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模型之一:Unix的五种I/O模型

目录:

I/O模型之一:Unix的五种I/O模型

I/O模型之二:Linux IO模式及 select、poll、epoll详解

I/O模型之三:两种高性能 I/O 设计模式 Reactor 和 Proactor

I/O模型之四:Java 浅析I/O模型

 

基本 Linux I/O 模型的简单矩阵:

每个 I/O 模型都有自己的使用模式,它们对于特定的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优点。

 

Unix的五种I/O模型:

  1. 阻塞I/O:应用程序调用一个IO函数,导致应用程序阻塞,如果数据已经准备好,从内核拷贝到用户空间,否则一直等待下去

  2. 非阻塞I/O:

  3. I/O复用(select和poll)

  4. 信号驱动I/O(SIGIO)

  5. 异步I/O(Posix.1的aio_系列函数)

Unix的一个输入操作一般有两个不同的阶段:
1、等待数据准备好。
2、从内核到进程拷贝数据。
对于一个套接口上的输入操作,第一步一般是等待数据到达网络,当分组到达时,它被拷贝到内核中的某个缓冲区,第二步是将数据从内核缓冲区拷贝到应用缓冲区。

 
阻塞I/O(blocking IO)
应用程序调用一个IO函数,导致应用程序阻塞,如果数据已经准备好,从内核拷贝到用户空间,否则一直等待下去。
在linux中,默认情况下所有的socket都是blocking,一个典型的读操作流程大概是这样:
 
 当用户进程调用了recvfrom这个系统调用,kernel就开始了IO的第一个阶段:准备数据(对于网络IO来说,很多时候数据在一开始还没有到达。比如,还没有收到一个完整的UDP包。这个时候kernel就要等待足够的数据到来)。这个过程需要等待,也就是说数据被拷贝到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中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在用户进程这边,整个进程会被阻塞(当然,是进程自己选择的阻塞)。当kernel一直等到数据准备好了,它就会将数据从kernel中拷贝到用户内存,然后kernel返回结果,用户进程才解除block的状态,重新运行起来。
所以,blocking IO的特点就是在IO执行的两个阶段都被block了。
 
非阻塞I/O模型 (nonblocking IO)

我们把一个套接口设置为非阻塞就是告诉内核,当所请求的I/O操作无法完成时,不要将进程睡眠,而是返回一个错误。这样我们的I/O操作函数将不断的测试数据是否已经准备好,如果没有准备好,继续测试,直到数据准备好为止。在这个不断测试的过程中,会大量的占用CPU的时间
当一个应用程序像这样对一个非阻塞描述符循环调用recvfrom时,我们称之为轮循(polling)。应用进程连续不断地查询内核,看看某操作是否准备好,这对CPU时间是极大的浪费,但这种模型只是偶尔才遇到,一般是在只专门提供某种功能的系统中才有。
当用户进程发出read操作时,如果kernel中的数据还没有准备好,那么它并不会block用户进程,而是立刻返回一个error。从用户进程角度讲 ,它发起一个read操作后,并不需要等待,而是马上就得到了一个结果。用户进程判断结果是一个error时,它就知道数据还没有准备好,于是它可以再次发送read操作。一旦kernel中的数据准备好了,并且又再次收到了用户进程的system call,那么它马上就将数据拷贝到了用户内存,然后返回。
所以,nonblocking IO的特点是用户进程需要不断的主动询问kernel数据好了没有。
总结:阻塞I/O模式下,虽然不会占用大量的CPU时间,一个线程只能处理一个流的I/O事件。如果想要同时处理多个流,要么多进程(fork),要么多线程(pthread_create),很不幸这两种方法效率都不高。于是再来考虑非阻塞忙轮询的I/O方式,我们发现我们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流了(把一个流从阻塞模式切换到非阻塞模式再此不予讨论):
while true {  
    for i in stream[]; {  
        if i has data  
        read until unavailable  
    }  
}
    我们只要不停的把所有流从头到尾问一遍,又从头开始。这样就可以处理多个流了,但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好,因为如果所有的流都没有数据,那么只会白白浪费CPU。
为了避免CPU空转,可以引进了一个代理(一开始有一位叫做select的代理,后来又有一位叫做poll的代理,不过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这个代理比较厉害,可以同时观察许多流的I/O事件,在空闲的时候,会把当前线程阻塞掉,当有一个或多个流有I/O事件时,就从阻塞态中醒来,于是我们的程序就会轮询一遍所有的流(于是我们可以把“忙”字去掉了)
while true {  
    select(streams[])  
    for i in streams[] {  
        if i has data  
        read until unavailable  
    }  
}
于是,如果没有I/O事件产生,我们的程序就会阻塞在select处。但是依然有个问题,我们从select那里仅仅知道了,有I/O事件发生了,但却并不知道是那几个流(可能有一个,多个,甚至全部),我们只能无差别轮询所有流,找出能读出数据,或者写入数据的流,对他们进行操作。即使用select,我们有O(n)的无差别轮询复杂度,同时处理的流越多,没一次无差别轮询时间就越长。
epoll可以理解为event poll,不同于忙轮询和无差别轮询,epoll之会把哪个流发生了怎样的I/O事件通知我们。此时我们对这些流的操作都是有意义的。(复杂度降低到了O(1))
 

I/O多路复用模型( IO multiplexing)

IO multiplexing就是我们说的select,poll,epoll,有些地方也称这种IO方式为event driven IO。select/epoll的好处就在于单个process就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网络连接的IO。它的基本原理就是select,poll,epoll这个function会不断的轮询所负责的所有socket,当某个socket有数据到达了,就通知用户进程。select,poll,epoll这个function也会使进程阻塞,但是和阻塞I/O所不同的的,这两个函数可以同时阻塞多个I/O操作。而且可以同时对多个读操作,多个写操作的I/O函数进行检测,直到有数据可读或可写时,才真正调用I/O操作函数。 

当用户进程调用了select,那么整个进程会被block,而同时,kernel会“监视”所有select负责的socket,当任何一个socket中的数据准备好了,select就会返回。这个时候用户进程再调用read操作,将数据从kernel拷贝到用户进程。

所以,I/O 多路复用的特点是通过一种机制一个进程能同时等待多个文件描述符(见《I/O模型之二:Linux IO模式及 select、poll、epoll详解》),而这些文件描述符(套接字描述符)其中的任意一个进入读就绪状态,select()函数就可以返回。

这个图和blocking IO的图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事实上,还更差一些。因为这里需要使用两个system call (select 和 recvfrom),而blocking IO只调用了一个system call (recvfrom)。但是,用select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connection。

所以,如果处理的连接数不是很高的话,使用select/epoll的web server不一定比使用multi-threading + blocking IO的web server性能更好,可能延迟还更大。select/epoll的优势并不是对于单个连接能处理得更快,而是在于能处理更多的连接。)

在IO multiplexing Model中,实际中,对于每一个socket,一般都设置成为non-blocking,但是,如上图所示,整个用户的process其实是一直被block的。只不过process是被select这个函数block,而不是被socket IO给block。

 

信号驱动I/O模型 

我们也可以用信号,让内核在描述符就绪时发送SIGIO信号通知我们。通过sigaction系统调用安装一个信号处理函数。该系统调用将立即返回,我们的进程继续工作,也就是说它没有被阻塞。当数据报准备好读取时,内核就为该进程产生一个SIGIO信号。我们随后既可以在信号处理函数中调用recvfrom读取数据报,并通知主循环数据已经准备好待处理。
优势:等待数据报到达期间进程不被阻塞。主循环可以继续执行,只要等待来自信号处理函数的通知:既可以是数据已准备好被处理,也可以是数据报已准备好被读取。
 

异步I/O模型(asynchronous IO)

linux下的asynchronous IO其实用得很少。

告知内核启动某个操作,并让内核在整个操作(包括将内核复制到我们自己的缓冲区)完成后通知我们。
与信号驱动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信号驱动式I/O是由内核通知我们何时可以启动一个I/O操作,而异步模型是由内核通知我们I/O操作何时完成。

 

调用aio_read(Posix异步I/O函数以aio_或lio_开头)函数,给内核传递描述字、缓冲区指针、缓冲区大小(与read相同的3个参数)、文件偏移以及通知的方式,然后系统立即返回。我们的进程不阻塞于等待I/0操作的完成。当内核将数据拷贝到缓冲区后,再通知应用程序。 

用户进程发起read操作之后,立刻就可以开始去做其它的事。而另一方面,从kernel的角度,当它受到一个asynchronous read之后,首先它会立刻返回,所以不会对用户进程产生任何block。然后,kernel会等待数据准备完成,然后将数据拷贝到用户内存,当这一切都完成之后,kernel会给用户进程发送一个signal,告诉它read操作完成了。

总结

各种I/O模型的对比:

blocking和non-blocking的区别

调用blocking IO会一直block住对应的进程直到操作完成,而non-blocking IO在kernel还准备数据的情况下会立刻返回。

synchronous IO和asynchronous IO的区别

在说明synchronous IO和asynchronous IO的区别之前,需要先给出两者的定义。POSIX的定义是这样子的:
- A synchronous I/O operation causes the requesting process to be blocked until that I/O operation completes;
- An asynchronous I/O operation does not cause the requesting process to be blocked;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synchronous IO做”IO operation”的时候会将process阻塞。按照这个定义,之前所述的blocking IO,non-blocking IO,IO multiplexing都属于synchronous IO。

有人会说,non-blocking IO并没有被block啊。这里有个非常“狡猾”的地方,定义中所指的”IO operation”是指真实的IO操作,就是例子中的recvfrom这个system call。non-blocking IO在执行recvfrom这个system call的时候,如果kernel的数据没有准备好,这时候不会block进程。但是,当kernel中数据准备好的时候,recvfrom会将数据从kernel拷贝到用户内存中,这个时候进程是被block了,在这段时间内,进程是被block的。

而asynchronous IO则不一样,当进程发起IO 操作之后,就直接返回再也不理睬了,直到kernel发送一个信号,告诉进程说IO完成。在这整个过程中,进程完全没有被block。

各个IO Model的比较如图所示:

通过上面的图片,可以发现non-blocking IO和asynchronous IO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在non-blocking IO中,虽然进程大部分时间都不会被block,但是它仍然要求进程去主动的check,并且当数据准备完成以后,也需要进程主动的再次调用recvfrom来将数据拷贝到用户内存。而asynchronous IO则完全不同。它就像是用户进程将整个IO操作交给了他人(kernel)完成,然后他人做完后发信号通知。在此期间,用户进程不需要去检查IO操作的状态,也不需要主动的去拷贝数据。

 

 

参考《unix网络编程》

参考http://blog.csdn.net/blueboy2000/article/details/4485874

参考http://blog.csdn.net/suxinpingtao51/article/details/46314097

posted on 2016-05-18 23:00  duanxz  阅读(209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