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函数指针数组及驱动表程序解读

  上一节解读了C程序中函数指针及回调函数的写法,本节再看一下函数指针另一个较为广泛的应用-驱动表程序,在这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函数指针数组的使用,依旧通过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例子来讲解。

  首先看下面这个函数指针数组的使用实例。

运行一下:


有了上面的概念,让我们通过另一个实例看看驱动表的使用,下面这个小程序几乎每个程序员都应该写过,一个没有考虑精度的加减乘除运算程序,如下:


   程序看上去很清晰,但如果要扩展一下功能,就发现要增加更多的case语句,记得ansi c标准中case的最大个数是256个,暂且不论这个值到底是多少,从代码本身来看,增加过多的case使得圈复杂度不断上升,程序维护困难加大。

   这时就可以考虑使用驱动表的方法,同样看一下实现,请关注GetOpResultByTable函数。

   实现相当简单,如果增加其他操作等功能,仅需要扩展pf数组,程序圈复杂度不会随功能增多而增加,从而也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圈复杂度概念,来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553594.htm

圈复杂度

概念

  所谓圈复杂度是一种代码复杂度的衡量标准,中文名称叫做圈复杂度。在软件测试的概念里,圈复杂度“用来衡量一个模块判定结构的复杂程度,数量上表现为独立现行路径条数,即合理的预防错误所需测试的最少路径条数,圈复杂度大说明程序代码可能质量低且难于测试和维护,根据经验,程序的可能错误和高的圈复杂度有着很大关系”。

计算

  它的计算方法很简单,计算公式为:V(G)=e-n+2。其中,e表示控制流图中边的数量,n表示控制流图中节点的数量。其实,圈复杂度的计算还有更直观的方法,因为圈复杂度所反映的是“判定条件”的数量,所以圈复杂度实际上就是等于判定节点的数量再加上1,也即控制流图的区域数,对应的计算公式为:V(G)=区域数=判定节点数+1。
  h r0U&T#@-g o,J o114943 对于多分支的CASE结构或IF-ELSEIF-ELSE结构,统计判定节点的个数时需要特别注意一点,要求必须统计全部实际的判定节点数,也即每个ELSEIF语句,以及每个CASE语句,都应该算为一个判定节点。判定节点在模块的控制流图中很容易被识别出来,所以,针对程序的控制流图计算圈复杂度V(G)时,最好还是采用第一个公式,也即V(G)=e-n+2;而针对模块的控制流图时,可以直接统计判定节点数,这样更为简单。

posted @ 2012-05-19 13:09  Socrates  阅读(42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