这一章我看的就比较有兴趣了因为我个人平时也很喜欢分析一些东西。所以看到标题的时候就有很大的耐心继续往下读。但是读到后面才发现并没有我想象的简单。

    从第九章到第十七章,分别介绍了项目经理,用户体验,软件测试、质量保障等相关概念。在介绍这些概念的同时,也有举一些例子来诠释,这样使我们更加容易理解。

    读完这本书,我有以下一些问题:

    1.是否一定需要代码规范?

    2.团队模式和团队的开发模式有什么关系?

    3.什么时候适合选择敏捷流程?

    4.有什么的改进能避免bug的发生?

    5.软件工程的质量是用什么来衡量的?

posted on 2016-05-22 15:29  echo1561  阅读(11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