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异类》- 作者:[加拿大]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有感

  毕业一年半了,很少有在手机上看完过一本电子书了,同样,这本书也不例外,虽然没有一字一字的看完,但通过 ‘得到app’ 上面的听书听了好几遍,在听的时候,听的时候有触动,但听完之后,貌似就没什么感觉了,和没听没看一样,脑袋里面什么都没有,这不是我想要的! 

  看书或者听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首先是心态上的变化,很难静下心来去一字一字的阅读,之前上大学的时候看书很容易静下心来,也看过不少书,但现在,不知不觉自己被环境改变了,可能的情况:工作上加班不少、打游戏、刷视频;心态问题,加班或许是一个原因,但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家都会有,不能成为理由,感触最大的是打游戏、看小说(以前喜欢看小说,现在借了,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上了),打游戏容易上瘾,完全沉迷进去了,一到周六周末放假的时候就更恐怖了,找不到其它的事情做,就想着打游戏......

  此时此刻,我想通过这种写读后感的方式来提炼学习的精华,提高自己平时学习的效率,在写的过程中,我貌似找到了静心的方法了,此时此刻,我就感觉心态很平静,很在状态。也许你会好奇,为什么是今天打算这么做,之前怎么没这么做,我想说,或许是我看到的一篇文章很有触动吧(文章里面我理解到的精华是:世界不会无缘无故的抛弃你,一到会给你前奏),我不想自己这样的状态一直延续到未来,也不希望我几年之后还是这样,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自己都会鄙视我自己!

  回归原题,今天重点是读后感,先用几个字来概括:天时、地利、人和。

  在说这本书的重点之前,需要先了解几个定义:

    1、异类:这里的异类指的是那些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并从这个思路去着手研究。

    2、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抛开书上的一些引用,我个人在文章中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异类的形成跟个人的天赋关系不大,更多的是优势积累,滚雪球般的优势积累,从而使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2、对于那些顶级的异类来说,自身的努力是必须的,但往往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也起着更大的作用(比如机遇、当时的背景、文化);

  在看书的时候,其它的一些感慨:

    1、在看此书的时候,里面表述的方式和我们国人表述思维并不一样,有时候会看起来比较啰嗦,但从实际上来说,则更好的陈述背景,重要的是理解、推理、分析的过程;

    2、家庭环境很重要,父母带给我们的协同效应,从小培养的思维方式对小孩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如果我们以后想让下一代的思维变得更开放、更有眼光、更优秀,我们应该先自己往那些好的方面发展;

    3、一万小时定律,需要有不断的反馈,不断的改进才行,不然在得不到反馈的情况下,我们99%的工作都是重复着原来的,想象一下,我们生活中,是不是大部分人都是一直在重复着原来的工作呢。

  

  在看书的时候,除了有自己的一些的感悟之外,我也有去了解其它的一些关于该书籍的评论,下面是豆瓣上看到的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好的评论: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88489/

  如果有时间有耐心的话,推荐去看原著,还是那句话,着重的是理解、推理、分析的过程,另外的话,如果觉得时间不够,想省点时间,也可以去通过其它方式去听音频,“得到”app里面听书功能还不错,专栏更不错哦,推荐给大家,愿大家共同成长。

 

 

    

 

  

  

 

 

posted on 2018-10-14 17:29  我亦未曾饶岁月  阅读(109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