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Net

  博客园 :: 首页 :: 博问 :: 闪存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
位于华北的某机械加工企业,职工4000人,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有CAD/CAM系统、销售系统、财务系统、公司网站,这些系统分别由不同的厂家开发、采用不同的数据库和平台,目前已经形成几个小型局域网,但是公司内部还没有全部联网。

 

    对于下一步的IT建设,厂办认为需要上OA系统,因为在公司内部传递信息、发送文件、召开会议、档案管理、业务催办等等都比较耗费精力;IT部门认为应该把公司全部联网、然后是系统升级、购买新的服务器、升级数据库、做防火墙、备份数据,因为这些基础工作如果不做,整个系统早晚会面临病毒、黑客的攻击而瘫痪;也有领导说应该实施电子采购系统、物资管理系统;众说纷纭。

 

    公司这几年总共花了3千多万元在IT方面,初步感觉好像效果还不错。从表面看来,这样的企业大概可以算作信息化比较超前的企业,至少是效果还不错的企业。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如果在系统建设的初期,能够有科学的规划,当初的3千多万其实可以产生更大的效果。目前的局面可以说是好坏参半,说好是指大家有热情、有意识、也有行动,IT系统毕竟提高了局部的效率,促进了局部流程的改善;说不好是指这些系统其实也给公司的管理带来其他的风险,而且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目前的IT系统不是集成的系统。也就是说,由于当初没有长远的统一规划,IT方面存在信息孤岛,会给公司的业务经营管理带来危害。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家工厂的系统,由于销售系统和财务系统没有集成,如果公司同客户签订了一个销售合同,而销售系统中并没有客户付款、往来账等财务方面的信息,这些需要人工方式询问财务人员;销售系统中也没有质量管理方面的信息,这些需要与质保部沟通,由质量部门出具出厂的质检合格文件;销售系统也没有产品维护管理的功能,在产品保修期和保修管理方面的信息需要联络售后部门;同时还需要联络采购部门备件更换等信息。

 

    这么多的环节是计算机系统没有管理到的,如果想防止有人钻空子,就需要在保证措施方面有严密的流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补充,才可以防止其中的某个环节出问题。一旦这些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但责任心是并不是最可靠的。

 

    这是信息不集成带来的危害之一。再有,由于销售系统与财务系统没有集成,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就需要靠其他手段进行信息交流,假如在客户没有付款的情况下(实际上甚至客户的前期款项还没有结清),应该延迟发货或者让客户提供一份担保,由于系统本身无法做到,只能靠人员的责任心,但实际情况是业务人员的工作很忙,而且需要管理的客户数量很大,互相之间的往来账也非常复杂,单凭责任心或者细心是不足以保证不出问题的。更有甚者某下属分公司或者销售站的销售经理明知道有风险,出于销售业绩方面的考虑,还是会点头放行,点头放行的结果可能是应收款无法收回,这些也是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支持所造成的。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要想保证良好的效果,需要在流程、人员素质和技术三方面有机结合。显然信息孤岛或者不集成的系统会给管理造成麻烦。

 

    就发货和收款来说,还有另外的漏洞,就是现金流的问题。从报表来看,比如企业实现销售额有100万,但是从现金流来看,由于客户没有付款,所以收入是零。实际客户可能5个月之后才付款,这时会造成公司现金周转的极大压力,同时也会造成公司竞争力的无形降低,成本的升高。

 

    如果没有集成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去保障,财务问题很可能在下个月的某个时间才能够在报表上反应出来,此时滞后的信息对于领导的决策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

 

    另外,从财务来看,当开始记应收账时,也需要从销售部门来获得发货时间或者开发票的时间等信息,然后在财务系统录入相关的信息,开始统计应收账、做账龄分析等。这些信息在系统没有集成时,都需要靠人工方式交流和录入,所涉及的部门和环节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大,同时对员工的责任心和要求也越高,整个公司的效率也越低。这些都是关联的关系。当然,有的客户或公司是客户先付全款,款到发货,一是公司的产品属于紧俏产品,卖方市场,或店大欺客,你不付款,我不发货。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减少了应收账的风险,没有资金问题,坏处是同时减少了客户群数量,降低了客户忠诚度,因为企业没有与自己的客户同甘苦共患难。公司这样做的初衷可能并不是非要款到付货,而是担心没有有效的办法来管理应收账。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单纯依靠管理制度和人工处理的流程,还不足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否则企业也不会有贪污、丢失等事件发生。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高素质的人员和严密的规章制度以外,良好的技术和系统保证也是必须的。如果让计算机系统设定某些流程,员工不按照流程做,系统无法通过,后续工作没法执行,那这一步就必须执行,这样就可以堵塞管理上的漏洞,或者可以固化管理者的意图。

 

    良好的集成一体的系统虽然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但是没有哪种单一软件能够覆盖所有的业务领域,所以,良好的集成一体的系统需要在开始建设的初期做出一个远期的规划,来保证信息集成、各子系统接口方便可靠、业务流程完整、决策信息畅通。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企业在没有做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实施IT系统,可以说是事倍功半,企业投入2分钱,却只收到一分钱的效果,而且为后续上其他系统遗留了很多的集成和接口问题,这还不包括原先系统的升级、平台的更换、数据迁移、网络改造、原厂商的后续支持有没有保障等问题。

 

    虽然华北这家企业几年时间花费了数千万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的系统或者继续打算建设的系统其实还是信息孤岛,系统漏洞很多,堵住这些漏洞的后续投入会非常大,或者说,如果当初能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通盘考虑,现在达到的效果可能不止是这些,而资金却不需要这样多。比如,销售和财务若能集成,财务主管就能够通过系统控制发货,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过多的应收账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也可以做到有目标地实施欠款发货,扩大销售额,同时保持公司的整体应收账比例在预算之内。

 

    那么,对于这家企业来说,下一步IT规划到底应该怎样做?依笔者之见,有两种办法,一是自己解决,IT部门和主要的业务负责人依据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近期、中远期的业务目标,共同找出其中IT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同时比对目前IT已经形成的支持能力,来制定今后IT发展的道路。具体说,就是依据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检查各业务部门的落实措施,在这些措施当中,发现IT的用武之地,或者没有IT,这些措施就无法执行的地方,这些也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业务需求”,下一步是把各个需求划分优先等级,了解哪些应用系统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大致费用是多少等,来制定下一步的IT战略。这样IT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也才能在战略层面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添砖加瓦。二是借助外脑,把这个难题交给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完成。

 

    无论是自己做还是咨询公司来解决难题,关键的一点是应该有一个规划的方法论来指导每一步工作,不能凭经验、凭感觉,做IT战略规划本身也需要计划、流程和技术三个方面来保证质量。对于企业来说,外脑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主要因为绝大多数非IT企业本身对IT方案和技术并不擅长,而专业的咨询公司恰恰在这方面有优势。

 

问题:

 

1.  你对该企业IT系统建设的局面有何看法?

 

2.  如果你是这家企业负责人,下一步IT规划到底应该怎样做?
posted on 2007-08-02 13:09  杜军  阅读(89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