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 的应用
不建议使用(单独)zookeeper 做分布式队列,有几点原因,以下原因摘抄于curator的官网:
1、zookeeper有1MB的传输限制。而在队列中,拥有很多的数据节点,通常包括数千个,如果有较多的很大的znode,将会降低zookeeper的启动速度。需要自己显式地注明initLimit和syncLimit。
2、znode太大,会导致清理起来很困难,并且getchildren()失效
3、如果zookeeper上有数千个znode 或者子级别的znode,zookeeper的效率将会明显下降
4、zookeeper的数据都是保存在内存中的,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使用API ,也只能得到对应的内存信息,其他相关信息都不会得到
下面是应用场景,还需要自测试例子:
1、锁
1.1 共享可重用锁:全局同步的完全分布式锁,这意味着在任何快照中,没有两个客户机认为它们持有相同的锁。也就是说,这个锁可以被重用。
1.2 共享锁:类似于共享可重复锁,但是不是可以重用的。
1.3 共享可重用读写锁:跨jvm工作的可重入读写互斥锁。读写锁维护一对关联锁,一个用于只读操作,一个用于写入。只要没有写入器,读锁可以由多个读取器进程同时持有。写锁是排他的。 ----这个有点叼
1.4 共享信号量——在jvm之间工作的计数信号量。所有使用相同锁路径的jvm中的所有进程都将获得一组进程间有限的契约。此外,这个信号量基本上是“公平的”——每个用户将按照请求的顺序获得一个租约(从ZK的观点来看)。-----这是几个意思?
1.5 多重共享锁:将多重共享锁放在一个实体里面。当调用acquire()的时候,将会获得所有的锁。当调用release()的时候,将会释放所有的锁。
2、Barrier
2.1 Barrier:分布式系统使用障碍来阻止一组节点的处理,直到满足了允许所有节点继续进行的条件。
2.2 Double Barrire:允许客户端同步计算的开始和结束。当足够多的进程加入Barrier时,进程开始计算并在完成Barrier后离开Barrier。
3、计数器
3.1 共享计数器-管理一个共享整数。所有观察同一路径的客户机都将具有共享整数的最新值(考虑到ZK的正常一致性保证)。
3.2 分布式原子长:一个尝试原子增量的计数器。它首先尝试使用乐观锁定。如果失败,将使用一个可选的InterProcessMutex。对于乐观和互斥锁,都使用重试策略来重试增量。