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

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

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冒泡排序对n个项目需要O(n*2)的比较次数,且可以原地排序。尽管这个算法是最简单了解和实现的排序算法

之一,但它对于包含大量的元素的数列排序是很没有效率的。

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

  1.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由于它的简洁,冒泡排序通常被用来对于程序设计入门的学生介绍算法的概念。

  以上是百科上介绍的,可是,我有个疑问,仅仅是这个排序算法简单吗?它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应用呢?翻阅了很多资料,最后在一本

介绍算法的老外书上,才看到这个算法的实际价值在哪儿。(because the bubble sort makes passes through the entire unsorted portion of the list,

it has the capability to do something most sorting algorithms cannot。)意思很明显,该算法的的最大的价值就是能遍历链表中所有的元素,这样就能

做很多算法无法做到的事情。这就是冒泡算法的最大价值所在吧。

  百科上的原理图

 

  Python两种实现的源码的测试结果:

def bubble_sort(a_list):
        for pass_num in range(len(a_list) - 1, 0, -1):
                for i in range(pass_num):
                        if a_list[i] > a_list[i + 1]:
                                temp = a_list[i]
                                a_list[i] = a_list[i + 1]
                                a_list[i + 1] = temp


def short_bubble_sort(a_list):
        exchanges = True
        pass_num = len(a_list) - 1

        while pass_num > 0 and exchanges:
                exchanges = False
                for i in range(pass_num):
                        if a_list[i] > a_list[i + 1]:
                                exchanges = True
                                temp = a_list[i]
                                a_list[i] = a_list[i + 1]
                                a_list[i + 1] = temp
        pass_num = pass_num - 1

a_list = [54,26,93,17,77,31,44,55,20]
bubble_sort(a_list)
print(a_list)

  输出结果:

[17, 20, 26, 31, 44, 54, 55, 77, 93]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参考文章: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6%92%E6%B3%A1%E6%8E%92%E5%BA%8F 

posted on 2018-01-08 10:30  虚生  阅读(59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